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子墨在他自制的灯笼上刻上了“尽情享受”的字样。(这组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小宇用六个红包做了一个精致的小灯笼。
陈子健制作的脸书灯笼。
厦门日报讯(记者邓宁陈露露)六个红包可以制作精美灯笼;装饰脸书,在自制灯笼上题词和挂中国结.昨天,在很多家长和孩子创作了元宵灯笼之后,很多读者坐不住了,来晒自己的灯笼。你看,每一个都很精致,每一个都比另一个更有创意。如果你有自己的创意灯笼,欢迎晒晒。
将京剧元素融入花灯
"选择四张长方形的红色纸板,在每张纸板的四个角上画出图案,然后用剪刀剪下来。"正在读小学二年级的陈子健说,把四张纸板一张张缝到一起,灯笼就初步成型了。
陈子健还巧妙地融入了京剧的元素。在一次性纸托盘的底部用红、蓝、绿、黄四种颜色画出京剧脸谱后,固定在灯笼的四个面上,陈子健的灯笼就完成了。
“我在文化节目中见过京剧的面孔。当我读科普书的时候,我学到了很多关于京剧脸书的知识。”对国粹感兴趣、喜欢简笔画的陈子健,在母亲的带领下,萌生了尝试脸书灯笼的想法。
在自制灯笼上“题字”
和陈子健一样,大一新生杨子墨在妈妈的帮助下,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做了一个传统颜色的红灯笼。“用十二根短细竹签扎一个长方体,然后用四根长竹签固定在上下两侧。”杨子墨介绍,下一步是在长方体的四面贴上红棉纸。在底部放了一根电子蜡烛,下端打了一个中国结之后,杨子墨的创意手工就完成了。最后,他用满是墨水的毛笔在灯笼上写下了“乐在其中”四个字。
"创造力和想法来自八岁以上的孩子。"的母亲陈女士说,手工制作灯笼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还可以通过娱乐让孩子更多地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六个红包袋拼成灯笼
3岁的女儿看到大孩子在玩灯笼,吵着要。妈妈小宇灵机一动――自己做一个。
小玉平日喜欢做手工发饰和手工玫瑰,这是她非常擅长的。和同样热爱手工的朋友商量后,小宇决定用红包做灯笼。
六个红包袋,打开后,变成12个长方形纸板。把卡纸的四个角都折起来,然后用订书机或胶带把它们粘在一起。四个从上到下,四个从中间作为支撑。灯笼的原型会出来。小宇又在上面放了一个灯钉,然后找了一支笔作为升降杆。“我3岁的女儿到处捣乱。我贴的时候,她负责撕掉。最后,灯笼准备好了。她开心地玩了一会儿,然后把它拆开了,因为她很好奇灯笼的圆肚子里有什么。”小宇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