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盈科资本钱明飞二婚 福建盈科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作者|王晓

投资界的报告|迂腐

9月11日,中国证监会“深度改革12条”政策发布后,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努力建设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文章中,在表述“坚定不移坚持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目标”的工作思路时,他强调,要扎实稳妥推进科技创新板建设,试点注册制;表示要大力发展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建议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基金和M&A投资基金,促进创新资本的形成。

“提高股权融资比重,让资本市场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一直是改革的主要思路。我认为,中国有非常理想的创新和投资环境,科创板确实是在引导资金通过市场力量支持具有硬科技实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对提升国家科技实力、支撑实体经济具有重要意义。从目前的运营情况来看,如今的科创板正在加速实现过去几年的科研孵化和转化,也为像盈科这样以研究带动投资的创投机构带来了更大的机遇。”盈科资本创始人兼董事长钱在接受投资界专访时表示。

事实上,就整个行业而言,对行业机会保持积极的态度并不容易。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活跃度有所下降。2019年上半年,一级市场投融资金额较过去几年同期大幅下降。“融资难”“投资难”“行业困境”是业内讨论最多的话题。然而,对于这家成立于2010年的创投企业,从默默无闻到90%的委托资金来自金融机构、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掌舵人钱充满信心。这种信心不仅来自于近两年在行业逆境中持续稳定的表现和可预见的增长,也来自于钱及其团队对宏观经济、政策环境和行业动态的战略眼光。

盈科资本创始人兼董事长钱

布局“慢”领域,成就生物医药话语权

2019年8月12日,上市首日,科创板首只医药新股Microcore Bio创下科创板开盘涨幅511.85%的新纪录。这一典型的R&D驱动型产业因为科创板的推出而被推到了风口浪尖。然而,2014年,当盈科资本开始关注生物医药行业时,它远不如现在漂亮。

2014年和2015年,国内IPO重启改革,创业板发行制度改革,“互联网”概念问世。国内创投行业迎来大投资年,TMT行业成为机构无悬念追捧的热点。同样在2014年,中国医疗卫生支出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56%,在世界150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123位。此外,生物医药行业研发时间长,研发投入大,显然没有“互联网”让人心存幻想。但此时,钱费明看到的是生物医药产业巨大的增长空间和强大的R&D和高门槛。“更重要的是,生物医药早在2012年就在《“十二五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上市了。没有理由错过这样的政策支持、研发推动,以及极具社会价值的产业。”钱对说道。

看到机遇,盈科资本打破了最初的混业经营模式,逐渐将医疗健康作为重点布局领域之一。2015年,泰格医药成为盈科资本的基石股东。这家中国知名的CRO企业不仅投入了资金,还带来了大量的资源。盈科开始进行全方位的产业链布局。

从2015年到现在,盈科资本三分之一的项目和超过50亿的资金都部署在生物医药行业。先后投资近60家

英科投资的泽景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研发生产抗癌药物,其创新药多纳非尼目前正在进行晚期肝癌(一线)、晚期结直肠癌、晚期甲状腺癌、晚期鼻咽癌、晚期胃癌等多种适应症的临床试验。

“这是一家由优秀科学家创办的制药公司。其产品主要开发于肝癌、胃癌和肺癌。我对这家公司最大的担忧是,他们真的研发出了世界一流的疗效相同的同类药物,而且价格相当于相同的疗效

同类药品的1/4,一类肝癌的药,进口的大概要六万,他们做出来的不到2万,同样疗效,副作用小,但患者只要国际上同等疗效药品的25%。”


钱明飞坦言,每一种创新药的出炉都是一个漫长、繁琐而艰辛的过程,很多创新药研发就要10多年,能坚持下来很不容易,作为投资者,要雪中送炭。


“2016年我们投资一家疫苗生产公司的时候它只有几百万的利润,去调研的时候印象很深,他们的办公地点草比人高,基本没什么管理,一点也不像一个高科技企业,去看过的人恐怕都没有什么投资欲望,但这些都是表面,并不是主要矛盾,我关心的是它的产品到底怎么样。”


正如钱明飞所说,他看到的是从核心技术上来说,这家企业确实具有突破性的好产品,事实也证明,钱明飞没有看错,到2018年时,这家公司已实现上亿净利润,目前正在准备IPO过程中。


以积极的战略眼光和社会友好、环境友好的心态做出的投资,让盈科资本迅速脱颖而出,不仅在生物医药投资领域掌握了相当的话语权,而且在消费升级、节能环保、军工航天等多领域深耕,为投资人带来了丰厚的回报。2019年,盈科资本科创板申报注册IPO数量预计超过10家,A股市场申报IPO的项目总数有望达到30家,而这些亮眼的成绩,正是过去多年来战略孵化和科研转化的结果。


打破困局,看好中国经济创新动力


时间来到了2018年,募资难从年初开始已成为主题。国家金融战略严控风险、自上而下去杠杆、市场流动性降低。被称为“史上最严的资管新规”出台,银行理财资金缩减,高净值个人LP总量降低;整个金融行业各领域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阵痛,一级市场资金出现断崖式下跌。甚至有业内人士判断“资管新规”正式发布实施,部分中小基金将迎来“至暗时刻”。


面对市场的阵阵寒意,钱明飞坦言压力不可避免,但他更想说的是,在改革开放不后退的大浪潮中,没有所谓的至暗时刻,只要有创新的涌动,一定会不断成长,这里的成长不代表规模和数量的单纯上升,而是一种更加专业、敬业、成熟的生态系统形成。


钱明飞提到的“创新涌动”正是他以积极的态度过滤负面干扰的核心依据,所以在我们提出的行业乃至中国经济正在面临的外部国际环境上午困局时,这种积极就更加振奋人心。


”没有贸易摩擦,也会有地缘政治,也会有能源危机等等,这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都属于成长的代价,这是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事情。


“我们只要做好两件事,第一个是继续扩大内需,第二个把科技实力实实在在提升起来。至于外部摩擦中遇到的压力,只会促使我们在核心科技的研发和创新上下决心摆脱外部依赖,集中各类资源寻求根本突破,这是我们内生动力发力的最好时机。也许会遇到十年八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阵痛,但阵痛之后,我们会以更具竞争力的姿态在世界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钱明飞说。


截至2019年10月,新一轮的高级别磋商备受瞩目,并取得一些进展,双方朝解决问题迈步。同时也有分析人士认为,考虑到许多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指望一次解决所有分歧并不现实。但正如钱明飞在接受投资界采访时所说,私募股权投资行业正在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实体经济中不断迸发的增长新动能正在将我们的发展之路越走越宽,“盈科资本希望在这样理想的创新投资环境中搅动创新、助力创新并赢得创新!”


本文源自投资界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