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纪脸上洋溢着幸福。
我叫纪。我46岁了。我住在河南省商水县黄寨镇草楼行政村12组。我是一个刚刚摘下贫困户帽子的村民。我做梦也没想到我能在五年内脱贫致富。正是“聪明的妻子计划”帮助我摆脱了贫困。
过去,我丈夫在外打工一年的收入不到2万。我在家照顾家庭,管理农田,农闲时帮农民合作社做短工赚不了多少钱。随着两个女儿上大学,家里的经济越来越困难,和村民的距离也越来越大。别人住楼房开汽车,我在旧瓦房骑自行车。别人家三天两头吃肉,我一日三餐吃素。没有办法挣钱,贫穷也无法改变。但是我知道知识可以改变我的命运,所以我下定决心训练我的孩子去上学。三个孩子都很有竞争力,都考上了重点大学。虽然他们花了很多钱上大学,我也成了贫困户,但我们为三个孩子被重点大学录取而自豪。
2015年,我家被镇政府列为贫困户,政府想帮我脱贫致富。当年年底,县政法委书记来我家考察时,了解到我家的实际情况,决定当场帮我设立一个服装加工点。一周后,6台全新的电动缝纫机和4辆平板车送到了我家。村党委书记袁庆来带来电工技术人员帮我安装线路和设备,安排了6名家庭经济困难的留守妇女到我的服装加工站工作。
最难的其实是刚开始的时候我们都是新手,对电动缝纫机的操作技术和服装加工技术都不了解。镇党委书记朱宏伟亲自到古桥服装有限公司,请梁延立帮助培训技术。和我住在同一个村子里的梁延立是返乡创业的典范。现在她创办了古桥服装有限公司,一直从事服装加工。梁延立免费为我们提供了操作电控缝纫机和服装技术的培训,并手把手教我们如何操作缝纫机,一件一件教我们服装技术。半个月后,我们几个人逐渐掌握了电动缝纫机的操作技术和简单的制衣技术。
有了技术,你就得工作,有订单。村党委书记袁青来帮我签了襄城几家服装厂的服装加工订单。公司为我们提供面料、技术和回收的成品。我们没有投资,只有加工费。一条裤子加工费3.6元,每人每天可加工30多条裤子,月收入3000多元。由于加工点在我家,我晚上加班,经常工作到11点才休息。
两年来,我精心管理服装加工点,严把质量关,保质保量按时完成订单,赢得了服装厂的信任。因此,我们的订单无法完成,工人们每天都有工作。目前在我的服装加工站就业的8户贫困户平均月工资在3000元以上,我的年收入在4-5万元之间。去年底,我和加工点8户贫困户自愿向镇政府申请退出贫困户队列,光荣脱帽,也受到镇政府的表彰。
现在,大女儿和二女儿已经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月薪一万元。儿子上大学,丈夫在公路施工队工作,一年挣4万多元。我现在不需要钱,不担心孩子上学,日子越来越甜。2020年,我计划扩大服装加工点规模,带领更多留守妇女和贫困户致富。目前,为了做好防疫工作,我把机器安装在了贫困户家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