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某知名网购网站,在搜索框输入关键词“香奶奶流浪包”。第一个搜索结果跳出来的是名为“香港采购皮革高品质质感香奶奶流浪包挎”的产品信息。
懂得做事的人往往都心照不宣:湘奶奶/潇湘是法国著名奢侈品牌香奈儿的昵称。流浪包俗称Gabrielle包,由香奈儿在2017年推出,当季在半个娱乐圈流行。作为“网络名人”,这款包包的价格贵:按照小红书平台上一位博主的尺寸,价格大概在2.5 ~ 3万人民币。
矛盾的是,从店内展示的产品示意图来看,这款包几乎和香奈儿的正品流浪包一模一样,只是缺少了本该挂在拉链上的“双C”标识五金配件。在页面的显眼位置,店铺打出了“香港代购,带专柜小票;进口牛皮,五金链条不会褪色。这个包的价格是1098元。
描述:香港某网购网站购买“香奶奶流浪包”。
描述:香奈儿官网加布里埃尔流浪包产品信息。
这种商品在网购平台上并不少见。虽然商店在商品上贴了模糊的标签和标语,但大多数消费者仍然很清楚他们购买的是带有边缘球的仿制品包。
然而,就像冰山一角,在这个“湘奶奶流浪包”的背后,有一条庞大而不为人知的产业链:“超级A货”。
01
揭秘“超A货”
各种内涵丰富的“行话”在仿/假/假销售的灰色地带流传。
原单
一些品牌的中国代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收集“过剩”的原材料,模仿同版本的产品,美其名曰“原单”。工厂通常保证原商品的主要成分与品牌客户的相同,但胶水/线被其他人替代。
描述:小红书平台的一位用户分享了LV围巾的原图。
尾单货/质检货
主要是指工厂没有按照品牌要求销毁不符合质检要求的残次品,而是私自传阅。
超A货
通常顶着“高级定制”“复刻”的名号出现,实质是模仿正品全方位复制的高仿货,可以说是假货中“段位最高”的“王者级别”。也有制假售假者以“原单”的名目出售超A货。
02
庞大产业链
原样复刻 以假乱真
据《新民晚报》报道,今年1月初,上海青浦警方经过侦察抓捕,破获一起涉案金额1亿余元的特大假冒注册商标案。位于广东省东莞市的犯罪团伙不惜重金购买真品包袋进行拆解研制,再按相同比例和原料进行仿制。通过微信朋友圈或其他电商平台进行销售。成本约200元的包袋按尺寸大小以300-1000元不等的出厂价格批发给代理商,随后以2000元左右被消费者购买。

图说:青浦警方查获的高仿奢侈品包袋。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潘高峰 摄
奢侈品包袋真假对比图







上海青浦警方供图
分工明确 混淆视听
除了通过微信和电商平台进行销售,不少造假商家以炮制“假海外代购”的手段将超A货卖给不知情的消费者。广州白云世界皮具贸易中心因长期聚集大量造假商家,被贴上“A货集散地”的标签。《新京报》记者通过暗访发现:白云世界内已经形成一条分工明确的“假代购”售假链条:负责拉客的“马仔”/商家/售假微商/快递公司等各司其职。

图说:广州白云世界皮具贸易中心。
其中,物流公司扮演了重要角色,制假商家将国外发货地址/国内转运物流公司的运单号/收货人的联系电话以及姓名提供给物流公司,就可以制作假快递信息,编织快递从国外寄出的假象。消费者即使查询,也难以觉察猫腻。

图说:3月20日上午,记者通过快递在北京收到的假冒奢侈品手包和全套的假冒票据以及快递单据。新京报记者 吴江 摄
03
谁在制造亿元产业?卖家VS买家
卖家:高额利润诱惑
2018年8月美国国土安全部破获一起假冒案,售假者在中国大量订购高仿奢侈品和名牌商标,运到美国后贴牌组装倾销,涉案金额高达约4.5亿美元(35亿人民币) 。而青浦警方破获的案件中假货的最终售价与成本价相差十倍,涉案金额逾亿元。由此可见,从制假到售价的整个交易流程中,每个环节都有暴利可图。

图说:ABC报道这起案值巨大的假冒案。
在互联网环境下,造假售假者容易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匿名性/监管难等特性,搭建起一张在地下盘根错节的流通和利益网络。
2017年初,阿里巴巴在杭州宣布建立全球首个“大数据打假联盟”,首期即邀请LV/施华洛世奇/三星/佳能等20个品牌加盟。阿里巴巴首席治理官郑俊芳表示:“阿里巴巴将与联盟成员共享大数据和技术能力,穷尽一切手段/掘地三尺也要把线下假货源头根除掉。”

图说:2018年 超过百个品牌大数据打假联盟。
在如此重拳打击下,超A货仍屡禁不绝。
买家:复杂心理驱动
诚然,超A货泛滥离不开造假售假者的利益驱动。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有卖有买才能实现交易,如此庞大的市场空间正反映了广泛而隐秘的消费需求。超A货的消费群体构成复杂,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类是不知情的受骗者:如前文提到的,造假者打着“海外代购”的旗号将高仿商品卖给消费者。
另一类就是所谓的“知假买假者” :但出于不同的心理动机,大致可以细分为以下三种群体:

消费能力有限,虚荣心理强
该类群体最大的心理动机就是所谓“好面子”和“虚荣心”。这种心理机制的出现,除了个人因素之外,也受到了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国民的总体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同时带来了品牌意识的普遍增强。所谓品牌价值,不仅仅是其产品质量和口碑的彰显,更大程度上体现为一种对阶层身份和个人品味的标识和区隔。
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奢侈品被抽象成一种符号,拥有它,就给自身贴上了“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标签。许多在物质条件方面经历了巨大跃迁,迈入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者,既想通过所谓“大牌”来装点门面,人前显贵,却又达不到相应的消费能力,往往会选择“超A货”。

图说:小红书平台某用户分享自己在广州白云世界皮具贸易中心购得的香奈儿流浪包。

图说:香奈儿官方网站同款Gabrielle流浪包产品信息。

消费能力强,消费观念滞后
该类群体的经济能力负担得起奢侈品牌,但抱有相对落后的消费观念,品牌意识淡薄,比如看不到奢侈品设计/制作工艺的价值所在,认为花大价钱买正品“不划算”“不值当”。

消费能力强,追求款式不追求“面子”
该类群体消费能力普遍较强,能够负担起正牌奢侈品消费。对于外观好看但性价比较低的季节性潮流款式,他们往往会选择购买水货,实现“月抛”或“季抛”;而对于高端品牌的经典款式,他们往往会选择购买正品。
超A货泛滥,不仅伤害品牌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从长远来看,也会损害中国制造的品牌形象并阻碍本土品牌的健康成长,对培育健康可持续的奢侈品消费市场也十分有害。
打击“超A货”黑色产业链任重道远,但随着全社会的法治意识、知识产权意识越来越强,“原单”“超A”“尾单”终将消声匿迹。
新民眼工作室 谢越
编辑 谢越 包雍尔 施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