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业的第一目标应该赚钱 该不该以“赚钱”为第一目标 没人注意的暴利行业

创业网站新个体创业赚钱指南实业创业有什么项目
没人注意的暴利行业适合男生十大行业推荐适合小县城的41个投资
年轻人十大创业项目没人愿意干的68个暴利行业手机自动一天赚500

创业的第一目标应该赚钱 该不该以“赚钱”为第一目标

如果我是一个B站的UP主,这里应该说“分享再看,月入百万”,但我毕竟不是,所以说说想写这个话题的原因。

我接触很多创始人下来,发现大家受媒体影响,对于现实的认知是有些不够的,普遍有今天开始创业,下个月拿到钱,每年至少一轮融资,五年上市的想法。这种想法太急躁,对大家的创业很有害。

所以讲讲我对普通人创业的一些看法。

1.普通人创业的第一笔融资是场马拉松

“所以融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嘛?”

这是最近一位创始人跟我交流时提出来的问题,我告诉他是的,融资很漫长,特别是第一轮融资,特别是对于普通的创业者。

这个项目比绝大多数普通创业者的项目要强了,刚上线就开始有收入了,没怎么推广,一周有个一两万,用户也很爱用。当前市场空间可以支撑一个有点规模的公司,潜在的市场空间也挺大的。需求刚性上,比我现在打字用的印象笔记要强。

但是,我依旧告诉他,首轮融资会很漫长。

去年有个项目,创投圈里很火,19年10月成立,19年12月首轮融资,到21年2月完成第5轮融资。每个知道它的人都记住了它,因为它的稀少。

每年都有这样不普通的项目蹦出来,成为最大的新闻,形成最大的声量,在所有人心里留下最深的印象。

而现实是这样。

拼多多黄峥是07年开始创业,15年拼多多拿到第一笔投资,8年,中间在做电商代运营和游戏养活团队和自己。

喜茶聂云宸是12年开店,16年第一笔投资,4年,第一家店就挣钱。

其实这些特别知名的例子也不普通了,随意查一下近期的投资事件。

森峰科技,07年成立,18年种子轮,11年。

小仙炖,12年成立,15年天使轮,3年。

隅田川咖啡,14年成立,20年A轮,6年。

再看看专门写新闻的创业媒体。

36氪,10年成立,16年天使轮,6年。

虎嗅,12年创业,15年天使轮,3年。

当然,第一轮投资也有光速解决的,绝大部分都是有了深厚积淀的创始人,普通人和他们之间所差的积淀,其实就是他们用来寻求第一轮投资的时间。

所以,早期融资是场马拉松。

2.融资时间长是由于需要更多的确定性

这个事情我思考了很久,普通人创业和大佬创业早期的过程确实很不一样,主要是对确定性的差异,导致普通创始人拿到第一笔钱所需要的时间更长。

创业比较通用的过程,我自己总结出来是这样的,说人话大概是这样:1.验证需求是不是真的存在。2.验证我是不是能满足此种需求。3.验证满足需求的过程中我能不能挣到钱。4.验证快速增长的方法。5.起飞。

根据不同的项目,有些过程会有重叠,比如有时候验证挣钱和验证获客是交替进行的,挣钱,拉客户,挣钱,这样循环。也有些项目可以省略中间的某一项,比如做社区社交的,如果获客快,且融到资了,倒不用急于变现,但大体上都是这么几个过程。

普通的创始人呢,一般是1234都有了一定的验证,拿钱就是为了起飞的。或者换句话说,没有足够的验证,投资人不会投钱的,毕竟你没什么亮眼的成功经验背书,所以项目的风险越小越好,最好就是给钱就起飞。

所以对于普通的创始人来说,第一笔投资一般就是给他们起飞用的,业务的确定性很高,然后在快速增长过程中,补上一般缺的最严重的管理短板和团队短板。

大佬创业就不一样了,一般都会把1给做的比较扎实,234都有比较详细的计划,而由于过往经历的背书,他们的234都具有不错的实践可能性。同时由于他们没有什么严重的管理和团队短板,主要面临的问题是去落实234的设想。

所以对于大佬创业来说,第一笔钱是给他们去验证234的,业务的确定性很低,但一旦确定了,由于团队和管理因素,增长往往比普通的创始人更快。

就是因为这个差异,导致创始人如果背景不够亮眼的话,需要验证的东西比大佬多的多,花的时间也多得多。因为一般1.需求的验证,主要通过调研访谈和一些小型实验就能完成。而234的验证有时候没办法,只能靠时间去堆,一个方法不行换一个,一个一个的试,试出来就活,试不出来就死。

大佬创业死亡,我看到的往往是死于过早起飞。

3.普通人创业的第一目标是挣钱

有一个比较好的朋友,之前创业被美团并购,在美团干了四五年,然后19年出来再次创业。前阵子吃饭,讨论下来,他今年的目标就是盈利200万,他自己投了几百万了,但是现金流压力还是挺大的,所以今年不能再烧了。

他比很多普通创始人强很多了,但是现金流依旧是个问题,几个问题的验证,我看上去都差不多了,就是3.满足需求后能不能挣钱可能还有一点点的疑问。但更多的原因还是他的管理和研发成本没被摊薄。如果规模做起来,挣钱应该没啥问题。

因为融资啊,特别是第一轮融资,毕竟还是个碰运气的问题。经济周期,投资周期,行业周期,创始人的特质,投资人的特质,甚至基金的运营状况,等等一系列问题共同决定成败,结果就是混沌。

对于一般的创始人来说,大概率花了一小段时间,自筹资金花完了,是创业失败;小概率是创业能挣钱但是做不大,不过毕竟钱挣到了;极小的概率是能做大,用盈利或者贷款去滚雪球;最后有一些幸运儿,别人认为你能够起飞,能够做大,投钱给你,帮你快速做大。

但这时间太漫长了,自筹资金很难撑那么久,所以如果不是出山前就有人拿钱等着你的大佬创业,绝大多数人创业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挣到钱,保证自己能长期做下去,有时间去验证那些未验证的问题,去养团队,去锻炼自己的管理能力。

不是融到第一笔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