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我为创业狂

“创业狂”:每天送出100万

年09月09日新民周刊

“这个社会还是有这样一群动物的,或者是想上节目的创业者,或者是心怀梦想却还没行动的人,或者是还在路上迷茫的人,他们需要抱团取暖。”

  撰稿·王倩(记者)

沪上名主持人袁鸣有一次去美容店做美甲,为她服务的小李姑娘是外地来沪打工的,想在上海开一家小美容店,问袁鸣,你能介绍熟悉的“风投”给我吗?袁鸣当时主持着第一财经频道两档热门的财经脱口秀《波士堂》和《谁来和我一起午餐》,但她也只能答了一句玩笑话:“我认识的风投还没我认识的土豆多,挺难的。”但是现在如果小李姑娘再问这个问题,袁鸣肯定会对她说,“赶快来参加《我为创业狂》啊!”

《我为创业狂》是东方卫视晚间11点档正在热播的一档创业真人秀,每天都有6位年轻创业者“真刀真枪”地比拼自己的创意和项目,接受由阎炎、沈南鹏、虞峰、唐骏和叶莺等中国顶尖的投资人和企业家组成的评委团的考问,角逐当期冠军所能获得的100万的创业资金。

理论上,为期四周的20期节目将向20位创业者送出2000万的创业资金,但也有冠军放弃了需要以公司股份作为回报的这笔创业资金,2000万的总资金最终投出了1840万元。

  创业时代

杨晖说,《我为创业狂》的出现是顺势而为和趁势而上,创业正是如今全社会的热点话题。《我为创业狂》的制作班底来自第一财经频道的周播节目《波士堂》和《谁来和我一起午餐》,由知名财经节目制作人和策划人杨晖领军的这个制作团队在过去几年里,积累了大量的财经节目制作经验和业内人脉优势,这使得《我为创业狂》顺利出炉。

上过《波士堂》的嘉宾们出现在了《我为创业狂》的评委席上,节目的“有趣”程度取决于三个评委对于选手和项目的“挑刺”,也是他们从6个选手中选出最终的获胜者。杨晖说,“《波士堂》嘉宾大多是改革开放30年来财经界的名人,而《我为创业狂》更像是一次80后的检阅仪式,小荷才露尖尖角,让第一代企业家们看看新一代的行动和梦想。”

东方卫视在2006年曾经推出过火爆的财经真人秀节目《创智赢家》,在当时全国一片娱乐选秀热潮中独树一帜,可惜的是《创智赢家》推出了两季后,还是让位给了更加火爆的娱乐选秀节目“好男儿”。这回《我为创业狂》预热不长,宣传也不多,但节目进行到一半时依然不停地有人打进电话或者冲到录制现场来报名,更有大胆的年轻人直接将自己的项目资料递给像阎炎这样的投资界大佬。截至9月1日节目主办方共收到全国各地和海内外共份商业计划书。

袁鸣曾是《创智赢家》的主持人,现在她在《我为创业狂》里身兼数职——策划、统筹和主持人,“《创智赢家》是真人秀,虽然每期都有商业元素,而且恰好两季选出的冠军还都是创业者,但对于参赛选手们更重要的是如何融入团队,以及从团队中脱颖而出。当时由安永帮我们筛选参赛者的商业计划书,但电视台还是有面试和海选环节的,基本就看选手的个性和表现力。这次的《我为创业狂》更注重商业计划书,完全由投资人自己来筛选报名者们的商业计划书,参赛选手们都非常‘生’,绝对的原生态选手。”

杨晖对财经节目也有着独到的见解。财经名人们通常都不太愿意面对摄像机,而她却有本事让他们在节目中道出“家长里短”,“我们为什么要去培训他们呢?就像给女孩子化妆,化得面目全非的话,就会影响投资人对他们的真实判断。真实就是好,我们完全没有彩排,要的不就是真实嘛,你会看到很多选手在台上紧张得说不出话。财经节目不像娱乐节目那么的矫情,它就是真实的商战和真实的创业历程。人生就是一出戏,创业更是一场大戏。”

  谁出钱

一个湖南的参赛选手来上海参加《我为创业狂》,编导们发现他身上只剩下了21元钱,还不够买回去的火车票。袁鸣后来才听说,“他以为这100万是现场发给冠军的奖金,而且他觉得自己一定能够获胜。”其实节目主办方提供的这100万不是奖金,而是要参赛选手以公司的股份作为回报的。而且一个小时的电视节目也不可能完成一个商业投资行为,节目的结果决定的只是绿野资本有兴趣和签署投资意向书,并对他进行尽职调查,等这些过程都完成后才会有实际的投资入账。

为《我为创业狂》提供创业资金支持的绿野资本是一家新成立的投资基金,创始合伙人彭珂说,“我们从2万多份计划书中选出了120个选手,选择标准就是商业模式、行业细分市场的竞争者情况、选手的背景和经营理念。背景并不是指学历,主要还是看你做的项目和你的背景是否吻合。如果你以前是做技术的,现在说要从事餐饮,那我们就会打个问号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变呢?”另外绿野资本自身的定位是单笔资金在50万-300万之间的早期项目,这也让很多资金需求量比较大的好项目最后和冠军失之交臂。

也有观众质疑过,既然是创业节目,更应该选择一些有创业想法的还未起步的创业者,但节目中出现的大多都是有了企业实体,甚至盈利状况都非常好的项目。彭珂的解释是:“创业的成功与创业者的执行力高度相关,已经有盈利的项目在优势上肯定大过只是有想法的项目。虽然我们做早期投资,但是光有想法还没有付出行动的创业者还是不那么容易获得我们的青睐。”

《我为创业狂》的一个经典设置就是60秒的“电梯时间”,选手们各自阐述自己的项目和自己的优势所在,赢得三人评委团的青睐。时间很短,但评委团却要凭借这一分钟的自我阐述来淘汰掉三个选手。

投资界的著名人士阎炎和王志东同时出现在了一场比赛中当评委,阎炎喜欢踏实的创业者,而王志东喜欢“天生创业狂”,评委的喜好肯定影响选手们的去留。究竟该怎么当评委?王志东的理解是“参加这种投资的快餐节目,既要考虑到节目效果,也要为资金负责。既然我们现在不可能做尽职调查,那在选择时就要稳妥一些”。

稳妥二字可以这样来理解,如果不考虑节目效果,王志东在那场比赛中“看好4号选手。选手们在讲述网游行业的创业目标时,几乎没人提社会责任感,但这是一个特殊的行业。4号的项目是线上和线下的结合,这就不只是一个纯粹的网游,在游戏行业里更健康一些。另外他一直是盈利的,所以投资也是保险的,但也因为他一直盈利,其实这100万他是不需要的,既然你不需要,那我给别人会更好。还有3号选手,他一个月就要烧30万,100万给他也就维持3个多月,显然这点钱是不够的,那这两位选手就不能作为胜出者。最后我们是在6号和2号选手中做了选择,6号的项目还在起步阶段,他的阐释并不充分,风险相当地大。而且从投资角度来说他太贵了,刚刚组建的公司投100万只能占3%-5%的股份,从未来的回报和风险相比,显然可能不如2号来得保险。”

而阎炎当评委判断项目时,“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其中包括了很多主观的判断。但我最主要就是看现金流和未来的增长,看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

有一点可能会让政策制定者们惊讶,他们两人都不太支持正在求学阶段的大学生辍学来创业,王志东说,“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创业不一定合适。这个社会需要更多能够全面掌握知识的专业人才,但是如果现在通过一种运动的方式来号召大学生创业,并不是特别合适。”阎炎的观点类似,他的说法更直接,“我非常反对大学生创业,如果这只是一个大学生创业节目,我就不会来了”。

  钱给谁

盛荣是《我为创业狂》的制作人之一,她说“从一开始我们就有一个强烈的愿望,要把中国当代青年人的精神体现出来,这个节目的立意就是这些主角们的精神内核所在。参赛选手里,有些人已经参加过类似的财经PK节目,或者有过很多的电视经验,但是更多的创业者从来没有走到过台前,如何让他们在一个大平台上呈现出自己的真性情、真性格和真实感,是我们最初要攻克的一个难关。”

制作人想要的效果达到了。采访袁鸣时,她刚刚完成两期节目的录制,她坦言自己很想帮帮南开大学的大四女生张婷。张婷的参赛项目是钻石纸,也就是白纸的这一面供学生复印,另一面供商家做广告,靠广告费盈利。“这个项目全国很多校园里都有,我见过的就不少于三个。她说自己要做得多大多大,我很怀疑。她还说自己要统一全国(高校)的业务,我更怀疑。但大三才出来创业的她,在这么短时间内就能统一天津20多所高校的业务,已经很不容易了。而且我特别喜欢她身上的这股聪明、自信和可爱。我知道她是拿不到这100万的,但真的很想帮帮她。”

那天的参赛选手里,也有让袁鸣产生疑惑的,“为什么他们会这么坚持?”一个大学刚毕业就开始创业的东北年轻人,在做网上进口果蔬项目,爸爸提前买断了养老金来帮他,以前在老家做过水果批发的妈妈则在帮他干活,尽管他还拿到了10万元的上海市大学生创业基金,“但我知道,他花了一年多时间才做了18万的销售额,速度有点慢。而且进口水果的人群定位有限,利润高,但付出的成本会更高。最后他没有拿到钱。我们是一个商业比赛,风投的要求是要有商业回报的项目,但这个选手身上的确缺很多东西。”

比赛时评委倪建达(上海城开集团老总)提问,三年后如果项目还不见起色,你们是否退出?包括这个年轻人在内的所有人都摇头。最后倪建达给了他们一句忠告,“三年还不成,还是放弃吧。你们年轻,还来得及。”

没有人听得进前辈们的忠告,这几年一直在《谁来和我一起午餐》中和年轻创业者们打交道的袁鸣有点理解他们,“这些孩子们都初出茅庐,肯定很珍惜自己的项目,听不见别人对自己的建议。小孩子如果受到了别人的打击,肯定会捍卫自己,这种自卫的心理特别强烈,嘴很硬。你们很聪明,有创业的好想法,也有独门的技术和功夫。但是你们一定要想清楚,这个世界上也许还有别人和你有着同样的想法。一定要听听有商业经验的评委向你发出的提问,这些问题可能就是你的短板。”

有人很缺钱,一个农业项目的选手当场就说“我非常需要这个钱,我的背后站的是200多个农民,他们就等着钱下锅”;但不是所有人都是为了这100万来参赛的,有人为了好玩,有人为了出名,有人就是借电视台来打产品广告的。

有一期获胜冠军的项目是他自己发明的一种有机肥料,结果当晚主办方的选手报名热线就被打爆了,袁鸣说,“都是农民朋友们打来的,他们问,这么好的肥料,哪有卖。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我们没想到晚上11点的节目居然还有这么多人在关心,在渴望寻求帮助,这也是让我们觉得蛮温暖的地方。”这些打进电话的观众并不是电视台设想中的观众群,晚间11点档的财经节目向来被认为是给城市白领人群观看的高层次节目,这些人群大多是夜猫子,晚间七八点钟的黄金档时并不常开电视机,而《我为创业狂》的播出时间正好符合年轻白领们的生活习惯。

袁鸣对于《我为创业狂》有着很远的期望,“我希望这里的选手几年后就可以坐在《波士堂》的红沙发上,和我聊天”。而总策划杨晖的言语更具有诗意,“这个社会还是有这样一群动物的,或者是想上节目的创业者,或者是心怀梦想却还没行动的人,或者是还在路上迷茫的人,他们需要抱团取暖,而《我为创业狂》就像一盏灯,给人以内心的力量和支持。”-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