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着妙棋
——解读桃源县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道
“奋斗新三年,挺进十强县”是桃源县委在2018年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目标。2019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407亿元,两年内在全省87个县市(不含中心城市)中由第15位上升至第9位,荣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类县“十大快进县”第一名。
今年,尽管受疫情影响,该县预计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3.5亿元,规模工业产值103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和4.5%。
有什么玄机?
第一着棋:力创“硒望”之县,带来农业高效
桃源是我省农业大县,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但农业大而不强,品牌众多而不响亮,产品杂而不优,尤其是增产不增收的尴尬局面,一直困扰着县委、县政府的决策者。使土地得到最大化利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成为历届桃园县委、政府探索和实践的课题。
桃源有丰富的天然硒资源。在已查明的63%土地面积中,含硒量大于0.4mg/kg的富硒土壤占50%,面积330万亩。近年来,该县大力实施“硒X”战略,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该县扎实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和农村土地权分置,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帮助农民解决农资供应、产品销售、精准测土配方施肥、统一防控等专业化服务,大大提高了农业产销的组织化、规模化、集约化和科技化水平。加大工厂化集中育秧、密室催芽等新技术和高速插秧机、播种机等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今年桃源县集中育苗面积27.5亩,占比47%,粮食生产机械化率达到79.7%。
同时,该县在湖南建立了富硒保健食品加工产业园和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形成了以富硒大米为龙头、富硒茶和功能性油脂产品为重点、以富硒果蔬、蜂蜜、黑猪、肉牛、蛋鸡、红薯和菊花为特色的“1 2 N”产业体系。为了给“富硒”品牌扬名,他们主动与消费市场对接,每年举办“硒博览会”,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目前全县有富硒产品生产加工试验示范基地58个,面积48.1万亩,生产富硒产品26种、83种、186种,不仅销往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还入驻JD.COM生鲜、BBK超市等大型电商平台。
随着富硒“金字招牌”越来越亮,桃源农业走上了高效之路。今年全县发展种粮大户6422户,流转土地57.3万亩,流转率44.24%;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0家,“三品一标”55家,合作社1017家,家庭农场1143家。去年,县域农副产品加工业实现总产值81.9亿元,增加值15.8亿元,分别增长6.3%和5.9%。
第二着棋:实施“回雁”工程,推动产业高质
桃源县是劳务输出大县,常年有20多万人在外务工,创新创业潜力巨大,是桃源转型发展的“富矿”。桃源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大力实施“迎乡亲、回乡建乡”的“返鹅工程”,吸引全国各地桃商回乡
”。完善政策体系,先后出台《关于规范工业项目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意见》《桃源县帮扶工业企业十条》等政策措施,形成“1+N”政策体系。服务“吃点菜”,桃源县制定“县级领导和机关单位联系服务百家企业责任清单”,按照“一家企业、一名县级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名责任人”模式,为每个引进企业都配备服务专员,让干部给企业当“店小二”,近两年每年帮助企业解决各类问题困难400多个。2003年,桃源县农民企业家王洪在北京中关村创办迪文科技有限公司。经过10年打拼,企业成长为工业人机界面技术研发、应用拓展和生产销售领域全球领先的高新技术企业。2013年,他原打算南下广州办厂,通过亲情召唤,毅然将企业落户桃源县漳江创业园。6年多时间,总投资10亿元建成占地238亩的迪文产业园,2019年实现产值13.7亿元、税收超2500万元。
近几年,桃源县引进返乡投资亿元项目28个,全县80%以上的新增规模企业和80%的新增企业投资均来自返乡投资项目。铝加工业是桃源最大的支柱产业,仅创元旗下企业产值就占全县规模工业产值的80%。“回雁工程”实施以来,先后引进了迪文科技、兴为通等一批电子信息企业,飞沃科技、三特机械等一批智能制造企业,龙行天下等一批轻工制造产业。凭着“老乡企业”的辐射带动,桃源县逐渐向多点支撑转变,多元增长的发展格局正在形成,彻底改写“一铝独大”的历史。
第三着棋:聚焦“园链”效应,助力工业高速
工业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产业建设的主战场。桃源县始终坚持“抓发展第一位的任务就是抓产业、抓产业第一位的任务就是抓工业、抓工业第一位的任务就是抓园区”的“三个第一位”思路,大力推进“开放强县 产业立县”三年行动,不断推动工业产业壮大规模、集群发展。2018年以来,新引进、新开工、新投产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分别为74个、62个、37个。
园区承载着桃源工业发展的希望。该县坚持高点定位,按照以创促建、以建促升的思路,做到力量向园区集中、要素向园区集聚、发展向园区靠拢,加快把园区建设成产业集聚区、城市核心区、生活优质区和工业风景区。
3年时间,桃源县完成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1.6亿元,建成标准化厂房面积109.3万平方米,漳江创业园“四纵七横”路网骨架基本建成。记者在该园区看到,县职业中专整体搬迁、科技孵化器、红星美凯龙商住综合等配套项目正在加速推进,年内即可投入使用。教育、医疗、金融、商贸、物流等公共服务配套日趋完善,“工业新城、城市新区”正在加快形成。
在园内产业培育过程中,“链”聚高科技,是桃源最妙的一着棋。该县形成以有色金属及新材料、电子信息为主导,以智能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和富硒健康食品加工为特色的“两主两特”产业体系,持续建链、补链、强链,着力构建主导产业清晰、上下游配套紧密的优势产业链。同时,在加快打造有色金属及新材料、电子信息、农副产品和富硒健康食品加工3大百亿产业集群,以及智能装备制造、轻工制造、新能源3个50亿产业集群外,更注重创新驱动。
“飞沃新能源”,是一家专门为囯内外生产风力发电紧固螺套的高科企业,主打产品占据全球市场份额80%以上,成为全国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创元铝业,是桃源的支柱产业,但产品单一,附加值低,能耗高。该县不惜“伤筋动骨”升级改造,产品从单一的铝锭升级到铝型材、铝模板、铝板材、阳极碳块。尤其是被省工信厅授予“铝循环再生产业园”后,发展步履强劲,形成年产值过百亿元的产业集群。2018年以来,全县新增规模工业企业45家,达到154家,其中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1家,达到22家。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作者:周勇军 鲁融冰 金寅星 郭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