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大城市的新兴行业和产品

“未来,在培育壮大城市群的过程中,以大城市、中心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将发挥引擎作用。”

实现新兴城市群、都市圈的构建及可持续发展,最关键是要依靠产业一体化布局和人才的聚集。

2020年伊始,多个产业新城举行了集中签约仪式,多个项目集中落地。

7万公里。这相当于万里长城总长度的三倍、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7圈。

这是我国31个都市圈高速公路总里程。不仅如此,都市圈还占据着全国75%的高铁车次、71%的航班起降架次,创造的GDP占全国总额的47%。

2019年2月21日,《国家发改委关于培育和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出台,这份文件首次在顶层设计层面为都市圈发展提出了指导意见。截至目前,都市圈战略刚好1周年。

然而2020年冬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原本的节奏。疫情的“黑天鹅”是否会影响到各地如火如荼开启的新一轮都市圈建设部署?

资料显示,京津冀、长三角等主要都市圈目前都在有序复工中,一些重大项目也并未受此影响。

其中3月3日,浙江省扩大有效投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湖州分会场在南浔产业新城举行,项目一期投资达160亿元的浙江泰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超薄玻璃基板深加工项目正式奠基开工。

中国已进入都市圈时代

“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这是顶层设计层面对都市圈定义的描述。

1个小时,恰好是驱车从北京到固安、上海到嘉善的距离。在城市向大型化、中心化发展的同时,都市圈已经成为中国城镇化空间格局的新特征,行政边界的限制正在逐渐被打破。

数据显示,2001年至今,北京市区人口增速放缓甚至趋于停滞,外围区县人口加速增加,增速达4%。外圈层已经出现广阳、固安等在北京发展腹地中起到关键支撑作用的节点性城市。

如今,超过36万人工作在北京、居住在环京,其中三河、固安、广阳人数最多;另有近11万人居住在北京、工作在环京。

上海亦是如此。上海都市圈核心圈在2010至2017年间人口增量为64万人,同期外圈层人口接近核心圈层增量的2倍,高达125万人,昆山、江阴等节点性城市人口在这一期间均超过150万人。

以汽车生产为例,上海都市圈的汽车产业逐渐呈现圈层分布,总部和研发中心向核心圈集中,整车及零部件向外围溢出。其中30千米圈层专注于技术研发、汽车博览;50千米圈层在零部件生产更具有优势;80千米圈层则提供物流、测试场等服务。

在珠三角,同样呈现出人口加速外溢的过程。

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形成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成渝等城市群,人口和资源持续向都市圈聚集,而在都市圈内部,则根据不同产业的特征向内集中或向外溢出。

过去八年中,我国城镇化人口65%进入到了30个都市圈。超过36万在京工作的人居住在环京地区;而在上海都市圈,人口超100万、20万~100万、5万~20万的节点城市分别有5、12、10个。

在国家顶层设计下,除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加速集聚与联动外,2019年陕西、江西等省纷纷加大了都市圈的建设力度,发布各地都市圈发展规划,力求实现资源共享、产业带共建的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阻碍都市圈发展的落户限制已经逐渐放宽,我国新型城市群格局已基本形成。

在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院长顾强看来,大城市的经济实力和辐射扩散能力不断增强,在人口增长、就业通勤、空间扩张、产业联系等层面已经打破行政边界,都市圈化特征将日益凸显。

“都市圈内外的发展落差是扩大有效需求的重要抓手。从产业维度看,强化核心城市的创新高度与辐射区域先进制造基地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将是催生都市圈发展的新动能。”顾强如是说道。

“未来,在培育壮大城市群的过程中,以大城市、中心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将发挥引擎作用。”上述《国家发改委关于培育和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这样表示。

都市圈发展之道何在?

根据这份文件描绘的美好蓝图,到2022年,都市圈同城化将取得明显进展,到2035年,现代化都市圈格局将更加成熟,形成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都市圈。

顾强预计,在相关政策支持下都市圈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到2035年,我国将涌现出4-5个超过4000万人口、1万亿美元的都市圈,10个左右超过2000万人口、5000亿美元的世界级都市圈。

然而,虽然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城镇网络正在加快落成,但都市圈之间的经济基础落差仍然存在。2019年广东GDP首次突破10万亿,而东北三省GDP总量不及中部河南一省,南北经济差距拉大。

截止2019年末,我国六成以上的上市公司聚集在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登陆科创板的70家企业中近五成来自于长三角地区。

民生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张丽云表示,当前,我国地区间发展极不平衡,资源严重错配、内部壁垒难除,“大城市病”与“空城”现象并存。2019年以来,多项重要性规划及意见密集出台,力求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这一难题。

中国都市圈与国际比较差距并不在核心区,而主要在微中心和节点城市上,以东京为例:50万~100万级(人口)城市5个,20万~50万级城市18个,5万~20万级城市84个,而北京的相应数字分别仅为2个,7个和8个。

未来,实现新兴城市群、都市圈的构建及可持续发展,最关键是要依靠产业一体化布局和人才的聚集。而这其中,产业新城是助力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载体。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分析称,产业新城一般都不在城市原有的成熟地段,需要新建基础设施和导入产业与人口。

而产业新城模式对于推动产业发展、县域经济转型升级以及民生改善具有重要作用。

据了解,华夏幸福是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产业新城开发运营企业,截至目前,已围绕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郑州、武汉、合肥等15个核心都市圈布局了产业新城。

华夏幸福通过开发性PPP模式与地方政府合作开发产业新城,以产业发展为核心,为所在区域累计引入签约企业2000多家,创造就业岗位约30万个,为当地优化配置发展资源、吸引优质生产要素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华夏幸福正在建立全方位产业发展生态体系——2019年5月推出了自主创新的产业大数据平台,可提供智慧招商、产业地图、产业热点预测报告大城市的新兴行业和产品等产品服务;同年10月,该平台升级后建立了“产业可视化地图、产业智囊APP、产业在线研究、产业数据服务端”四大产品体系。

“产业新城”的助力

“产业优先”,是华夏幸福运营产业新城的核心策略。而在产业的选择上,产业新城聚焦十大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汽车、航空航天、新材料、大健康、都市消费等,并且通过打造产业集群,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发展,进而推动区域产业升级。

依托区位特点、产业基础、应用市场等要素,华夏幸福在江苏溧水、龙潭、安徽舒城等地,重点发展了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和电控等核心零部件,形成配套完善的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

2020年伊始,多个产业新城举行了集中签约仪式,多个项目集中落地。

今年1月,嘉兴市首条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宣布落户嘉善产业新城。据悉,智能网联汽车是华夏幸福为嘉善产业新城规划的四大主力产业集群之一。围绕无人车研发、测试、系统开发及组装制造等产业链核心环节,驭势科技、新石器等近20家企业已进入嘉善产业新城,产业集聚效应凸显。

2月25日,合肥市举行重大产业项目集中(云)签约仪式。落户肥东机器人小镇的协鑫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协鑫集成”)年产360万片再生晶圆项目,作为仅有的现场签约三个企业之一,与蔚来汽车、国轩高科一起,在签约仪式上成功签约。

落户肥东机器人小镇的协鑫集成项目,是产业新城人防控和招商“两手抓”的最新硕果。

据悉,肥东机器人产业小镇项目由华夏幸福与肥东县政府合作开发建设运营。项目位于肥东县政府北侧,距离合肥市政府17公里,于2017年11月正式签约。项目由华夏幸福以市场化的方式整体规划建设招商运营,打造百亿级机器人及相关智能制造产业新高地。

肥东机器人小镇的协鑫集成项目,总投资50亿元,主要建设5条12英寸生产线及1条8英寸生产线,达产后,年销售收入不低于15亿元,年税收不低于5000万元。

2月21日,由华夏幸福引入的航空航天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和苏州同捷汽车两个合计总投资65.8亿元的项目正式入驻南京高淳产业新城,在南京实现云签约。

3月3日,在湖州南浔产业新城,项目一期投资达160亿元的浙江泰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超薄玻璃基板深加工项目正式奠基开工。湖州市委书记马晓晖通过视频向浙江省委、省政府报告泰嘉光电超薄玻璃基板深加工项目等79个项目情况并宣布项目集中开工。

泰嘉光电超薄玻璃基板深加工项目由华夏幸福与南浔区政府合作引进,从去年9月签约到正式开工,用时不到6个月。

据悉,自2016年华夏幸福与南浔区人民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合作开发建设南浔产业新城以来,南浔产业新城已从上海、苏州、杭州等地招引了一批优质项目,签约投资额超300亿元,其中100亿元以上项目1个,湖州市工业“大好高”项目7个,“南太湖精英计划”项目13个。

截至目前,宏旭汽车、海顺新材、泉州华硕等6家企业已开工,赛方等3家企业已投产,初步形成以新型显示、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专用装备为主的四大产业集群。

根据最新消息,3月8日上午,武陟产业新城2020年首批项目集中(云)签约活动在“云端”拉开帷幕,15个项目以“现场+视频连线”的形式完成签约,正式落户武陟产业新城,签约投资额超55亿元。

自华夏幸福2016年与武陟县政府携手打造武陟产业新城以来,截至2019年底,武陟产业新城已签约企业近110家,累计签约投资额突破200亿,成为焦作市“南北双城”“两三两拳”示范带建设支撑和全省产城融合发展的典范。

此次活动除水利专用装备产业园、金融港2个项目为现场签约,其他13个项目均实现线上“云签约”。签约项目覆盖范围广,其中产业方面涵盖智能制造装备、都市食品、汽车配件、医药研发等高端产业和新兴领域,配套方面则既有健康管理中心等城市项目,也有产业园供水厂、文旅研学创意基地等产业配套。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签约项目质量较高,产业门类高度匹配国家和区域战略方向,其中涉及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达到55%。

其实,有关以产业优先打造产业新城的实践始于2002年,这年华夏幸福与固安县政府率先采用政企合作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合作打造固安产业新城。时至今日,“313”现代产业体系在固安创新集聚。电子信息、航空航天及装备、生命健康三大战略级新兴产业扎根生长;以京南科创谷为载体,科创服务这一创新引领产业正加速培育;临空服务、文旅康养、现代农业三大融合型产业也在提速发展。目前,仅电子信息产业里的新型显示产业,就汇集了维信诺、京东方、鼎材科技、翌光科技、通嘉宏盛等30余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从2002年算起,华夏幸福建设运营产业新城的探索已经持续了18年。

除此之外,如今疫情期间,各地的产业新城在高效“抗疫”的同时,依然实现了园区企业的灵活开复工。

在上海都市圈,为助力园区企业在防疫期间更高效安全地办公,嘉善产业新城推出“复工服务直通车计划”,聚焦10项增值服务内容,整合内外部服务渠道,帮助企业从容应对疫情影响、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有序进入经营正轨。

在北京都市圈,固安产业新城在严格落实当地政府的各项防控工作同时,也在加快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运用大数据等手段,实施分区分级精准防控,摸清企业需求,精准对接服务,帮助企业落实防疫措施和安全生产措施,积极推动企业恢复正常生产。

这一座座产业新城的坚决抗“疫”和有序复工,正是对都市圈建设与发展的贡献。而一批批有影响力都市圈的形成,将会成为我国经济向高水平均衡发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