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残疾人的创业励志故事,残疾人创业故事新闻

走进濉溪县江红振兴养猪场,宽敞的猪舍、整洁的室内环境、合理的区域规划,实现了一定的标准化、规模化。“现在创业环境越来越好,市场需求大。在商家来下单之前,这批猪马上就能卖出去,收入还算不错。”养猪场老板陈日生说。他是濉溪县江宏振兴公司的经理,也是肢体残疾的二级残疾人。身残志坚、任劳任怨的陈日升,凭借自己的“开拓精神”找到了一条致富之路。他还带动其他残疾人一起创业、一起工作,为残疾人编织就业梦想,成为知名的残疾人创业典范。

陈日升(右二)知道牛场的情况。特约记者吴摄

瞄准市场前景,大力发展养殖业

陈日生,52岁,出生于濉溪县江洪镇洪都村。小时候,他因小儿麻痹症而腿部残疾。

尽管他有残疾,但他仍在不断努力自我完善。2004年6月,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他筹集了20万元成立了“濉溪县江红振兴养猪场”。随着深入的市场调研和丰富的养殖技术,生意越做越红火,日子越来越好。谈及为什么要建养猪场,陈日生说:“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对肉类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尤其是对绿色、健康、安全的肉类。而且我也多次逛过市场,了解了周边人的想法。”

在建设养猪场的过程中,陈日升比普通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承受了很多辛酸和辛酸。他要去各个地方买建筑材料,还要在工地上看建筑工人,检查质量。经过近几年的多次扩建,猪场占地20多亩,存栏2000多只,存栏3000多只,总资产500多万元。“猪的价格有高有低。今年一头猪有200多元的利润。”陈日生告诉记者。

此外,陈日生不仅坚持每年组织带领员工参加市残联等养猪合作社组织的养猪专业培训班,还经常购买科学养猪技术的资料自学,不断学习养猪知识,提高科学养猪技术。“养猪有很多知识。养猪需要不断研究和改进猪的温度、空气湿度、圈养密度和防疫。”陈日升说。

克服技术难题,确保食品安全

饲料质量直接影响养猪质量,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为了保证饲料质量,节约养殖成本,陈日生想到了一个自营和自销的饲料加工厂。从2006年6月开始,我们开始筹建饲料加工厂。经过两个月的努力,一座日产1吨饲料的加工厂建成投产。

“虽然投入生产,但当时工人对整套加工操作技术并不熟悉。机械设备运行总是出现故障,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陈日升说。为此,他走遍了全市先进的饲料加工厂,上门虚心求教,有时还厚着脸皮“偷教师”。有一次,为了克服技术上的困难,他在压缩机前连续测试了6个多小时,弄得后背都疼了。经过反复试验和改进,饲料加工厂能够顺利生产,有效保证了猪场的饲料供需,大大节约了饲养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同时,他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效益管理上。根据多年养猪经验,他认为猪场的高效主要取决于三个主要环节:一是母猪的多胎率,二是仔猪的成活率,三是在没有重大疫情的养殖场实现安全。其中,陈日生特别注重仔猪的成活率。

带动残疾人创业就业,热心社会公益

2013年9月,陈日生组织6名残疾人共同成立“濉溪县江红强子水产加工厂”,主要从事水产品的收购、加工和销售

目前,养牛合作社已开展现代养殖,存栏牛48头,总投资60多万元,面积30多亩。此外,2017年,陈日生申报的“江红残疾人养牛合作社”项目在广东省残疾人公益大赛决赛团队中获得助残银奖,极大地鼓舞了残疾人兄弟的创业信心。

虽然建立了养猪场、养牛合作社、饲料加工厂和水产加工厂,

工厂,但陈日生继续创业的热情不减。他还建办建筑钢材门市部、包地种植桉树等。据了解,建筑钢材门市部建材销售1100吨,资产460多万元。瓷砖营销尤为突出,年收入60多万元;包地种植桉树100多亩,收益达30多万元;种植葛薯、冬瓜68亩,年收入17万元。


创业期间,陈日生热心社会公益事业。近年来,他创办企业解决了30多名劳动力以及残疾人劳动力,捐资修路办学10多万元。“我致富了,但不能忘记还没有脱贫的父老乡亲,特别是困难残疾人。这些年国家政策对我们支持力度大,各级政府和残联也高度重视我们的生产生活,而且这些年湛江发展迅速,市场前景好,这对我们创业也有了很大帮助。”陈日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