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业路上的迷茫与坚持 创业坎坷经历

投影行业大有可为,离收获的时候还很远。最重要的是回归技术本身。

文 《中国企业家》 记者 李洁

编辑李薇

图片来源被访者

在充满烟火的街道上,朋友们成双成对地聚在一起喝茶聊天,鸟儿在树荫下遛狗。麻将在附近打了好几次。这是四川成都的典型井图。懒散、懒惰、无争是成都人的典型性格。

仲博是四川人,但他很穷。其实,如今的“天府之国”也散发着一种科技风格。在与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比肩的成都高新区,很多创业公司在这里成长,到处忙着加班。这也是仲博的大本营。

2013年,在电视芯片技术行业浸淫多年的仲博辞职,创办了投影仪公司极米科技。据市场研究院IDC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极米科技以57.5万台位居中国投影仪市场第一,同比增长65.70%,市场份额为13.20%。

“唐吉诃德式悲壮的理想主义”

仲博是一个技术之家。2003年,从中国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后,他南下深圳寻找工作机会。在芯片制造商MStar十年的研发过程中,仲博完成了个人技术和财富的积累。

“不能说财务自由,但至少衣食无忧,有房有车。”仲博向《中国企业家》表示。

2012年,仲博萌生了创业的想法。当时电视行业的困局已经初具规模:作为曾经的家庭娱乐明星,电视的开机率越来越低,年轻人更愿意沉浸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中娱乐。此外,电视行业本身也存在跟不上国外技术的尴尬局面。

仲博认为,从CRT电视到液晶电视再到互联网电视,虽然发展没有停止,但一路走来之后在产品形式上没有创新。“以前无非是用别人的屏幕,现在可以自己造屏幕了。”。

同时,传统影院也没有被冷落。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的时间都变得有限,大众需要身临其境的感觉,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而电影院则满足了人们的需求。

“当时看了一个iPhone 5的概念视频,一个手机扔了一个屏幕,可以调整大小。”仲博受此启发。他认为,未来的显示器应该是这样的,就像科幻电影中的场景一样,屏幕可以大也可以小,可以叫也可以留。

仲博看到,市场上的投影设备已经发展了十几年,但技术还很落后。大部分投影仪厂商瞄准的是办公市场,他们生产的投影仪光源采用高压汞灯,使用寿命短,色彩、噪音、体积都不尽如人意。这意味着他想做的产品没有参照物。

仲博将他事业的开端描述为“堂吉诃德式的悲剧理想主义”。在成都西部高新区一栋简陋的别墅里,极米科技的创业团队开始了最初的产品研发。这群人曾经是华为、腾讯等大厂的技术精英,他们放弃年薪百万,来到成都,月薪3500元。

就像在国外的车库里创业一样,仲博和他的团队在别墅的车库里做技术研究。一楼是展示,二楼是软件开发,三楼摆满了三张二手高低铁架床,是创业团队的宿舍。因为毛坯房租金便宜,每月租金5000元。刚搬进来的时候,需要自己粉刷墙壁,从网上买马桶安装。

“一群人在这里吃住,过着封闭的科研生活。鞋子横七竖八,屋里的乱七八糟堪比学生宿舍,晚上还有时间打球,然后继续发展,偶尔大家玩游戏娱乐一下。”仲博回忆到《中国企业家》,“很理想

化,也很美好。”


当时,别墅的墙面还被大家涂鸦上了海贼王,寓意“一起去冒险”。就这样,钟波带着志同道合的伙伴踏上了投影行业的冒险旅程。


历时一年半,团队结合投影技术,用固态光源、激光LED技术,结合互联网电视技术,糅合出极米科技第一款投影产品。钟波称,“尽管当时认为其‘四不像’,但起码完成了从0到1的跨步。”


钟波团队的成果引来了当地政府的关注。2013年11月,在成都市软件推进办公室的推动下,租金减免加上一定的资金支持,团队十几人搬到了成都高新区软件园,这也为其带来了新的转折。


迷茫期的金钥匙


“那时没想过融资,觉得这个东西离我们很遥远。”钟波坦言当时对创业市场,尤其是资金的感知并不灵敏。


在软件园,钟波经常与园区内的创业公司交流。通过他们,他慢慢有机会了解北京创业圈,以及逐渐接触到了那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投资圈大佬。“原来只是闷头做产品,根本不懂得还要开发布会宣传,还要融资才能跑得更快。”


2014年,顺利完成第一笔融资后,极米科技的账上多了几千万。日子比之前好过了,可此时的钟波却陷入了创立公司以来最迷茫的时期。


开发布会、媒体报道,一波轰炸式的宣传确实增加了极米科技的曝光度,甚至在发布会当天公司的官网一度瘫痪。不过,似一股强劲的龙卷风刮过,极米科技很快就又回落到每天只能卖掉二三十台投影仪的光景。


“买的人少,也不需要那么多钱去生产,我们就拿着钱去宣传。”钟波透露。于是,团队又砸入500万投放了两个星期的电梯广告,结果在市场上仍泛不起任何涟漪。


资也融了,发布会也开了,广告也打了,可效果不好,如果再加大广告,那就是去赌了。但如果像电视品牌那样铺天盖地动辄一两个亿去做广告,几千万全部砸进去都不够,背后还要生产产品。


钟波迷茫了:接下来该怎么做?为了寻求答案,他飞到北京待了两周时间,想从北京创业圈友人那儿求得良方。


有人建议钟波像滚雪球一样继续融资:“让媒体先吹出来,博得关注度,继而吸引到投资者,后面的投资者就像接力棒一样,用各自的资源将你推上去了,不成也成了”;有人建议他炒作,利用各种新奇的噱头引发爆点如同坐上了过山车,朋友们的想法一会儿给了钟波希望,一会儿又让他觉得不靠谱。


“主要还是觉得不符合我们的性格,还有创业的初衷。”钟波表示。


回到成都后,钟波和团队花了半年的时间专心做产品迭代。一款外形像黑胶唱片机的投影仪随后在京东众筹上线,“当时,这款产品贴着成本对外发售,众筹了一千多万,直接破了京东众筹的纪录。”


随之而来的是产品的供不应求。为此,钟波在北京JD+智能奶茶馆举办了一场用户见面会。他当场“削发明志”,称极米并不是在搞饥饿营销,产能的问题需要时间来解决。


钟波强调:“做产品要回到技术本身,我觉得这是当时正确的决定。”


投影行业前路漫漫


这两年,在走访欧洲和美国后,钟波发现,这些发达国家的投影产品仍停留在几年前的水平,体积笨重,噪声大,画质水平有限。


今年9月,钟波带着极米参加IFA(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品展览会)时宣布,未来五年是极米科技拓展海外市场的关键时期,极米科技计划将重点进军欧洲市场。


对于带领极米产品走出国门这件事,钟波颇具信心。在这之前,极米已经在日本小试牛刀。在钟波看来,日本人对于电子产品相对挑剔,如果产品能够在这里受到认可,打入其他国家便不是难事。


不同于之前和国外经销商“小打小闹”式的销售方式,极米科技面向日本市场推出了全新产品“阿拉丁”。从内容、UI界面到宣发video的拍摄,全部由日本当地团队操刀。“当时被很多明星推荐,半年时间这款投影产品占到了日本家用投影市场25%的份额。”钟波介绍。


目前,国内家用投影仪依然是相对小众的家庭影音娱乐。2018年,家用智能投影总销量为260万台,相较于行业入局公司数量而言,竞争异常凶猛。不过,家用已经成为投影行业占比超过六成的第一大市场,且还在保持高速增长。


钟波将投影分为两类:智能投影和激光电视。智能投影和激光电视在家庭中的存在,类似于上个世纪80年代DVD进入家庭一般。DVD解决了那个时代内容匮乏的问题,而智能投影则是给家庭带来了沉浸式看大片的享受。


“大家已经由需求内容变成了享受更好的体验,这个更好的体验是稀缺的。”钟波认为。此外,他透露,目前75寸以上的电视有50%以上都是激光电视,许多高端用户群体已经接受了激光电视可以作为传统电视的替代品。


但是和电视机相比,投影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去年销售的家用投影中,4K产品占比不足3%,大多数是720p或者更低分辨率的产品,反观液晶电视已经实现4K产品市场占有率75%以上。


“5G对于投影市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遇。”钟波分析,在5G时代,传统4K内容的传输瓶颈或将迎来拐点。一旦超高清应用铺开,4K投影也就有了更多的用武之地。在他看来,投影未来的痛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产品的应用场景和用户体验;二是用户教育,对于创业公司而言,市场教育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对于消费者而言,关注重点主要是智能投影仪的画质、便携性、易用性、散热技术以及在IoT时代和其他家居如何结合。钟波认为:“投影行业的未来趋势是产品更加智能化,用户更加无感知,与其他智能设备互联。”


“投影行业未来的空间很大,远远没有达到收割的时机。”钟波认为极米科技还将走得更远。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