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创业鹿(提交)
本栏目由识局与上海市青年创业协会(该协会由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发起)联合推出。
多年来,“上海为什么出不了马云?”关于上海的创业环境,已经成为很多人的疑问。截至目前,“没有马云”的上海企业孵化器,似乎已经被贴上了“无法翻身”的标签。
被贴上标签的上海,似乎已经失去了人们对其创业努力的关注。人们把注意力转向了帝国首都杭州,阿里的中心,以及深圳,南方的明珠。
Modu的孵化器应该思考如何吸引高质量的制造商。(编者注:本文很长,主旨绝不是批评上海,而是分析上海孵化器的优势和劣势,提出了很多建议和对策,共同推动上海孵化产业及其背后的创业氛围。欢迎读者踊跃就此问题投稿识局。)
我们先来看看上海企业孵化器近年来的情况:
关键词1:情
爱情,顾名思义,指的是创业激情。数据显示,2013年上海整体创业活跃率仅为9.3%,低于全国13%的整体创业活跃率。2014年末,深圳常住人口1078万人,每百人市场主体数达到15.95个,意味着深圳每六个人中就有一个是企业的“老板”。紧随深圳之后的是青岛,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个是“老板”,超过了广州、厦门、宁波。相比之下,上海排名第10;北京排名第16位,每百人市场主体数量比深圳少2/3。
从活跃度可以看出,上海的创业活力明显低于全国整体水平。在活力方面,上海人似乎还是没有那么热衷于创业。(这个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理解:上海人日子过得很舒服,创业动力下降不少)
关键词2:量
首先,我们来看看上海有多少孵化器。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上海的孵化器中,除了去年底成立的张江临港孵化器和刚诞生的陆家嘴金融创业街,其余十余家名气如下:
1、联合创业办公社:这是一个为企业家提供联合办公空间的地方。它是由一座旧厂房改造而成的。它装饰着LOFT风格,高大开放,双层复式,夹层,楼梯,以及大型玻璃和钢架。
le="font-size:15px;">2、起点创业营:起点创业营是由上海闵行区当地政府、软银中国和天使投资人查立联手做的一个创业孵化器+早期投资机构,日常运营由查立牵头,算是上海南边创业者和创业活动聚集的地方。
3、创智天地:创智天地不是一个点,而是一片区域,位于上海城市副中心五角场的中部。是由杨浦区政府和瑞安房地产联手打造的,以美国硅谷和巴黎左岸为蓝本的创业创新大社区。
4、上海云基地:由上海市政府、杨浦区政府和宽带资本联合打造。云海大厦里入驻了一些与云相关的创业企业,基地提供政府公共资源对接、资金及资金对接、产业合作等支持。
5、快创营:是个主要面向移动互联网早期创业企业的孵化器,关注新技术在社交、定位等方面的应用,提供导师、资金和场地等服务。
6、爱塔咖啡:是上海第一家互联网创业主题咖啡馆,由互联网/投资圈业内人士发起成立。为初创期企业提供办公空间,也常常举办各种沙龙和活动。
7、创新工场:创新工场上海公司位于基地3号楼内,一期提供超过1000个工位。
8、上海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有8000平米的孵化基地,为单个项目提供200平米以内的低租金场地,以及政策与知识产权、人才、法律、财务等服务。每个项目会进行50万的配投。对投资方,推荐优质项目,并且在2年内投资人可以原价购买配投基金所持50%的股份。
9、苏河汇:苏河汇是一家早期孵化机构,模式和杭州天使湾类似。一年两次,每次选拔10家左右创业团队,进行为期4个月的集中开发。为每个团队提供20万的启动资金(换取8%股份),这些团队要在4个月内完成产品迭代和种子用户的积累,最后对外展示。
10、创业公社:创业公社是由业内知名大嘴李易同志和其他几位朋友一起创办,定位为公共服务平台和资源整合平台,为初创企业提供创业辅导、咨询、投资等服务。位于石龙路的园区面积2万平米,已有43家企业签约入驻。
11、九层阁咖啡:隶属于上海集成电路设计孵化基地,也是想做成车库咖啡的模式,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的办公空间,同时汇聚业内资源,提供合作交流的平台。
12、科翔联合创业中心:科翔联合创业中心是面向初创企业的联合办公空间,同时提供公司注册、代理记账、天使融资等服务,也希望做成一个创业活动的聚集地。
13、飞马旅:飞马旅强调自己是一个创业服务机构,而非投资机构,重服务,轻投资。他的最大特点在于,是由一批业内企业家大佬发起,包括俞敏洪、范敏、何伯权、江南春、季琦、徐小平、袁岳等等,更看重这些企业家们对创业企业提供的指导和相关资源支持。主要面向创新服务业(物流、电商、连锁、教育培训、文化娱乐等),提供资源整合,管理规范,品牌传播和资本优化等服务,并通过服务换取小额股份(2%-4%)。另外飞马旅旗下也有飞马天使基金、飞马投资基金联盟等从事投资业务。
从数量来说,孵化器不算少,但是比起帝都来说,数量可能还是有待提高(有图为证)
上图为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内的孵化器分布,先不说数量超过上海,就其分布集中度也远远高过上海,更不用说北京现在正密集创立的各类创业咖啡馆了。孵化器的密集分布使得创业者能够更方便的获取资源,作为要建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的上海来说,孵化器的布局可能有待改进。
量上面另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投资融资额。投中数据也显示,2014年创业投资融资额排名前四的城市为北京、上海、广东和浙江,创投规模分别为69.72亿美元、15.46亿美元、16.13亿美元和10.96亿美元。
2014年初至今的天使投资案例,大多数分布于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地区,来自这五个地区的投资案例数量占案例总数的91%,占总投资金额的95%。其中,北京地区的天使投资总额达到了25.9亿元,居各地区之首。
从投资额数据上看,排名老二的上海距离老大北京近20亿元,虽然排名不错,但投资额数值差距非常显著。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考虑到上海作为全国金融中心,本身具有一定的融资优势,但数据结果却并不如人意,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3:质
你能想起几个最近十年在上海崛起的民营企业品牌?我们直接来看201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各省区市企业数量见下图:
这是令上海倍感尴尬的一点:作为一直以来中国内地的经济中心,上海聚集了大量跨国企业、著名国企、民营企业的中国区总部,几乎能找到所有世界知名企业。但却极少有本土的创业企业,也很少生长著名的品牌、专利。上海规模民营企业,大都集中在传统制造业和商业领域,极少有高科技型企业。以专利数量论,北京专利数仅次于广东,但每万人拥有的有效专利数则高居全国第一,接近上海的2倍。即使刨去其中国家科研院所的成分,其绝对领先也不容置疑。虽然目前没有官方统计的成功孵化率,但从投资额上我们也可以推断拥有高投资的北京孵化器应该拥有更高的成功率。
三个关键词后,我仿佛看到上海的孵化器的根结所在:上海的创业环境未必沦落到要用失败来形容,之所以造成这种感觉,一部分原因是创业孵化器所起到的作用与上海在经济金融发展方面的成就形成了较大的对比——质和量都不显著;另一部分原因,也是更为重要的原因在于城市性格——务实之余缺少闯劲。前者可以从体量数据和融资数据上挖掘,而后者则在创业热情和创业行业上有最为直接的体现。
说到创业热情,全中国应该没有比北京更为疯狂的。但上海这座城市有着大批江浙的移民,最近浙商又在全国实实在在刷了一次存在感,如此精明于生意的江南人为何到了魔都,就突然弃商了呢?那还要说到江南人的精打细算。精打细算不是坏事,但是它会使人变得保守。
上海大企业数量多,国企比重大,外企总部不断落户上海导致职业经理人的白领文化占了主流。名校的毕业生并不以创业为荣(虽然他们多数都有做过创业梦,但那仅仅是个梦),而以能入名企,能有一份既体面又稳定的工作为荣。薪资待遇和福利是择业首选,兴趣爱好先放一边成为主流求职心态。即便真的创业也大多选择商贸等传统行业,对于火热的互联网创业,更多人还是觉得“这事,不靠谱”。
那么说好的海派文化呢?海派文化不是集开放,创造,扬弃和多元于一身么?没错,海派文化依旧存在啊。你依旧可以看到魔都走在时尚的前端,你依旧可以看到五湖四海的朋友汇集上海,你依旧可以看到雅与俗,洋与土,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同时流窜在上海的大街小巷,只是那一点创造好像丢了,人们好像不是会修改一下裙摆掀起旗袍革新的上海人了。海派更侧重于包容和吸收,而非创造了。
为什么呢?
对于孵化器的“精心规划”或许能成为这一问题的解决办法之一。“精心规划”这包含了对品质的追求,但也看到内涵的风险规避。可是,创业者需要的往往是一种宽松的环境,成本低廉,又在空间上充满联系,容易沟通。这是规划者最不擅长的事情——历史上,没有几个创业中心是规划出来的。
精心设计的园区,只适合已成规模的企业入驻,而不是在这里创业。这也是为什么长三角地区总对上海冠以“挖墙脚”之名,自个儿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企业,刚有茁壮成长的苗头就被上海用诱人的条件挖走了……
另一个突出的城市特点是务实,低调。务实说白了就是不来空的,你别忽悠我,我也不会忽悠你。务实也可理解为一清二白,钱财清,责任清,义务清。你很难看到有一头热就为你的创意买单的上海人,但你也很难遇到事没成就到处宣扬的上海人。但创业恰恰就是一份冲劲和造势。所以上海仿佛就这么和创业无缘了。
都说了这个城市低调,所以好多在创业方面的努力上海人民都没有过多宣扬。近年来,上海市政府并不是不注重创新创业,恰恰相反,在“两创”上其实投入了不少政策和资金支持,接连出台了《关于加快上海创业投资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简称科创22条),最近对于人才引进也出了利好政策发布了《关于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 促进人才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近日还在陆家嘴启动新兴金融创业街……一系列的措施我们不难看出上海发展创业的决心和国家队救市的决心一样坚定,那么仅仅这样就可以了么?
私以为,要建立有效的孵化器还是需要从城市定位出发。一味追随京广杭的模式未必可取,虽然互联网创业是未来大趋势,但“互联网+”概念里加号后面的内容才是关键。借着陆家嘴金融城加金融?借着自贸区加跨境电子商务?借着迪士尼加旅游服务?我们看下上海几个园区都各有特色:
●张江园区的生物医药、信息技术;
●嘉定园区的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光机电;
●漕河泾园区的航天航空、环保;
●莘闵园区的电子信息、新材料;
●虹桥临空的现代商贸业、航空及物流业;
●杨浦园区的现代设计、科技金融、教育服务业;
●徐汇园区的电子商务、金融服务业;
●南汇园区的医疗服务、器械制造;
●金桥园区的装备制造业
如能发挥好园区的特长,在相关园区开展特定创业基地也不失为一个良策。从城市性格上来看,短期要改变谨慎务实的个性比较难,但上海未必必须走草根创业模式,如果没有足够的创客和投资人去喝咖啡,那么适当的引入已有规模的创业企业,进而孵化其相关联产业的初创企业,等创业氛围形成后再做本土创业也是一条备选之路。
还是那句老话: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关注“梦创上海”微信公共账号,报名参加《梦想创业团》,登上电视荧屏一展风采,创业融资、媒体营销、专家辅导、资源对接等都在等着你!
(识局智库微信公共账号zhijuz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