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参与“计划”的学生合影留念
兰州晚报:包括甘肃中医药大学大一新生邓宇轩在内的8名学生,自发地有了——的创造性“极限生存”体验。他们两个月只能说英语,5块钱只能住两天。他们希望通过挑战提高英语水平,锻炼实践能力,丰富生活经验。
交流时只能说英语
12月21日,记者见到了来自甘肃中医药大学的邓宇轩等8名新生。邓宇轩说,这两天,他们只有5块钱的生活费,只会说英语,对他们来说很有挑战性。为了提高英语水平,他们从10月1日开始实施“全英计划”,强迫自己在两个月内一直用英语交流,不许说中文。这个计划有很多活动,其中“5元两天生存计划”就是其中之一。
据了解,“生存计划”吸引了不少兰州大学的学生,包括兰州交通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城市学院的学生。他们每个人两天只有5元钱的生活费,其他人靠自己用英语和别人交流,寻找就业机会来赚取收入。“当我们对陌生人说英语时,我们经常被拒绝或围观。现在我们越来越厚了。”邓宇轩笑着说道。
通过义卖挣生活费
在这两天里,许多人不理解他们的行为,这让学生们感到沮丧。英语交流有很多障碍,他们两天要用5块钱生活。有些人直接告诉他们不要再鬼混了,放弃吧,但他们还是坚持了下来。5块钱在兰州住两天肯定不够,所以他们提前做了一些手工艺品,在活动中卖给路人。价格由路人决定,所以他们没有坚持。还有表演才艺和卖手工艺品获得的现金和食物,获得的食物是他们的简餐。
卖手工艺品的时候,总有人用异样的眼光看。虽然他们尝试用手机软件和肢体语言交流,但有些人仍然拒绝交流,认为他们是在作秀。学生们说,当然有很多人理解和支持他们。12月21日上午,他们遇到了城关区一位好心的牛肉面店老板,他愿意为他们提供免费早餐。他们感到非常温暖。"那些与他们相遇并理解和支持他们的人使生存活动变得顺利."
“其实这个事件挺有意思的。第一天拿到的钱,除了自己用,都用在了志愿公益活动上。这些钱会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比如早上打扫马路的人。叔叔阿姨买了一份早餐,给养路工人送了一张温暖的贴纸,给交警姐姐送了一份手工礼物,既传递了爱,也锻炼了自己。”邓宇轩说。
拒绝懒散,保持“动力”
生存挑战活动给大学生带来了很多乐趣。他们给遇到的孩子教英语,孩子们会认真跟着他们。邓宇轩说,现在的大学生可能普遍比较懒,在宿舍熬夜打游戏是很多人的生活状态。“我们只想成为与众不同的大学生,保持一种‘动’的状态。这个活动显然对我们的英语口语有帮助。至少我们敢说英语,这让我们更加确信自己的选择。”
“在过去的两天里,我们已经尽了最大努力来生存。不仅我们的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我们的英语口语也得到了提高,能够很好地融入社会,这是我们在学校学不到的。”
邓宇轩表示,为期两个月的“全英计划”还将继续,因为这种类型的活动在其他城市已经很普遍了,希望以后在兰州这样的活动会越来越多。他相信,这样的活动对所有大学生来说都将是一个良性循环。希望更多的大学生敢说英语,“万事开头难”只要敢开始,就成功了一半。
一些教育专家称赞学生的实践活动是一项非常有创意的活动,并希望他们将活动常态化,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桑让实习生卢玲儿甜文/图
编辑:吴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