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中国未来新兴战略行业

央广网北京12月26日消息(记者于闻)《财富中国》新书首发式暨新常态财富与资本对话论坛于12月28日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厅召开之际,记者就战略性新兴产业、资源、劳动力、科技创新、新的财富增长点系列话题采访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经济论坛创始人、中国资本论坛秘书长、《财富中国》作者董志龙。以下是董志龙先生对记者的谈话:

对于一个较为成熟的经济体来说,科技创新常常能够带来一系列新的产业。用长远的目光看,一个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方式不可能长期由资源与劳动力来决定,而是要由科技创新水平来带动。一个科技创新,常常也会形成一个新的财富增长点。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界定顾名思义,所谓新兴产业,是指随着新的科研成果和新兴技术的发明与应用以及事业单位产业化而出现的新的部门和行业,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及转型发展的产物。从经济发展的自然过程来说,自然的市场经济主要是以资源与劳动力为发展前提的,而自然资源与劳动力也是一个有限的资源。在自然资源与劳动力的开发与使用接近极限的状态下,科技创新就是经济发展的惟一出路。从体制改革的角度来说,新兴产业即是原有的事业单位或社会公益事业部门产业化发展市场化运营而出现的新的行业产业。一般来说,现在世界范围内提出的新兴产业,主要是指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海洋、空间等新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系列新兴产业部门。新兴产业的出现,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所以,新兴产业也是以教育发达程度为基础的产业。新兴产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新技术产业化形成的产业。新技术一开始,属于一种知识形态,在发展过程中其成果逐步产业化,最后形成一种产业。比如说生物工程技术在五六十年代或者说在更早的时候,它只是一项技术,那么现在成为生物工程产业,让这些成果服务于社会。在美国,生物工程产业被誉为一个非常有前景的新兴产业。同样,IT产业,由于数字技术的发展,也被认为是一个新的朝阳行业。

第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形成新产业。比如说,几百年前,当时用蒸汽机技术改造手工纺机,形成纺织行业,使得整个纺织行业产生了飞速发展。纺织行业相对来讲,在当时就是新兴产业。现在新技术改造传统行业,比如改造钢铁行业,就成了新材料产业,生产复合材料以及抗酸、抗碱、耐磨、柔韧性好的新兴材料。同样,用新技术改造传统的商业,变成现在的物流产业。这些产业改造的核心,使经济效益比传统产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第三,我们原来认为是社会公益事业的行业进行产业化运作。比如,在国外,传媒业是一个重要的行业,是近二十年来产生百万富翁最多的一个行业。而我们把传媒当作事业来看待,是贴钱的。如我们的电影产业,我们有几十家电影厂,我们在不断地贴钱、不断地拨款。而美国,就一个好莱坞,通过几个大的传媒公司来做,每年是赚几十亿上百亿美元的利润。所以,公益事业产业化市场化运作也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改革。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培育新的财富增长点,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转型发展的一个具体措施。当今世界,新技术、新产业迅猛发展,新一轮产业革命正在孕育之中,新兴产业正在成为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世界主要国家纷纷调整发展战略,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抢占未来经济科技竞争的制高点。

发展新兴产业,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进程,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是一个新的战略任务。在此过程中,必须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科学判断未来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趋势,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柱性和先导性产业,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目前而言,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发展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关键核心技术严重缺乏,标准体系不健全;投融资体系、市场环境、体制机制政策等还不能完全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必须加强宏观引导和统筹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方向和主要任务,采取有力措施,强化政策支持,完善体制机制,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未来经济发展中最为重要的成分,也是转型发展的具体策略,也是经济发展中最具竞争力的部分。在国际经济发展大潮中,新兴产业将决定竞争的成败。因此,新兴产业也肩负着经济发展的最大希望。一个不具备竞争力的经济体,注定是一个弱势经济体,一个没有世界水平的高端产业,也是一个缺乏生命力的产业。因此,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界定也标志着新一轮的产业竞争已拉开了帷幕。

对于一个经济体来说,增长与协调发展同样重要。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背景中,如何确立经济安全是一个战略性问题,而经济安全的核心就是增长方式。简单地说,过高的外向型经济比重以及过高地依靠资源与廉价劳动力的增长方式都是一种高风险的发展方式。比如,2008年世界性金融危机以来,我国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外向型经济所受的冲击,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付出的环境代价足以说明这个事实。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也是与经济高速发展不协调的一个主要方面,廉价的劳动力客观上加大了贫富差距以及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也是经济发展的严重隐患。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但是一个战略性选择,也是一种增强经济安全的举措。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是我国的发展战略,也是世界各国在经历了金融危机之后的共同选择。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但这种增长主要是依靠要素投入和环境容量的“外延性增长”而非靠技术进步驱动的“内涵性增长”。面对经济增长的压力、资源环境的约束、科技创新的需求,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而世界各国不约而同的先择则意味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到来。

总的来说,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改善市场供需结构、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有利于改善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并提高经济竞争力、有利于应对金融危机、有利于人才整合提高人才产出与使用效率、有利于提高社会综合效率增强国力。

发展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改善市场供需结构。经济发展的平衡,是一种重要的平衡,这种平衡的核心内涵是供需关系的平衡。所以,供需关系的失衡也意味经济发展的失衡。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从卖方市场阶段进入了买方市场阶段,供需关系进入了一个以需求引领经济发展的时代,这说明未来经济增长的有效方式是扩大消费。而从另一个层面来说,低水平的需求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而高层次消费仍然是低水平的。比如,汽车消费,一方面是价廉物美的节能环保的新能源汽车短缺,一方面是普通汽车价位过高,造就了一个买方市场,也就是供需结构不合理。新兴产业也是提高供给水平,改善供需结构的必由之路。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水平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而低层次的供给已无法完全满足社会之需,只有发展新兴产业才能够改善这种需求关系,实现经济社会的平衡发展。

发展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但增长模式是依靠要素投入和环中国未来新兴战略行业境容量驱动的模式,由此带来的环境压力证明,这种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也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的表现,首先,产业发展长期以来过度依赖廉价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资源,劳动密集型产业过度发展。随着国内外经济社会环境的变迁,产业发展所依靠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企业生存面临劳动力资源、生产资料和生态环境的多重压力。其次,粗放式管理造成了产业发展结构不平衡,有些产业产能严重过剩,而有的产业发展不够,没有形成规模效应,造成国民经济结构畸形发展。由此产生的经济与社会深层次问题越来越多。诸如地区差距、住房与养老、贫富差距、教育与医疗等。工业要继续发展,经济要持续增长,就必须改变这种发展模式,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寻找新的产业化发展的突破口。而技术的创新和突破一旦实现产业化,可以使得物质资料在生产要素结构中的作用不断降低,从而为工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因而,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就在于依靠科技创新实现技术上的突破,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排放,通过新能源、新材料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替代,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产业发展道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但可以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还能够改变目前产业结构不均衡的现状。因此,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必由之路。

发展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改善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并提高经济竞争力。以资源高消耗与人口红利以及牺牲环境为代价的高增长,虽然支撑了我国的经济总量跃上世界第二位,但有限的环境容量与资源,以及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已明确显示,这种经济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因而,转型发展成为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必然。从市场的角度看,传统产业已经基本达到饱和状态,产品也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并且由于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产值少,很难在促进增长方面有突出表现。比较而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低消耗,高科技含量,以及高附加值,对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较传统产业要高。并且,因科技含量高而具有技术优势,有利于提高国家的科技竞争力,抢占国际竞争的制高点。经济竞争是一种全方位的竞争,发展模式是竞争胜败的重要决定因素,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中,竞争仍将是一种长期的难以消除的要素。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有利于改善经济发展模式,增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占据经济发展优势。

发展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应对金融危机。由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经济发展模式来说,暴发金融危机是一种必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金融危机一方面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严重的损害,甚至颠覆一个经济体的正常经济秩序;另一方面,从积极一点的意义上来说,金融危机也是检验经济发展模式是否健康,经济结构是否稳定的“破坏性实验”。2008年以来,在金融危机的破坏性冲撞中,为应对经济低迷、失业严重的严峻形势,世界各国纷纷出台一系列经济复苏计划,这些经济刺激计划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大对高科技行业的投资力度,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金融危机的始做蛹者美国,也在金融危机之后将科技创新的目标放在新能源、基础科学、节能环保、航天等领域,经费投入提高到史上最高水平(GDP的3%)。欧盟也以低碳环保产业作为战略突破口,力图通过低碳产业的发展缓解资源和环境压力,并将低碳产业培育为新的战略增长点。同样,金融危机也给我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压力。一方面,国内传统出口企业遭受重创,连锁引发很多中小企业倒闭,外向型经济区域成了重灾区。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带来的发展方式的转变,促使世界各国加大了科技创新力度与资金投入,削弱了我国的“比较优势”,加剧了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这让科技创新水平尚处弱势的我国增加了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危及经济的稳定增长。在此背景下,发展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是稳定经济增长的突破口,也成了应对经济危机、促进经济复苏的有效的手段。此外,传统产业的饱和也促使经济发展在质量上迈向新阶段,登上新台阶。而人才储备与高端需求也具备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兴起的需要。由此而言,战略性新兴产业是2008年金融危机暴发以来应运而生的经济发展战略,也是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手段与方法。

发展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人才整合提高人才产出与使用效率。客观地说,一场金融危机宛若一次褪变,危机过后,往往是一次经济社会的革命性变革。近300年来的经济发展史告诉我们,每一次经济危机过后都会发生一次重大的科技革命,科技革命过后,又必然会催生许多新兴的产业。300年中,世界经济曾先后出现了三次大的科技革命。目前,世界已经进入第四次科技革命时期。科技革命与产业发展是相辅相承的关系,科技革命会催生出新兴的产业,这些新兴的产业又会反过来促进科技创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而进一步推动科技革命的发展。我国已经错失前三次科技革命的良机,未能抓住机遇发展相关的新兴产业,不能再错失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机遇。从这个角度来说,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方面顺应了科技革命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也为科技创新转化为经济成果疏通了道路。此外,发展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人才的整合,改善人才结构,集中优势科技力量在创新中发挥作用。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才需求也会极大地促进教育体系的改革,促进产学研一体化的根本性建设。极大提高人才的产出与使用效率,有力地杜绝人才浪费现象,改善教育与社会严重脱节的现实。因此,战略性新兴产业亦不仅是一个经济发展战略,也是一个系统性更新的发展战略。

发展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提高社会综合效率增强国力。现实背景中,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提升国家竞争力、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必然途径,也是提高社会运营效率、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出台,特别是核心的“竞争机制”的引入,极大地改善了经济社会运行的动力系统。除此而外,而相对而言,计划经济时代的许多机制与观念尚未完全得到有效的改变,这种情况主要存在于公益事业之中。诸如传媒、教育、社会福利企业、文艺团体以及相关的社会公益事业单位等。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部分,社会公益事业也需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得到合理的转变,增强内生力,提高自运营水平。在传统体制与观念中,公益事业只具有社会效益而不必具备经济效益。因此,国家的公益投入常常得不到有效的社会管理。投入就僵化,难以再生或增值,不投入就出现断层的现象层出不穷,公益投入成了一个看不到终点的黑洞,不仅难以产出与增值,还影响到其他行业的发展,极大地影响了社会运行的综合效率。

从经济社会高效运行的角度出发,从社会公益事业做大做强的角度出发,我们必须改变传统观念,改革束缚发展的机制,对于能够进行产业化运营的社会公益事业,一定要进行产业化运营。把市场能够解决的事情,都要交给市场解决,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减少政策性约束。增强有效的市场化扶持力度,着眼于市场化运营的社会公益事业建设,强化公益事业的产业化运营,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整个经济社会的运行效率,增加公共财富的积累,为国民经济发展增加新动力,提高综合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