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摘要]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背景与构建产业新体系的新形势,为山西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机遇和挑战。本文在调研基础上,对山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与存在问题进行了概括与总结,并以表格的形式细化出山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布局,力图以行业主要产品和服务的对应领军企业地域分布来大致勾勒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概况。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成效与问题;空间分布

“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在我国的提出,迄今已近十个年头。显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性”,正表现为其“全面性”与“长期性”,亦即在全面构建产业新体系中的关键作用和长远影响。因此,对于亟待构建产业新体系以带动整个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山西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无疑更具有切实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基于对世界新科技催生新产业、国家新产业体系带动社会经济新发展的历史机遇之认识,根据国家给予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的政策条件和总体要求,针对我省转型跨越发展和综改试验区建设的现实需求,笔者通过对全省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的深入调研,进一步梳理“7+2”产业的规模、结构、空间布局、主要企业、项目、产品,总结“十二五”以来业已形成的产业基础,剖析现实运行中存在的矛盾问题,以期在深化认识的基础上探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律。

一、山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时代背景、历史机遇和现实挑战

2012年7月,国务院下发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即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普遍的观点认为,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正在孕育和催生新的具有全面和长远影响的战略产业。“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可以说,时代背景和当前形势,为山西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机遇和挑战。

(一)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有利于山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发展

除了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全球孕育和兴起带来的机遇,“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京津冀一体化、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推进,也为地处中部的我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二)山西省转型跨越发展的新战略新思路新规划有利于山西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大发展

众所周知,山西省是“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央赋予山西“改革现行先试的试验权”,为山西省的转型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构筑了新的平台,也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2017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对于加快破解制约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深层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走出一条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努力把山西改革发展推向更加深入的新阶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山西省人民政府于2011年7月25日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提出现阶段我省重点培育和发展“7+2”战略性新兴产业,即在国家确定的七大战略产业的基础上,增加了现代煤化工和煤层气两大产业(2018年《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到通用航空产业)。按照这个《意见》,经过几年的奋斗,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成为“建设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打造能源革命排头兵、构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的新动能。

(三)破解山西经济发展“立体式困扰”和“资源型困局”,客观上要求山西省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地位

作为煤炭资源大省,山西工业经济发展中,煤、焦、冶、电四大支柱产业占80%,其中挖煤卖煤又占到60%。山西的省情决定了山西实现经济转型、多点支撑目标必须发展有规模、质量和效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使之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从全国甚至与周边省份横向比较以及从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迫切需要来看,发展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方面可以基于山西固有资源禀赋相对优势,实现以煤为基的诸如现代煤化工、煤层气等产业,在高新技术推动下的高效清洁发展,促进山西产业优化升级;另一方面可以本着山西工业基础和逐渐形成的新的技术、人才等要素禀赋,强力引导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山西新的经济体系构筑新的支柱。唯其如此,才能使山西从根本上走出经济困境,实现全面和长久的持续发展。

二、山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发展、政策措施和环境优化的成效

1.新兴产业总体呈现加速发展态势,产业基础不断夯实从“十二五”初开始至今,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发展呈良好态势。据推算,2016年山西省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应该分别是:2237亿元与746亿元。2015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720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达到138家,涌现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骨干企业,如太原重工之于全国风电机组制造企业行业,山西晋能艾斯特之于全国冷空设备生产规模行业,智奇铁路设备公司之于国内动车组生产检修行业等。2.部分领域初步形成了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产业链近年来,在“十二五”期间山西省“512”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有序推进的基础上,随着一批重大转型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和投产,山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始显现其技术和经济效力,初步形成了一些围绕产业核心具有市场核心竞争力的产品产业链。如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形成了原材料、关键部件和整车组装等相互配套、较为完整的轨道交通产业体系;新材料领域,形成了原镁冶炼、镁合金熔炼和镁合金深加工较为完整的镁产业链;节能环保领域,形成了衬底材料—外延—芯片—封装—电视背光全产业链的LED垂直整合体系,并带动了室内外大屏幕显示和照明灯具等下游产业的发展;煤层气领域形成了上游资源勘探开发、中游储运、下游输配分销以及煤层气装备制造的完整产业链等。3.产业聚集效应显现,特色产业集群初步形成目前,全省各地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区域特色、核心竞争力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或产业基地。产业基地如:太原特种钢生产基地;太原、运城铝、镁合金深加工和钕铁硼永磁材料基地;太原、大同、永济等铁路装备三大制造基地;太原—晋城、吕梁、阳泉三大云计算产业基地;太原国家级信息安全产业基地;长治、大同光伏产业基地;依托中电科二所等企业的电子设备研发制造基地;依托山西软件园等形成的太原软件服务业基地;依托罗克佳华物联网园区和一些骨干企业形成的太原物联网产业基地;晋东南LED产业基地;太原、晋中、晋城三大电动汽车产业基地;沁水、河东两大煤层气基地等。产业集群如:初步形成了太原、阳泉、吕梁孝义、运城河津等新型耐火材料产业集群;晋东、晋中、晋北三大现代煤化工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了大同、太原、晋中、运城、晋东南、侯马等以医药工业园为核心的医药产业集群;以榆液集团为核心的全国最大液压产业集群;太重煤机为主的太原煤机制造产业集群。尤其是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长治高新区、山西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园区等,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主要聚集地,正在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集群发展的重要载体。4.产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近年来,我省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关于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工作,引领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关于加大用地政策支持力度促进煤层气产业发展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省十一次党代会为构建多元化中高端现代产业体系,明确了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能源产业创新工程在内的“六大工程”。立足我省产业转型方向部署科技创新链,希冀通过创新驱动培育和催生产业变革。2017年2月25日,山西省转型综改示范区管委会正式揭牌,2017年6月29日《山西省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十三五”规划》出台,特别是2017年9月,山西省委审议通过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意见〉行动计划》和打造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一揽子文件。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今后几年山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必将会有一个大踏步的跃进。此外,山西省产业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提升,新建了一批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2015年,全省科技进步综合评价指数监测值在全国排名为第17位。同时,近年来山西省先后组织实施了“煤层气抽采关键技术及示范”“现代煤化工关键技术及示范”“装备制造关键技术”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重大专项,掌握了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研发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产品,形成了一批标示性的重大科技成果,解决了一批制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

(二)产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主要制约因素

毋庸置疑,纵向地看,这几年山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有成效的。但从全国甚至周边省份横向比较来看,尤其是在山西经济遭遇断崖式下滑的历史关头从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迫切需要来看,存在着影响全局的一系列挑战和问题,诸如产业规模较小不足以替代支撑原有资源经济的整体架构,产业层次偏低不足以引领带动整个产业体系转型升级,技术创新乏力不足以催生新的产业及其业态的变革,高端人才严重匮乏不足以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和项目,凡此等。加之与之关联的体制机制问题、产业布局分散及同质化问题,共同构成了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崛起和强力发展的诸多“瓶颈”制约因素。

三、山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地区分布现状

附表1资料中,我们以行业主要产品和服务的对应领军企业地域分布来大致勾勒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概况。从中可以看出:1.在三晋大地上,撇开煤层气与现代煤化工两个产业,国家提出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布雏形已经初步显现,全省11个地市或多或少都有“7+2”中的战略性产业在兴起。2.各地市所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明显的产业基础和区域要素禀赋痕迹。如运城凭借山西铝厂、永济电机厂各自支撑的产业基础而发展的铝镁合金产业、电力机车产业;晋中以榆次液压集团为代表的液压产业;大同以大同机车厂核心的交通装备制造业;太原的不锈钢产业等。3.各地市间发展不平衡。如作为省会城市的太原市地区,分布着几乎所有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和单位,无疑居于首位;晋中、运城、长治、大同等地技术导向的产业发展势头强劲;阳泉、朔州两市产业发展相对缓慢。

参考文献:

[1]梁正华.山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山西科技,2018(1).

[2]辛义生.看山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何发力[N].山西日报,2016-08-22.

[3]张瑾燕.新时代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特征和创新路径[J].大连民族大学学报,2018,20(2):97-101.

[4]刘福满,于飞,苏欣.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国际比较研究[J].科技传播,2018(3).

作者:谢振芳李恩哲李卫星单位: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发表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