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零号湾火了!上海西南角为何成为全球年轻人的创业热土?【图】

图说:还有几天,零号湾就5岁了。来源/新民晚报记者孙中钦实习生华天择摄(下同)

《新民晚报》报道晚7时,地铁5号线剑川路站旁的商业龙湖天街人气很旺,各家餐厅门口此起彼伏响起“欢迎光临”的迎客声。在上海的西南角,沿剑川路从沪闵路口往东步行,迎面是走向地铁或商场的上班族人群,他们几乎都来自500米开外马路两侧的园区——零号湾全球创新创业集聚区。

这里,聚集着近500支团队,有近万名年轻人心怀创业梦想在此打拼。

5年前,除了一家破旧的建材市场和几片旧厂房,此处几乎一片荒凉。而现在,尽管疫情带来的影响尚未结束,这里依旧随处可见热气腾腾的繁忙景象,随处可见创新创业的“后浪”翻腾。

最近,零号湾还将和闵行区开展联合招聘,为园区和周边企业吸纳新鲜血液。

大学隔壁诞生双创“胜地”

几乎也就是一晚上的时间,斯坦福大学读完硕士回国创业的上海交通大学校友杨龚轶凡做了一个决定——把在深圳湾的AI芯片公司芯英科技搬到上海的零号湾。4月末的一个周五,他和同是交大校友的合伙人周洋来上海出差,顺便回母校看望老师张志刚。

“零号湾的创业氛围吸引了大家。”张志刚是上海交大第一个离岗创业的老师,也是零号湾的总经理。那天的晚餐聊的全是和创业相关的事,还有零号湾,吃过晚餐他带着学生逛了一下园区。接下来的周一,芯英科技所有合伙人召开会议,确定迁移到零号湾创业,五一过后一周内,十几位核心团队成员已在零号湾的新办公室开工。员工入驻龙湖冠寓,这是零号湾集聚区的生态配套,创业团队可以享受最低价格。一个月的时间,张志刚已经为芯英科技安排对接了各种上海合作资源,上海交大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小康老师已经二次和团队见面筹谋未来。

图说:上海电机学院本科生周嘉辉选择加盟年轻的创业团队

再过两周就是零号湾的5岁生日,入驻项目超过630个,一批企业从这里“毕业”,这个“5岁”不同凡响。创始人有来自MIT等名校,有从500强公司辞职的高管,更多是上海交大的校友或在校师生。上海易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零号湾早期入驻团队,CEO薄智元当年还是上海交大计算机专业在读硕士,学生团队从学校逸夫楼开启了创业,以企业的姿态在零号湾2号楼最早的联合办公室有了自己的8个免费工位。而现在,完成4轮投资,易校在零号湾955号已拥有500平方米办公空间,在全国已有70余位员工,他们开发的产品“轻流”以模块集成的方式为客户快速定制高效的流程任务团队协作工具。

疫情期间,轻流用2天时间就为上海企业服务云赶制了一套订单系统,为企业复工复产口罩预约登记、服务云“店小二”从预定审核到售后减压。“我们每年都以300%的增速发展。疫情发生以来,更高效的新协同方式更受关注了,今年目前已经达到去年同期翻倍业务量。”从学生时期薄智元就始终相信年轻人可以一起成为未知领域的探索者,相信技术能够带来改变社会的价值,现在上海办公室里50多位员工几乎全是90后,今年校招还要扩招比例达到30人。“去年10月我来这里实习,成长很大,我觉得在这里能创造无限可能。”上海电机学院计算机专业的应届本科生周嘉辉4月签了三方协议成为正式员工,他放弃了其他选择加盟这家创业公司,现在负责公司的测试业务,还有了一个小团队。易校今年计划招聘50名新员工,校招也能扩招比例达到30人。

图说:上海交大校友孟祥敦忙着调试亟待交付的产品

新技术走出实验室

剑川路950号原本是一片老厂房,如今空间升级挂上了“零号湾950”的牌子。这里的一间实验室里,一个机器臂正在用恒力温柔打磨一块物料。佳安智能联合创始人孟祥敦博士和同事最近几乎泡在这儿调试亟待交付的软硬件一体的恒力打磨工作站,5张订单正在进行中,工程师在“家里”和客户的生产线上连轴转,解决迭代和应用中的问题。

孟祥敦也是交大校友,他毕业后在交大智能制造研究院以博士后的身份工作了两年,又去企业做了两年工程师,后来决心和师兄弟一起,把积累的技术转化落地。“我们找到了力控技术应用的市场,在工业生产中的打磨环节有巨大的需求,这是一个万亿级的市场,事实上这个方向是找对了。”去年团队通过零号湾参加了国内各种双创竞赛,一路斩获大奖,拿到投融资和研发补贴30多万,上一轮800万元天使投资也来自一次路演活动;即将完成PreA轮,最近两个月找上门来的客户很多,制药机械企业、手机外壳制造企业都是正在服务的客户。团队还与智能制造研究院开展产学合作,联合攻关前沿技术,为企业储备创新竞争力。

像这样有生命力、在疫情中也能逆势生长的项目,在零号湾不在少数。目前在孵的470家企业拥有知识产权数超过350件,在申请中的知识产权数超过174件;在孵项目获得全国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奖项40余个,获得融资企业40余家,孵化项目融资总额超过12亿元人民币。

图说:零号湾形成“聚合联合孵化生态体系”

阳光雨露滋润创业企业

从2015年6月18日零号湾正式成立的那天开始,张志刚的微信名就一直是“零号湾1号服务员”。正式“开张”的前一天晚上,他站在园区主干道看着黑漆漆的建筑,闪过一个念头:“要怎么努力,才让这里灯火通明?”5年后,晚上8点、9点、10点甚至更晚,园区里总有团队亮着灯,周末的园区停车场也不曾冷清。

“服务”是张志刚一直和团队强调的事,随着智慧园区建设完成,线下签约流程取消,入驻评审、签约、付款、空间分配全部线上就能进行;现在开进零号湾的闵行区行政服务中心南部分中心的多个办事窗口每天为150人次服务;疫情前,零号湾几乎周周都有路演、沙龙、赛事、培训等活动,现在虽然一切“云”进行,热闹不减。

最近,零号湾团队忙着给企业“送钱”。4月底零号湾到账万元,这是闵行区科委根据国家和地方政策审核通过“零号湾企业中小科技企业扶持补贴项目”下发的,其中给予25家中小科技企业资助万元。根据清单,为杭州城市大脑提供核心支持的人工智能创业公司上海天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获得最多资助,拿到孵化毕业企业、获得外部投融资企业资助和研发投入3个项目资助共计万元。在园区帮助下,也有不少企业拿到创业担保贷款,完成2、3月免租申请,减轻了疫情期的压力,可快速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零号湾近期正在联合闵行上银村镇银行为交大人创业推出特殊的银行贷款扶持政策,只要是交大师生和校友在零号湾创业,就能绕过反复的传统流程,直接授信批贷。闵行上银村镇银行是零号湾“创园贷”合作伙伴,作为政府主导的金融服务产品,疫情期间,已经高效率地为十多家创业团队发放了低利率的“创园贷”,从贷款申请到发放一般在两周之内就能完成。“我们还正在与招行合作推出联名卡,这张卡也是零号湾的‘创业一卡通’,也是希望以零号湾为创业者背书,为他们争取更多实惠,同时让零号湾的服务生态效率更高。”张志刚说。

这几年零号湾打造去空间化的“创业无忧”创业服务平台,能为创业者提供除了核心技术和人员外的一切服务,创业团队可以拎包入驻;除了零号湾自己的孵化器和苗圃,聚集上海闵行交大科技园运营有限公司、接力空间EFG孵化器、伯藜孵化器、赛舍空间、智慧医疗孵化器、晨晖孵化器、中国(上海)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南部科创中心分基地、交大创新设计研究院、交大产研院项目孵化专区、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医疗机器人研究院、飞马旅等各类创业服务和培育主体落地零号湾,形成“聚合联合孵化生态体系”。闵行区科创服务中心和中国(上海)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南部科创中心分基地等政府创业服务部门也入驻零号湾,这一切就如同为创业团队带来阳光雨露和丰沃土壤,“硬核技术+优秀团队+创业梦想”组成的种子自然能够“野蛮”生长。

打造全球创新创业者家园

人工智能公司星猿哲科技2018年成立于美国波士顿,CEO周佳骥来自卡耐基梅隆大学,CTO俞冠廷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项目决定将全球总部落到上海,最后选择了零号湾,团队汇聚上海交大、浙江大学、高通、华为等顶尖高校和领军企业的团队,以超快的速度发展,完成A轮800万美元融资。

图说:园区里的办事大厅每天接待150人次办理公司业务

“零号湾诞生时就以‘全球创新创业集聚区’定位,我们希望它能成为全球创新创业者的一个可选家园。”张志刚也是上海交大挑战杯团队“教头”,和最优秀的学生在一起,他始终认为中国有创新能力,且中国的创新效率高于其他国家,“所以由我们来发起构建双创生态体系,形成孵化器、创业园、加速器、高校、地方政府、社会企业的高效协作机制。这样形成了一种生态,优秀的项目、团队自然慕名而来,大学的创新能力与产业的高校协作,培育出大量服务产业和社会的市场主体也是自然而然,这样的生态,也能支持高校把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做得更好。只有更高效率的协作,才能支撑我们的高速发展。”

最新统计,零号湾核心区近3年仅基础建设及改造投入将超过80亿元,其中大多数投入都来自市场主体。上海市科委、闵行区和上海交大正在做零号湾下一个阶段的规划,这将是一个包含交大和华师大闵行校区在内的17平方公里的双创生态。目标是打造国际科技成果的转化地、“硬科技”创业的优选地和高品质生活的示范地。

“过去5年,这里上演了最佳的政企校合作,上海交大、闵行区政府和上海地产集团,零号湾的三个‘妈’为零号湾操碎了心,也正是有这三座‘靠山’,在零号湾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这才是零号湾发展的秘诀。”张志刚说。

零号湾最早的2号楼联合办公区墙上仍留着“”的口号,流动工位的区域缩小了,空间改造出更多独立小办公室。更多创业团队在空间里的“升级”“毕业”,又有新的创业者带着梦想坐进同一个位子。

新民晚报记者易蓉

【记者手记】

5年来,这不知道是第几次来零号湾了,但却是待得最久的一天,8小时。

昨天一进园区,真有些意外,找不到停车位了,满满的车在园区马路上排开;正赶上中午饭点,大楼里一群群年轻人涌出来,聊着各种事,很热闹的样子。

这5年,单独写过的零号湾创业故事已有好多,其中有一些又上了新台阶。我问“1号服务员”,这5年里,到底零号湾是什么节点发生跨越式发展的,张志刚想了想,答:我觉得是每一天。

傍晚,我们走出园区。对面950门口建了一座跨河的拱形步行桥,桥有点高,站在上面,沿着剑川路往东看,远处是上海交大校园,近处是零号湾不断扩大的空间;再往西看,两片地块开始启动升级,不远处剑川路地铁站更新了洋气的外装,旁边的商业霓虹闪亮,背后还有人才公寓也亮着灯。

5年前,张志刚就对我说零号湾要形成创业生态,“我们不要成为中国的硅谷,我们要让人有一天在全球说起中国的零号湾”。

我一直不理解生态到底是什么,直到昨天的8小时里,在园区里走了近八千步,走访了若干支团队,看到他们忙碌的样子和眼睛里闪亮亮的光;直到看到一个个社区经理手速飞快地回应着创业团队的需求,没有抱怨而满是默契;直到我站在剑川路的桥上,看到这片土地的变化,看到头顶特别圆的月亮,还有月亮下的房子里亮着的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