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眨眼,
01
来到了3月中下旬。随着疫情下的顺利复工,职场人也表现出各种困难。有人等复工却等着公司破产的“坏消息”,丢了饭碗;有些人正常上班,却连1、2月份什么时候发工资都不知道。有些人想努力工作却收到了工资减半、取消福利补贴的通知;有些人挣扎了一会儿,但在裸辞之后,他们发现很难找到工作。
如果说这是职场人辛苦生存的大PK,比如无薪复工、降职降薪降福利、无薪暴力裁员、裸辞之后找工作难.哪一个会让职场人今年不好过。
谈完职场人,再来谈另一面——受疫情冲击的企业。
智联招聘《春季求职竞争周报》报告显示,疫情下36.52%的企业经营正常,无明显波动;其余63.48%的企业采取了员工轮岗、歇业停工、辞退员工、暂停R&D和晋升、延迟招聘等自助经营行为。
随着疫情的稳定,很多企业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复工复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的企业逐渐冲出雾霾看到希望,有的企业还在生死线上挣扎。而复工的HR也开始了两极分化的工作。有的人忙着裁员降薪,有的人则担心复工一个月,招不到人。
02
最近看到一个招聘广告。北京一家环保企业正在招聘人事行政主管。招聘广告一出来,就引发了业内人士的无情吐槽:
"这一定是人力资源部发的招聘广告吗?"、
这个招聘广告能招到人真是个奇迹。
别急,我们来看看HR的招聘广告,都做了哪些招聘禁忌。
1、岗位与薪资不匹配
坐标北京,一线城市;职位人事行政总监,中高层管理职位;需要5-10年的经验;提供的工资是6-10K。
智联发布的《2019年秋季求职期平均薪酬》显示,北京排名第一,平均月薪11434元。相比之下,如果你把6-10K的薪水花在人事总监的职位上,你能找到一个职位和他在市场上的能力相匹配的候选人吗?即使我真的找到了,我也怀疑这个导演的个人能力或求职动机。
2、明目张胆的违反劳动法
招聘广告中明确提到“试用期1-3个月,不购买社保”。
众所周知,劳动法规定,只要员工加入公司,就必须购买社保。
招聘广告上写着不买社保,是不懂法律的HR的无知行为。根据劳动法,发布招聘广告必须是合法的。如果公司不遵守法律,将受到行政处罚,这也将对公司的雇主形象产生负面影响。
3、求职程序繁琐
随着疫情的爆发,线上面试成为新的招聘趋势。网上简历提交、视频面试、电话沟通offer、电子签约、一站式在线服务,让考生足不出户就能拿到心仪的offer。
在这个招聘广告中,HR要求带一堆材料,比如身份证原件、个人照片、离职证明。请问你是去参加面试还是去求职?
>第一轮面试,是双方互相认识的第一步,是看个人资历与岗位的匹配度。至于候选人的身份资历核实,我们一般放在背调或办理入职的环节。这就好比相亲,第一次见面大家主要是聊各自情况,你不能要求对方相亲时把房产证、身份证、户口本都带上,先核实好身份再互相认识吧?
4、招聘理念还停留在“买方市场”
买方市场,顾名思义,指招聘是给员工提供工作机会,是劳动力供给大于企业招聘需求,企业发布职位后有大量求职者来应聘。
但近些年,随着“用工荒”及求职理念的转变,招聘早已转入“卖方市场”了。企业想招人,得做好雇主品牌,得有用户思维和营销思维,投求职者所好,才能抢到优质人才。
该招聘广告中,把公司放在明显强势的一方。只接受面谈,任何求职者打电话发微信都不会回复;约面试不来,发面试邀请不接受不及时回复的,直接Pass。
一开始看到这两条,我以为会是媲美BAT的大公司。大公司投简历的人多,要求高也正常。可一搜公司名后大跌眼镜,只想说,是谁给了该公司这么大的胆识和口气?你以为发个招聘广告,不和求职者互动,不做前期关系维护,就能招到人?

03
站在该环保企业HR的角度看,他说的部分要求是大实话,是我们在筛选简历时的隐形标准,比如说放鸽子的人员不要,不讲诚信的人员不要;
郑重说明的6点,是为了提高效率,把该岗位的实际情况写的清楚明白,不夸大不隐藏公司的劣势,你看后愿意投简历就来,否则就没必要浪费彼此的时间。
可该HR犯了个思维错误,招聘广告的目的是为了吸引更多潜在合适的人投简历,是为了展现公司正面的品牌形象的。它可以定义为是一种投资行为,要追求最大效益的。从明确需要到策略设计,再到预期达到的效果,是需要下功夫钻研的。
一个有效的招聘广告,一定是基于以下2点展开的:
1、合法是基础
招聘广告设计的不到位,有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潜在的法律风险。在撰写时,我们要确保:
1)符合法律规定的,比如不能出现就业歧视、不购买社保等明显违法规定。
2) 内容是真实有效的,不存在虚假信息。比如虚假高薪、以其他岗位的名义招销售、夸大福利等;
3) 内容是一致的,程序正规。我们要知道,试用期内员工不符合录用条件可以解除劳动合同。那怎么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招聘广告就是其中的证据之一。现在的招聘渠道很多,不论哪个招聘渠道,同个岗位我们要确保招聘广告的核心内容都是一致的。
2、对准公司招聘的目标群体做画像
有的HR很犯难,招聘广告不能夸大其词,要真实有效。可我们公司的品牌、职位、福利待遇没有任何竞争优势,这招聘广告该如何写呢?
我相信,每一个公司之所以存在,一定是有它的闪光点。每一个公司,也都能找到适合它文化风格的员工,关键看你用对了方法没有。
岗位薪水给的不多,那在其他方面是否有优势呢,比如职位晋升、公司氛围、工作权限、学习提升等;
同类招聘岗位中没有吸引力,那是否考虑了你的目标群体的需求卖点呢?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和人才市场的需求,找到适合自己的求职者群体,将岗位的人物画像和求职者的需求进行一对一匹配,尽可能的多渠道让你的目标群体了解你,想和你有进一步的互动,最后愉快的加入到你的企业。

04
开头的环保公司招人事总监,即使他开出了薪水2万,鉴于招聘广告的内容,我作为求职者也不会去。最直接的原因是,这家企业的企业文化不友善。
从招聘说明的条条框框,到广告用语的不友好,能明显感受到公司在人性化关怀这块做的不够。试问,一个不尊重求职者的公司,你指望他有多尊重自己的员工?
招聘广告是公司招聘对外宣传的形象窗口。岗位信息、文字风格、薪酬福利等都是在给求职者传达这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HR在编制招聘广告时一定要清楚这点。你是一家什么样企业,从企业的现状和岗位需求出发画出目标候选人画像,用企业独有的招聘广告特色吸引到目标候选人的关注及投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