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以高端发展为导向 上海积极打造新兴产业集群

2、化工产业集群。在上海市的南面,多元投资的上海化工区围海造地,先期形成10平方公里区域面向全球招标,BP、BASF、三大国际化工巨头同时落户。形成一个北连金山石化、南接吴泾化工、生态和谐的世界级化工产业带。

3、IT产业集群。在上海市的东南,形成国内微电子生产线最密集区。中央和上海两级政府数十亿元的投资带动了数十倍于国资的海外资本、民间资本以及先进技术与一流人才的进入。有英特尔、IBM等国际巨头入住,近2000家IT企业的上中下游产品占据了全国市场的半壁江山

4、汽车产业集群。在上海市西北,建成上海汽车城,有国内唯一的轿车试验场、汽车测试中心,有汽车学院和F1赛场,整车与零部件厂商云集。

5、电站等大型成套设备和航空航天等装备产业集群。在上海市的西南,“神舟五号”飞船的发射、装备设备多由此出;三峡、秦山等超大型电站的主体设备在此生产。

6、造船及港口设备产业集群。在长江口,外高桥、沪东中华船厂、振华港机濒海临江而立。作为中国近代工业摇篮的江南造船厂也布局扩产。

7、临港集装箱、物流产业集群得到发展。

8、新兴的生物医药和中药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2017——推出巩固提升实体经济能级“50条”

2017年5月31日,上海市政府发布《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创新驱动发展巩固提升实体经济能级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以高端发展为导向,聚焦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装备、生物医药与高端医疗器械、新材料等千亿元以上产业集群。

意见要求,未来5年,战新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20%以上,战新制造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5%左右。"十三五"期间,上海将统筹推进60多个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十三五”期间将统筹推进60多个10亿以上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建设和储备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大飞机等引领性强、成长性好、带动性大的产业项目。

意见提出,要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设立若干个百亿级产业投资基金,加大金融支持产业转型、科技创新、中小企业发展力度。到2020年全市工业用地规模保持在550平方公里左右,对规划工业用地予以严格管控,区每年工业用地减量化腾挪指标1/3用于制造业;实行工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承担国家及上海重大战略的产业类或功能类项目,经认定后,可按照最高50年出让年期出让。

C919

大飞机为上海高端制造业开启新大门

2017年5月5日,随着中国商飞公司C919大型客机首飞,上海的大飞机产业集群也初露端倪。

2008年5月,中国商飞公司在上海黄浦江畔成立。立足上海,中国商飞经过7年多的发展建设,基本形成了“一个总部、六大中心”的整体布局,逐步增强了在设计研发、总装制造、市场营销、客户服务、适航取证和供应商管理六大能力。

在大型客机总装基地的带动下,上海将形成完整的航空产业链。隶属浦东新区的祝桥作为最为重要的总装基地,积极引领大量零部件配套企业集聚。

除了经济体量的变化外,大飞机还能给产业带来质的突破。一架大型商用飞机集成300万个到500万个零配件。从上游看,其研制能带动新材料、现代制造、先进动力、电子信息、自动控制、计算机等领域关键技术的群体突破,可拉动众多高技术产业发展,技术扩散率高达60%。从下游看,大型民用飞机的商业运营,对民航运输、航空金融、旅游、物流等产业有着极大的影响。

上海在基础零部件、轴承、基础工艺、基础材料、控制技术和机械等方面都会产生突破性发展。大型客机的发动机总装、主要航电系统、照明系统中控制板组件的制造都将在上海进行。同时,与航空相关的衍生品行业和航空软产业也将在总装基地周围集聚发展。

上海市浦东新区已形成集设计、制造、配套于一体的商飞产业链。《浦东新区民用航空产业“十二五”及远景规划》显示,通过15年至20年的努力,浦东将形成一个产值规模1500亿元以上、财政贡献100亿元以上的民用航空产业集群,将民用航空产业打造成上海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确立浦东民用航空产业的国内龙头地位,使浦东成为亚洲最大、世界著名的三大民用航空产业基地之一。

2016年——2020年,浦东将着力发展航空及相关企业200家,实现航空主营业务产值1000亿元,形成大型客机年产150架的能力,累计投资规模可达1200亿元。

上海金山打造新型显示产业集群和应用集群

2017年10月,上海新型显示技术创新中心揭牌成立。该中心主要围绕新型显示领域的新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与应用、相关认证等各个方面进行建设,计划在2020年建成开放共享的(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面板)工艺线,研发与转化一批产业链上的关键新技术,在工艺制造、驱动芯片、关键材料、核心装备等领域,实现本地化供应的全面突破。同时,在柔性及真柔性等前瞻技术上取得重大的研发与转化突破。中心的建设将逐步在上海形成全球新型显示产业人才的集聚高地,提升上海在新型显示产业材料、设备和技术应用上的竞争力。

上海金山工业区已成为上海市战略性新兴显示产业示范基地和上海市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新”经济创新基地。对推动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的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项目,上海将专项给予支持。在国内已实现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量产的新型显示企业之一的和辉光电落户金山工业区。同时,还有中路股份等4个新型显示上下游配套项目落户上海金山。

2018——"扩大开放100条"明确构筑更加开放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体系

2018年7月10日,为贯彻落实国家进一步扩大开放重大举措,加快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上海制定了“上海扩大开放100条”行动方案。

“上海扩大开放100条”聚焦五大领域,即以更大力度的开放合作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构筑更加开放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体系、打造司法保护和行政保护协同的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建设服务全国的进口枢纽口岸、营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上海市市长应勇强调,上海不是不要制造业,而是要发展先进制造业、高端制造业,而且先进制造业的比重在全市GDP中不能低于25%。目前,上海高端制造业风生水起。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提高至30.6%,2018年增幅达3.8%,高于全市工业增速2.4个百分点。大飞机、量子卫星、蛟龙号深潜器等重大创新成果问世,蓝天梦、中国芯、创新药、智能造、未来车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上海产业“新势力”正在崛起。

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规模已达700亿元

上海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规模700亿元,形成了较成熟的产业技术和商业模式,智能驾驶、智能机器人等领域达到全国领先水平。上汽集团、蔚来汽车等企业布局解决“最后一公里”的智能电动共享汽车的关键技术研发已经启动,未来可具备"自动唤车"、"自动充电"等功能。此外,在智能医疗领域,还布局了医疗影像智能诊疗等,上海已建成医联影像云平台,实现38家三甲医院医疗影像数据集聚,为医学影像分析提供了大数据支撑。

上海积极落实全球科创中心建设战略任务和《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不断完善创新生态,努力在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形成全国示范,代表国家率先打造人工智能发展高地。首先,开放一批应用场景,吸引全球顶级人工智能企业和团队来沪,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其次,持续实施人工智能专项,推动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能力,拓展人工智能融合应用场景,加强人工智能数据资源支撑,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协同创新和融合生态培育。最后,在载体空间方面,积极梳理全市人工智能发展重点以及现有和规划的载体资源,排摸全市人工智能企业布局情况,编制人工智能产业地图。同时,结合相关重点区域的整体转型升级,推动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在这些区域的集聚发展。

按照规划,未来2-3年,在人工智能领域,上海将推动形成千亿级的核心产业规模、建立千亿级的产业基金、开放TB级的公共数据集,建成10个公共创新平台、打造6个创新应用示范区、形成60个深度应用场景。

张江人工智能岛为上海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上海"张江人工智能岛"上,微软全球最大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实验室、IBM中国上海新总部及研发大楼、阿里巴巴上海创新中心、英飞凌等重点项目陆续开张……这座占地6.6万平方米、启动刚满一年的"小岛",集聚了80多家国内外企业,40多项产品和技术,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上海科创中心的“加速度”和整个城市创新的"高浓度"。

2018年,上海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全市GDP比例达4%;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从2011年的13.3件提升至现在的47.5件。随之而来的,是高水平创新成果:2018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上海"基于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成功克隆出猕猴"与"创建出首例人造单染色体真核细胞"入选,分列前两位。阿尔茨海默症的世界级新药"甘露寡糖二酸(GV-971)"等一批重要原创成果,令世人瞩目。大飞机、量子卫星、蛟龙号深潜器等重大创新成果问世,蓝天梦、中国芯、创新药、智能造、未来车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展示了上海科技和产业创新的新实力。

总面积约95平方公里的张江科学城,是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建设的核心功能区。张江科学城已集聚了一批世界一流的大科学设施,上海光源、国家蛋白质中心、上海超算中心等3个项目已经建成投用,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活细胞结构与功能成像平台、超强超短激光装置等3个项目计划今年投用,上海光源二期计划2021年投用,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等项目正在推进,这些设施都建成投用后,将形成全球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综合能力最强的光子大科学设施集聚地。

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袁涛介绍,未来张江科学城将以人工智能岛为主轴,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产业项目加快集聚,并将技术和应用扩展至整个张江科学城。

上海还与苏浙皖三省联动,共建G60科创走廊等一批区域合作平台。已形成“一廊一核九城”总体空间布局的G60科创走廊围绕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打造长三角一体化产业集群,聚焦规划对接、专题合作、机制完善、战略协同、市场统一,成为长三角迈向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引擎。

2018年4月底,G60科创走廊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的"G60科创云"一期功能上线。这朵"云"不仅含有几十项功能,还将注重开发平台深度。除了一般的政策发布、解读或专利数据查询,更将积极推动深度对接。

临港打造世界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2018年11月,上海临港与中国铝业集团、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等11家大型央企、科研院所等签约,加速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新能源汽车和燃气轮机,是临港该次产业项目签约的重点方向。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临港地区携手中国铝业集团、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上海博郡汽车、延锋汽车内饰等央企和行业领军企业,围绕先进材料、卫星导航、动力研发、整车制造及关键组件环节,构建智能网联汽车的完整产业链,助力上海打造世界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燃气轮机被称为"动力之花"、制造业"皇冠明珠"。临港与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合作,推动高效低碳燃气轮机实验装置的落地,培养核心人才,推动关键技术国产化;与新奥能源联手,开展系列微型燃气轮机的研发与制造,补上燃气轮机产业化的短板。

位于长江和东海交汇处的临港地区,始终坚持"高端制造、智能制造、自主制造"的导向,是上海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主阵地。2018年8月,瞄准工业控制等领域的芯片需求,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旗下积塔半导体有限公司特色工艺生产线项目在临港地区开工。10月,上海有史以来最大的外资制造业项目——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在临港地区实质性落地。

上海临港管委会表示,签约的重大项目,既有服务国家战略,部市合作、央地携手搭建的大基地、大平台,又聚焦产业发展中的“卡脖子”环节,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多个新兴产业细分领域。这些项目将进一步提升区域经济密度和创新浓度,为打响“上海制造”品牌注入澎湃动力。

2019——积极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和创新高地

科创板为“硬核”科创产业集群铺就起飞跑道

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了科创板上市推荐指引,强调重点保荐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智能制造、航空航天、新材料等行业企业登陆科创板。

科创板的设立,提振了全社会对于发展基础性、战略性行业的信心。拥有深厚科技与实体经济积淀的上海,正发力要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发展中站上潮头。

总体上,上海拥有全国最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领先的新药研发基础和产业环境,拥有国内约1/3的人工智能人才。

上海提出了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到2020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5万家,比现在的9200家左右增长63%;到2022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再增加5000家,总数突破2万家,并出现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

汉能落地临港打造移动能源产业集群

2019年4月12日,上海市临港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与汉能移动能源控股集团签署上海汉能移动能源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项目投资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汉能将在上海临港产业区打造技术领先、产业链完备的移动能源产业集群,集总部经济、研发、制造、销售、结算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依托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的产业优势、人才优势和金融优势,项目将打造"高科技+新能源"现代产业链,助力上海科技创新与先进制造业发展。

全力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下一步,上海将全力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作为落实“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重要举措,作为建设汽车强国和全力打响“上海制造”品牌的重要支撑。重点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突破核心技术,加快构建创新链;二是推进重大项目,加快完善产业链;三是建设重大平台,加快形成服务链;四是集聚国际资源,加快建设人才链;五是深化产城融合,加快吸引资金链。

上海是全国汽车产业重镇,在产业规模、产业创新、产业融合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具备了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的基础条件:汽车产业以制造为核心不断集聚并呈现高端化发展,产业规模优势明显;汽车产业加快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布局,产业创新步伐加速;汽车产业相关的信息技术及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产业融合不断深入。

上海的汽车产业将按照国家部署,加快取消新能源汽车制造业外资股比限制,吸引世界知名外资汽车企业建设研发中心及高端整车项目,支持高性能电机、电池、电控等核心部件配套项目落地。同时,上海正在以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为突破口,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上海自贸区:未来六大新兴产业集群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国政府设立在上海的区域性自由贸易园区,位于浦东境内,属中国自由贸易区范畴。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成立,面积平方公里,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2014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授权国务院扩展中国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区域,将面积扩展到平方公里。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和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七个区域。

当前,上海自贸试验区3.0版方案明确的98项重点改革任务中的96项已全部完成,实现了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并且,新片区也已经有了方案。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朱民表示,上海自贸试验区将以产业链为载体进行系统化的改革。进一步聚焦中央明确的重大产业领域,如说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等,这些在浦东新区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也是国家战略发展所需要的重点产业,上海自贸试验区将以产业链为载体进行改革创新和系统集成。

上海将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聚焦一些最有条件、最具优势的领域,打造一批引领发展潮流、代表未来方向的新兴产业集群,把自贸试验区打造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高地。

重点产业集群之一是"中国芯"。2018年,浦东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到1066亿元、占上海全市73%,成为上海乃至全国集成电路产业链布局、产业规模、技术水平、综合实力最具优势的地区之一。接下来,重点将加快建设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到2025年力争集聚千家企业、吸引十万人才、新增百万空间、形成千亿规模,争取在芯片设计环节尽快赶上国际先进水平,研制更多具有自主品牌的高端芯片。

重点产业集群之二是"蓝天梦"。2018年,浦东航空航天制造业实现产值67亿元、增长21%。接下来,重点是依托中国商飞,加快建设大飞机产业园(今年启动首期总装产业基地配套园区规划建设,预计2023年完成,实现产值超200亿),推动航空航天产业不断向发动机、航电、机电等领域拓展。

重点产业集群之三是"创新药"。2018年,浦东生物医药产业规模672亿元、占上海全市的46%。接下来,重点是建设张江创新药产业基地(预计实现生物医药制造业产值500亿元,形成万升规模级生物药生产服务能力)、张江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到2020年争取形成100亿元产业规模),研制更多老百姓吃得起的创新药。

重点产业集群之四是"未来车"。2018年,浦东汽车制造业产值2242亿元、占全市的1/3。接下来,重点是积极引进新能源整车制造项目和核心零部件配套企业,实现特斯拉超级工厂年内建成投产,加快建设金桥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基地,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重点产业集群之五是"智能造"。2018年,浦东高端装备产业实现产值903亿元,已成为上海智能制造产业重点集聚区。接下来,重点是推进张江人工智能岛和临港国际智能制造中心建设,着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同时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对传统制造业进行智能化、自动化改造,提高生产和作业效率(比如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劳动力成本降低70%,作业效率提升30%,一个世界最大的集装箱船装卸节省10个小时)。

重点产业集群之六是"数据港"。浦东数据产业主要由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为主的数据服务构成,2018年,浦东数据产业营业收入超过3600亿元、占全市40%以上,数据赋能效应不断凸显。接下来,重点是在园区建设、场景应用、产业发展、空间拓展等方面持续用力,关注核心软件和应用软件及其研发,培育新的信息服务业品牌。

徐汇区:科创撑起产业集群

2012年以来,徐汇区以滨江区域大开发为契机,对原有的漕河泾开发区、徐家汇商圈等地区实施了功能调整和产业升级。2016年,现代服务业占徐汇区经济增长的比重已达67.9%,其中专业服务业占比达44%。

2012年,国际知名的半导体知识产权供应商ARM公司入驻漕河泾开发区,开启了徐汇区研究构建知识产权与创新跨境合作机制的序幕。

2018年6月底,ARM还与多家国内企业联合发起ARM人工智能生态联盟,海尔集团、寒武纪智能、上海仪电、商汤科技、上海国际汽车城、中科创达等国内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业界名号响当当的企业都是共同发起者。企业自发地建立上下游产业链并不稀奇,但其中由数据、算法、芯片等支撑起来的创新生态体系,其最终应用场景的试验与落地都首选徐汇区,足见徐汇区加速人工智能产业化的决心。

如今,已经确定进驻徐汇滨江的东方梦工厂、湘芒果、腾讯、游族网络等文化传媒业龙头企业,将为徐汇滨江打造国际文化传媒总部基地和上海文化产业新地标奠定产业基础。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需要人文素养和内容产品的联动,徐汇正在持续推进智慧城区建设,为人工智能应用积聚创造宝贵的实践空间。

徐汇区将紧紧抓住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契机,坚持全球视野、国际标准健全区域科创体系,加快建设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全国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区,前瞻部署上海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保障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嘉定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汽车产业集群

嘉定最具比较优势的"长板",是"上海制造"这一块。嘉定力争成为上海加快迈向全球卓越制造基地的主要板块,坚定发展以汽车为特强产业的高端制造业和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体的高科技产业,推动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依托汽车产业基础,嘉定将加快新能源汽车重点项目落地和推广运用,到2020年初步形成以国际汽车城为载体的世界级品牌园区,力争无人驾驶开放测试道路达到100公里,形成10个以上行业标准,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力争达400亿元。

嘉定区经委负责人表示,嘉定正着力发展高质量新兴产业群,推动高端制造业不断壮大规模。到2020年,全区高新技术产值比重将达55%,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1200亿元,将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到2020年,嘉定服务业增加值(属地)占比将达43%左右,全区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保持在5.5%左右,力争发展“独角兽”企业10家,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力争达1000家。

(资料来源:经济日报、人民日报、新华社、文汇报、上海证券报、澎湃新闻、中国新闻网、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