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建新的创业系统,创业生态服务

7号梦想车间标志墙

国家大学生创业园、国家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青年创业示范园、浙江优秀创业空间……走进宁波鄞州大学生(青年)创业园,一面面荣誉墙记录着服务青年创业的坚实脚步。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宁波市鄞州区共青团的创新创业服务,那就是:做青年创业者的带头人、店员、爱心人士、设计师。鄞州共青团依托“共青团牵头项目化运营社会化管理”模式,不断完善创业服务体系,服务不同类型的创业青年,有效帮助青年创业者创新创优。

年轻人选择在宁波留学,在宁波创业,以宁波为起点,辐射到各省甚至海外。“这里的竞争是公平的,只管专心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政策支持力度大,当地干部服务精神好”.青年之声体现了企业家的进取、坚毅、务实,也讲述了青创园的作品走进了青年决策者的心中。

鄞州大学生(青年)创业园单独叫梦工厂——7号,意思是“创业路上处处有彩虹”。在鄞州团委的统筹管理下,从2005年12月开始,经过多名团干的努力,整合政府、高校、企业、社会的资源,梦工厂七号探索形成了一个土壤肥沃、阳光温暖、雨水充沛、种植土壤厚如热带雨林、优化服务、凝聚年轻人的创业生态圈。

宁波农村青年电商人才培养

梦开始的地方好政策不再止步“最后一公里”

“共青团围绕党政中心和经济工作,正在谋划设计为广大青年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创业园区负责人孔回忆,鄞州团委关注青年创业需求,着力打造服务阵地的初衷。

随着国家一系列创业服务政策的出台,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营成本不断降低,2005年以来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全国创业环境进一步回暖。宁波市鄞州区的创业服务也如火如荼,从主要提供办公场所到发展到专业孵化服务机构。

在一次又一次的考察选址中,共青团干部选择了商业资源丰富的地点,与高校、总部企业、龙头企业等人力资源和商业资源相邻。2005年12月,鄞州大学生(青年)创业园一期(培罗城厂区)建成。园区副主任金迪回忆,建设初期,三名兼职干部拿一当十。

到2019年,7号梦工厂嘉荫大厦将投入运营。这是创业园一至五期建成后的第六个园区,设施更完善,服务更全面。24层工作区为入驻团队提供办公空间,服务创业者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拓展期等不同发展阶段。园区由鄞州团委、区人社局、区科技局等部门牵头,形成了由20余名核心骨干组成的专职服务管理团队。

经过团干部15年的探索、坚持和创新,园区共有三大类36个服务项目,为青年创业者连接资源、开辟道路:创业贷款、法律咨询、网站建设、工商登记等基础服务;交友、媒体宣传、营销、人才站等匹配服务;科技咨询、项目申报、知识产权、翻译服务等增值服务。

全力关心、支持和帮助创新创业。这

e:15px;">创业者叶成龙:贴心尽责,暖心相伴


“7号梦工场服务扎实、贴心,承诺的都会实现。我们如今在象山、镇海的创业基地,也都离不开他们的支持与协助。”浙江鲜选云网络技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叶成龙说。


2016年,即将读大三的叶成龙,在电商农场品领域创业试水,选择经营销售贫困户种植的水果,助力乡村振兴。然而,创业之初,农产品售后压力等现实困难摆在叶成龙面前。“当时双方一直针对赔付问题互不相让,既影响用户体验,也损害企业口碑,社会影响不好”。叶成龙决心改变被动局面。团队商议决定,减少产品数量,参与源头生产、物流运输等关键环节,每二至三个月主推一项产品,并做好系列衍生品挖掘,将产品商业价值最大化。


2019年5月,针对中小型商家的“益马当鲜”品牌应运而生。中小型商家通常没有足够资金、人力投入到产品源头,叶成龙团队希望攻克“小B”端现存经营“痛点”。“产品为王,专注挖掘原生态农产品,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目标越来越清晰。尽管销售品类减少,但质量更可控。


2019年至2020年,公司继续转型升级,从全产业链运营,拓展至“认养种植”。2020年初,叶成龙团队一度面临运营压力,得益于园区服务与政策指导,公司在场地、资金方面,渡过难关。“比如返岗补贴政策,我觉得离我很遥远,也不知道该如何申报。园区工作人员根据我们提供的材料,帮我们申请到补助,我一下子觉得担子轻了不少”。


资金压力稍缓,叶成龙继续带领团队转型升级。5月,开始推进“基地+认养”运营模式。鄞州区东钱湖镇城杨村四面环山,两条小溪穿村而过。这里拥有原生态森林、千年古寺、千年银杏树,以及宁波市十大古道之首亭溪岭古道等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叶成龙团队实地走访调研发现,当地土地资源可纳入智慧认养数字化农业基地,实现当地农民向职业农民转变,发展集种植、主题活动、认养菜园、观光旅游、物流运输等于一体的生态农场。令这些创业者颇为惊喜的是,当地毛竹漫山,一些村民是藏于深山的能工巧匠,蒸笼、竹编产品,以及竹筒饭等设计规划,产业兴乡、老乡致富的梦想越来越近。


依托团队开发的电商平台,叶成龙团队已为100多家中小电商企业解决货源、供应链难题,年交易额累积达到2850万元。叶成龙也先后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浙江省向上向善好青年,以及宁波市大学生创业新秀等荣誉称号。


在叶成龙记忆中,尽管创业繁忙,但园区工作人员的细致、负责让他可以义无反顾、稳中求进。“很多次都是两三个工作人员到办公室座谈,了解需求,比如开办‘青春夜市’,只要有需要,就会支持”。


“现在我们仍在摸着石头过河,人才、资金需求是目前阶段难点。2021年初步计划是对于认领农业的进一步拓展,依托我们的生产基地和技术平台,以门店形式提供健康外卖,打通农产品到餐桌最后一公里。”


青春集市


创业者米雪龙:润物细无声,支持企业持续发展


宁波小匠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小匠物联”)创始人米雪龙来自安徽,从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工业设计专业毕业后,踏上创业之路,“因为家人做生意的关系,我高中时就有创业想法,选择来宁波读书、毕业后在宁波创业都很清晰。宁波的地理优势、创业氛围很吸引我”。


2014年,米雪龙判断智能硬件未来发展具有广阔前景,筹备公司。在调研中,他发现造成大众亚健康主要成因之一是久坐,于是和团队开发出“久坐检测仪”,通过与手机APP联结,根据坐姿、活动情况设计算法。然而,在大大小小路演中,米雪龙团队的设计常常因没有提供具体解决方案,被批评为“伪需求”。最初项目行不通,米雪龙决定换一条路,同时不放弃原有优势。因前期接触多家家电企业,米雪龙团队开始在智能家电、物联网方面开发项目。


2015年,小匠物联创建之初,母校就业指导中心老师同米雪龙介绍青年(大学生)创业园的服务体系,米雪龙决定入驻园区,享有三年免租金创业福利。原本七八个人的初创团队,到如今增扩为近百人,办公场所也由最初在开放办公区域工作发展为在7号梦工场嘉鄞大厦内拥有独立办公区域。


第一个智能家电项目,联结起第二个项目……凭借口碑,米雪龙团队建立起系统性服务平台,成为互联网家电领域最早创业团队之一。米雪龙团队目前所开发的软件操作系统,可实现厨房电器、电工照明、家居安防、健身器材、母婴电器等家居产品的智能互联及数据服务。2016年宁波市创业大赛一等奖、2017年浙江省创业创新大赛金奖、2018年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奖、2019年天猫精灵“金灵奖”……奖±和证书都在激励团队阔步向前。


2018年,公司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然而客户回款速度减缓,导致公司发展面临资金运转压力,园区及时为米雪龙团队对接金融资源,“当时宁波银行工作人员来我们这里了解情况,给我们提供了100万的贷款。否则的话,我们很有可能运转不下去”。


“作为企业,我们往往只关心业务,忽略政策。园区在金融、法律、人力等专业领域方面提供帮助,在创业奖励支持及补贴方面,也及时帮助我们申报。尤其在媒体宣传方面,对企业发展助力很多。”米雪龙提及,在由园区主办的分享会上,看似普通的创业故事分享,也会吸引来潜在客户与人才,提升企业知名度,园区在很多方面润物细无声地帮助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历经风雨,小匠物联战绩颇丰——团队自主开发“趣米”(QUMI OS)物联网操作系统和小匠云平台,拥有13项专利、16个软件著作权,已与阿里巴巴、京东、中国移动、华为、小米等平台方达成战略合作,实现多项目落地对接。净水器、油烟机、空气净化器、跑步机、灯具……来自米雪龙团队开发的系统,不断开创引领智能新生活。


米雪龙创业团队


2020年3月,小匠物联在深圳成立分公司,主攻华南地区智能家电市场。崭新的未知等待着米雪龙团队。“我们给自己的定位是做物联网领域的‘小匠人’,以工匠精神实现中国家电物联网化转型升级,希望未来4.4亿家庭、700亿台家居设备中,20%的物联网技术是由我们提供。”


“对创业者来说,最大问题就是今天做的事,明天能不能被市场认可。这是萦绕所有创业者心头的大事。”也正因如此,年轻的创业团队,投入大量精力在业务拓展上,创业园区所提供的“培训辅导+政策优化+金融扶持”等服务,为众多创业者免去后顾之忧。


全域全产业孵化,精准服务“不打烊”


获“创客中国”宁波赛区二等奖的宁波胜杰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公司常务副总陈智敏介绍,团队创始人响应“浙商回归”号召,回到宁波创业,秉怀“创造创新型医疗企业民族品牌,培养一批引领和推动医疗器械行业健康发展人才”梦想,致力于医疗器械领域的创新产品研发。


BLUE OCEAN团队多为归国留学生,开发的“基于新材料的散热方式”项目在宁波多项创业大赛中脱颖而出,后获得“创客中国”全国总决赛创客组三等奖。项目合伙人莫景杰说:“宁波政策非常好,对企业扶植力度大。当地领导很有服务精神,最初我们到宁波考察时,半夜的飞机,还有人来接我们,而且是当地政府部门相关负责人,这是没想到的。扶植政策力度、我们的发展与宁波未来发展方向都很匹配,所以就来了。”当时,该团队想在园区建立新办公地点,“工作人员很负责,对我们的项目很关心,场地、政策梳理等,一条龙服务帮我们解决问题”。


落地园区的项目丰富多样,创业青年对未来充满期待,“创新”是创业之魂,对园区而言,亦如是。


2017年,园区提出“全域孵化”战略,通过发挥高校集群、名企集聚、基层平台丰富的优势,突破传统园区限制,充分吸引社会各界力量、资源参与双创孵化。进高校:与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浙江万里学院等高校合作,在校园内建立“创业分园”;进企业:以区青联委员等知名企业家为纽带,鼓励企业参与孵化,建设孵化站点,共建社会化创业园;进基层:依托人社、团委等部门基层组织,向乡镇街道、村(社区)输送服务,实现孵化站点的广泛覆盖。


2019年,为更好服务园区创业青年,鄞州共青团提出“1+N”孵化理念:“1”指创业园,“N”指下属的公益创业、青年文创、青年交友等服务中心。通过“1+N”服务模式,帮助青年创业者,补足短板,提升整体竞争能力。


近年来,宁波全力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持续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创业青年感受到城市活力、未来发展潜力,选择与这座“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一同脉动。在这场追梦征途中,7号梦工场众多团干部与创客青年一道,昂扬向上、富有活力、敢闯敢坚持。


心怀大局,坚定向前。鄞州团区委在青年(大学生)创业园综合性孵化基地基础上,先后设立青创农场、文创中心、公益孵化园,不断拓宽提升服务的广度、深度、精细度,以及温度。


正如园区内文化墙镌刻的关键词,“青春”“创新”“敏锐”“心怀梦想”“时势造英雄”,7号梦工场成为梦想开始的地方。以“知行合一、知难而进、知书达礼、知恩图报”宁波精神为内在引擎,青年创业在宁波正朝气蓬勃,形成独有的创业气质与青年生态。


2020年“创客中国”宁波市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


[本文刊于《中华儿女》杂志2020年第23-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