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8月15日至16日,部分省份返乡创业经验交流会在周口举行,来自14个省市的领导和同志参加了会议。与会人员前往我市淮阳县、鹿邑县部分返乡人员创办的企业,观摩学习我市在返乡创业工作中创造的先进经验和良好做法,并交流发言。智者借别人的错误来纠正自己的错误。将发表讲话节选,让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在工作中相互学习,促进共同提高,开创全市返乡创业工作新局面。
多元战略与实施持续推动返乡创业深入发展
刘世伟,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
返乡创业的浪潮在中原风起云涌,“输出农民工、带回企业家、带动就业者”成为新时代河南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截至6月底,共有137万人返乡创业,带动就业855.78万人。作为典型经验,我省“出台强有力的扶持政策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做法得到了国务院的通报和表扬,鹿邑县被确定为“全国双创”示范基地。
一是完善工作机制,团结推动共同努力。省委、省政府高水平谋划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作为关系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省委全会和省政府工作报告均对返乡创业作出部署。“四级联动”形成了省市县乡“四级联动”的工作格局。各部门合作,共同努力。二是加强政策支持,强化扶持力度。完善政策体系,在创业场地、项目孵化、融资保障、技能培训、人才支持等方面明确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建立了创业服务、创业政策、创业保障“三大体系”。细化配套措施,发布《财政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20条政策措施》 《河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投资基金管理办法》等文件。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设立省级返乡农民工创业投资基金,总规模100亿元,实现基金投资48.9亿元。各市县也相应设立了投资子基金。三是优化创业服务,提高工作效率。打造服务载体,建设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创业园区,吸引更多合格、技能型农民工在园区创业。整合创业资源,在资金支持、土地流转、税费减免、担保贷款等方面为返乡创业提供具体支持,也在户籍管理、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方面提供便利。创新服务模式,全省67个县(市)设立返乡创业综合公共服务中心,提供登记、政策咨询、创业指导、社保关系延续等“一站式”服务。四是注重示范营造浓厚氛围。树立典型标杆,对20个省级示范县、71个示范园区、151个示范项目进行评价,同时对81个“帮扶扶贫攻坚”优秀项目进行评价,表彰150名“返乡创业农民工之星”。讲好创业故事,用典型事例影响身边人。注重宣传,营造浓厚氛围。6(记者丽贝卡组织)
搭建平台,精准服务,助力返乡创业
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武松
辽宁省有农民工265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1.9%,转移农村劳动力约128.5万人。辽宁省农民工就业主要分布在p
on-index="0">桓仁县、朝阳市龙城区和朝阳县获批为国家试点地区,并将试点地区的经验和做法在多家媒体进行宣传,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保障。大力引导宣传,支持农村“双创”。我省通过媒体广泛宣传,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工作。在省级农业政府网站金农网开设了辽宁省大学生返乡下乡创业创新专栏,挖掘先进典型。在全省范围内整理总结了32名辽宁籍大学生返乡下乡创业创新典型经验并汇编成册,供各地学习借鉴和参考。
建立培训制度,及时掌握相关情况。为全面了解我省农民工职业培训开展情况,及时把握全省面向农民工开展培训的工作动态,建立培训项目和培训人数定期报送制度,每季度对全省的工作情况进行数据汇总。
加大就业技能培训力度,提升就业技能。将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纳入享受政府职业培训补贴的人员范围,在政府定点培训机构开展技能培训,通过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后,达到上岗要求或掌握初级以上职业技能。①6(记者 王晨 整理)
完善扶持政策 优化创业环境
山东省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主任 赵振国
近年来,面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时代机遇,山东省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加强统筹谋划,健全体制机制,整合创业资源,完善扶持政策,优化创业环境,农民工、大学生和退役士兵等人员返乡下乡创业工作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返乡下乡创业已成为扩大就业规模、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立足创新发展,“谋篇布局”助力创业乡村振兴。建立就业专项资金、创业带动就业扶持资金2条资金筹集渠道,将创业担保贷款最高额度分别提高到15万元和300万元。
凝聚创新活力,“广纳贤才”助力创业人才振兴。引领1万名左右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培育500名左右到农村创业的领军型大学生创业者。
突出创新引领,“强基固本”助力创业产业振兴。推广电商营销模式,加强区域化电商平台建设。把传统农业同现代农业相结合,形成“农业+”特色现代化农业、绿色农业、休闲农业等新业态。
厚植创新底蕴,“内外兼修”助力创业文化振兴。出台《山东省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就业与创业能力五年规划(2014-2018)》。开设专题指导课程,探索“创业导师+天使投资”模式,建立创业导师团队。
营造创新氛围,“百花齐放”助力创业生态振兴。探索“一区多园”发展模式,整合创建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园区(基地)。截至2018年年底,全省共建成农民工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区43个,共扶持创业2万余人,带动就业13万人。
激发创新热情,“聚沙成塔”助力创业组织振兴。通过举办创业大赛农民工专项赛、创业讲堂、创业创新项目推介和成果展示活动等,宣传成功创业典型,普及创新创业知识。①6
(见习记者 杜林波 整理)
打造品牌 全力推进返乡创业
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 董长麒
近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返乡创业工作,将其作为稳定和扩大就业的重要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路径、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举措,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返乡创业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效。2015年以来,全省20万人返乡创业,带动就业66.8万人。2018以来,仅实名制系统统计的返乡创业人员就有8.14万人,“我兴楚乡、创在湖北”新局面正在形成。
一是完善返乡创业扶持政策体系。从2018年开始,全省在分配中央转移支付就业补助资金时,把返乡创业作为重要分配因素,每年拿出2亿元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二是优化返乡创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降低返乡创业门槛,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麻城市设立了总计5000万元的返乡创业基金,支持麻城籍企业家、大学生和农民工回归创新创业。武汉市组建了由100余名高校教师、农业专家、企业高管、致富能手组成的“乡村创业导师团”,为创业者提供全链条创业服务。打造返乡创业平台,依托现有各类园区以及闲置土地、厂房、校舍、批发市场等,整合发展了一批返乡创业园。三是打响返乡创业特色品牌。武汉市的“三乡工程” ,中央媒体作了广泛报道;恩施州把女儿城打造成为创新创业的梦想小镇;钟祥市把莫愁村打造成为“湖北民俗民艺第一村”。四是营造返乡创业良好氛围。湖北省人社厅组织开展了“人社政策进万家”活动,把各项就业创业优惠政策送到乡亲们家门口。大张旗鼓评选10名“湖北省返乡创业明星”、41名“湖北省返乡创业先进个人”和10位劳务品牌领军人物,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①6(记者 普淑娟 整理)
强化政策支撑 精准创业服务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 田杰
近年来,四川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农民工返乡创业系列决策部署,坚持把农民工作为战略性资源积极开发使用,把服务保障农民工工作作为战略性工程强力推进,奋力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壮大农民工经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截至今年6月末,全省累计返乡创业农民工近68万人,创办企业17.1万余户,带动就业210余万人,实现总产值近4000亿元。20个县被国务院和国家部委评为全国返乡创业示范县和试点县,数量居全国第三。
健全政策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2018年10月,省委、省政府创新出台了“加强农民工服务保障16条措施”“促进返乡下乡创业22条措施”。财政每年投入就业创业补助资金近30亿元。
着力要素保障,搭建创业平台。明确土地流转达到60亩以上给予奖补,鼓励创业者适度规模化经营。对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增建设用地按计划总量的8%予以单列,进一步强化创业用地保障。截至今年6月末,全省累计建成创新创业园区(孵化基地)328个,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孵化园)403个,县级电商服务中心153个。今年上半年,全省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4亿元,比去年同期净增5亿元,引导新增返乡创业农民工近3万人,带动就业11.6万人。
精准提供服务,营造创业氛围。建立优秀农民工、农民工后备力量、农民工村干部“三本台账”,每年成功回引农民工返乡创业者约6万人。每年为10余万人次提供免费创业指导、项目推介等创业服务。2015年以来,全省累计培训农村转移劳动者约300万人,成功培育产值百万以上返乡下乡创业企业400余家。①6(见习记者 杜林波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