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6月12日晚创业板改革和试点注册制相关制度规则实施以来,注册制的大幕徐徐拉开,相关工作稳步推进。截至7月26日,创业板首次排队的企业有316家。从企业的受理节奏来看,7月6日受理企业数量达到高峰,之后一路减少。目前上市申请高峰期已经过去,下一步将常态化。
一般来说,目前无论是IPO、再融资还是重大资产重组,进入询价阶段的都属于之前的换股企业。根据IPO上市审核规则,股票异动企业有望“消化”全年,要么涨要么跌。
此外,7月最后一周,新申报企业第一轮审计问询也将到来。
受理节奏步入常态化
316家企业中,206家处于受理状态,78家已问询,4家刚刚在上海市委会议上获批,22家已向证监会提交注册。首批4个有效注册的名单已经诞生。
7月24日,中国证监会核准北京尚锋世纪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康泰医疗系统(秦皇岛)有限公司、杨凌美畅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安徽蓝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4家创业板公司首次公开发行注册.
此外,6家IPO企业被暂停审核,受保荐机构广发证券处罚影响。7月10日,证监会对广发证券在康美医药相关投行业务中的违规行为提前发布行政监管措施公告,拟暂停保荐机构资格6个月,暂不受理债券承销业务相关文件12个月。
此外,133家上市公司申请再融资,其中78家在受理过程中,45家被问询,6家在上海市委会议上审议,3家提交注册,1家被暂停向恒信东方特定标的发行证券;申请重大资产重组的上市公司有6家,其中3家处于受理阶段,3家处于询价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仍有8家企业未被受理,包括广西武夷管业有限公司、广东伊利集团制药有限公司、华强方特文化科技集团有限公司、xi安万龙药业有限公司、北京新亚天影薄膜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汉迪移动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洛阳中智软件科技有限公司、苏州科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问询高峰期到来
一般来说,目前无论是IPO、再融资还是重大资产重组,进入询价阶段的都属于之前的换股企业。
早在7月3日晚间,深交所就公布了创业板改革试点注册制下首批新申报企业的IPO申请。根据规则,深交所IPO申请将在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通过保荐机构提交发行人。因此推测新申报企业第一轮审计问询将在7月最后一周到来。
根据IPO上市审核规则,自受理发行上市审核文件之日起,深交所审核、中国证监会注册的时间合计不超过3个月,发行人及其中介机构回复问询的时间不计算在内,回复问询的时间合计不超过3个月。
也就是说,在正常情况下,有股票转移的企业有望“消化”全年,要么涨要么跌。
目前查询高峰期已经到了,会议也会随之而来。自7月13日创业板上市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审议会议以来,截至7月26日,创业板上海市委10个工作日内共召开审议会议8次,其中上海市委委员31人参加,审议IPO审核26次,再融资申请7次,5名委员参加2次审议会议,2个委员会参加3次审议会议。
创业板改革试点注册制是“存量增量”改革,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步
据了解,从下周起,按照中国证监会的统一安排,深交所将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方向,组织发行人、承销商陆续发布招股书文件,扎实有序做好注册制下创业板企业发行承销工作,推动形成公平、合理、有效的发行定价机制,切实维护市场安全稳定运行,确保创业板改革试点注册制顺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