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经营贷款最长能贷多少年 个人贷款可以贷几年

连续几天,每天买房的朋友、网友、亲戚都战战兢兢地前来询问:“郑州查过商业贷款和消费贷款吗?”

最后,大都会补充道。“如果出现问题,是否会强制收回贷款(银行提前收回贷款)?”

近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作为典型城市,正在开展前所未有的信用调查。

此外,调查范围也从商业贷款、消费贷款等个人信贷产品扩大到普惠的小微企业贷款。

调查的目的只有一个:

严禁资金违规流向楼市。

尤其是广东宣布发现920名购房者涉嫌非法使用商业贷款和消费贷款。一些在郑州买过房子的买家坐不住了。

1

在全国范围内,一些商业贷款、消费贷款和信贷贷款流入房地产市场几乎是一个公开的秘密。真正的秘密在于有多少钱,有多少购房者通过这种方式买房还房贷。

最常见和常见的是

ta-gid="13740394" qid="6537222156567188749">信用卡的操作。




买房首付差几万块钱凑不出?刷信用卡。


房贷月供太多工资无法支撑?刷信用卡。




朋友的朋友,毕业四年买了三套房。怎么做到的?首付款,自己的几万块钱存款、父母资助、亲戚借款,再有空缺就信用卡补上,两张不够就三四张。




月供更夸张,他和媳妇儿一共有七八张信用卡。俩人专门弄了一个还款记录本,上面详细的记录了每个信用卡的还款日。靠着俩人的工资和这些信用卡,支撑着每个月的房贷和开支。






去年疫情期间,俩人月收入锐减,即便有几张信用卡来回倒腾,也难以维持资金的正常运转,一度想卖掉一套房子解困。问题是:想卖也卖不出去。“资金链快断了。”




当然,这属于极端个例。




但“没钱付月供就动用信用卡”的情况确实不在少数。但相比下面的操作,用信用卡还房贷只能算是“洒洒水”。




什么操作呢?简言之,就是以经营贷之名贷款,然后把钱用来买房做首付。




我们一个网友的朋友,前脚从银行贷出大几十万,后脚取出来全部存进另外一个银行,去外地投资买了房。基本就是:




空手套白狼。




中介推广“转换贷”的朋友圈截图




另外,不知各位是否还有印象。去年8月份,“转换贷”在朋友圈刷屏。这原本是针对小微企业推出的房产抵押贷款,被中介以低利率为噱头,向已经买房还贷的购房者推广。




操作方法,就是先找过桥资金把眼下的房贷还清,然后再去申请这项经营贷。贷款最长周期可以达到20年,与住房贷款周期相当,利率最低可至4.55%,与当时5.88%左右的房贷利率相比,非常有诱惑性。据说有人已经操作成功。




现在,这些在贷款上“耍过小聪明”的购房者,开始慌了。




2



一场力度空前的信贷审查行动正在全国多个城市展开。




根据此前公开信息,广州已经排查出违规流入楼市的信贷资金1.47亿元、涉及305户,




深圳提前收回21笔违规信贷资金,共计5180万元。




网传成都建设银行发出的《提前收回贷款本息通知书》




在上海,虽然官方没有对外公布阶段性查处结果,但一张某银行上海分行出具的《个人贷款提前收回告知函》早已在网上流传。类似的“提前收回贷款本息通知书”,月初在成都也曾出现。




北京挪用经营贷或消费贷用于购房的买房人,同样正在“自食恶果”。




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的报道,本月初,北京中关村某小区去年11月成交的一套房子被重新挂了出来。




至于原因,有中介透露“据说违规使用信贷资金买房被查出来了,银行要求提前还款。”真是:




经营贷/消费贷买房一时爽,强制抽贷火葬场。






在这场严查风暴中被惩罚的,还有银行。2月26日,中国银行台州市分行收到一纸处罚书。处罚原因中有一条非常显眼:信贷资金被挪用于购房。




3



截止现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浙江等地均已展开对经营贷、消费贷的审查。




3月22日,成都楼市新政中强调“严查抵押经营贷入市”。




成都住建局官网截图




一方面,严查城市范围仍在扩大。另一方面,个别城市信贷管控升级,广州、深圳已经加强对首付款的审核。




根据银行要求,购房者的首付款必须为自有资金。而所谓自有资金的辐射人群,只有借款人及配偶直系亲属。如果直系亲属对于首付款有资金支持,银行还需查直系亲属最近半年来的流水。




对此,有的网友很犯难:




首付我交的,女朋友出了一半,肿么办?




即便首付款有部分来自直系亲属,也未必能够“顺利通关”,有位网友首付款有一部分来自姐姐资助,不知是何原因,照样被银行卡住,贷款未通过审批。




多城市同步展开、《个人贷款提前收回告知函》频现、严查首付款,加之一个个鲜活的抽贷案例,使得这场信贷端的楼市风暴,让人感到风声鹤唳。




4



最近几年,政策调控一直在线。从限购、限价、限售,再到土地的集中出让、信贷规范化,在房住不炒的主基调下,调控这只强有力的大手,正在伸向事关房地产的各个环节。




而银保监会、央行最近两年也曾反复强调严格控制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去年,包括深圳在内的多个城市已经有过一轮经营贷的检查,典型如深圳,甚至穿透多次。




不同之处在于,今年展开调查的城市更多,手段更严格。而且,去年的检查,鲜见针对购房者端的惩罚,大多只是银行吃了罚单,而今年,“提前收回贷款”的通知频见网端。




可见,今年对于经营贷、消费贷等各种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的检查和处罚,都是“动真格了”。




眼下,对于郑州购房者而言,最关注的是:郑州有没有展开调查?会不会开始调查?




房姐专门找了银监局的朋友打听,得到的反馈是:郑州目前没有展开针对经营贷、消费贷的严查,但在严格控制银行的房贷额度。




未来会不会严查呢?“暂时还不清楚。”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场严查风暴,已经开始向二线城市蔓延。继成都之后,听说杭州也开始抽贷了。




总之,现在买房,还是老实点吧。




下一个信贷严查的城市,会是郑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