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曾经说过:“推诿责任,本质就是你人生走向贬值的开始。”
失败后,大部分人都不愿意承认是自己的错,然后把责任推卸给别人。一旦躺在,借口和的温床,看不清现状。落入借口的陷阱,他们往往会切断自己的成功之路。
你的借口/理由是什么?
习惯性找借口,不过是为了自我安慰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人那么多借口?”'s推崇的答案是:“因为我们总想用各种理由掩饰自己的失误,以此逃避现实,退缩在自欺欺人的骗局。”有网友说了自己的经历:
他的公司承担了一个项目,由甲乙双方共同实施.但是由于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同事都被刷下来了。他们回到公司,对顾客破口大骂,指责他们被没收了半个小时。这些人为自己感到愤愤不平,指责客户眼尖,抱怨任务难执行,却从未反思过这种情况是自己能力低下造成的。
明明是自己的原因造成的失败,却不肯承认,还找借口推脱,这样的人绝不在少数:
“考试失败了,责怪老师出题难,其实是自己压根没复习。”
“项目搞砸了,嫌弃同事能力差,实际是自己的工作在拖延。”
“上班迟到,对着拥挤的路段抱怨,现实是闹钟响了又关。”
这些人到处找借口,习惯性地掩盖自己的失败,认为自己对此不负责任。正如社会心理学所说:
人们总是喜欢把事情的成功归功于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对于失败,归因分析是外部的和情境的。
一次又一次地为自己辩护,不是分析结果,而是把原因抛给外界,以为这样可以安慰我们,但可悲的是,当我们经常专注于为失败寻找借口时,我们会忽略解决问题的关键,最终,错过了提高能力的最佳入口,使自己永远停留在失败的情绪中恶性循环,为以后埋下隐患。
热衷找借口的人,往往一事无成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说:我鄙视那些善于找借口的人,因为那是懦夫的行为;我也同情那些善于找借口的人,因为借口是失败的根源。一旦我们用借口代替行动,止步于幻想阶段,不仅错失了做好工作的机会,还会逐渐陷入一无所有的泥潭。
作者李尚龙曾经讲过他的一个朋友的故事。
他的朋友说他从小就有一个当摄影师的梦想。他问他的朋友:“你为这个梦想做过什么吗?”我朋友说:“还没有。”
他问:“为什么不呢?”朋友说:“还没准备好!”
他说:“准备好了什么?”
他支支吾吾的说:“反正要么不做,要么尽力。”
这个朋友觉得自己还不能做到最好,所以连开始都不敢,就这么放弃了。但是任何一个走向成功的人,都不是紧攥着十足的把握开始的,他们只认为开始做,永远比等待观望和犹豫不决更有意义。
tyle="font-size:15px;">他们觉得刚开始的时候没有预想的完美,但经过一遍遍地精心打磨,总会迎来惊喜的收获。 而在尚未开始就要求“做到完美”,只不过是一个自我安慰的借口,它成为横亘在成功与自己之间的一堵墙,永远无法打通。 人最可悲的,是有想做的念头,却把完美作为借口。最后,始终停留在空想的阶段,消磨掉跃跃欲试的念想,活成一事无成的模样。
你的目的是什么?
失败后学会反思,更接近成功
拿破仑说过:“不会从失败中寻找教训的人,他们的成功之路是遥远的。” 总喜欢用借口掩饰失败的人,往往拉长了自己与成功的距离。但如果我们尝试在失败后进行反思,至少有触碰成功的可能。
知乎创始人周源,做了两年记者后,发现这不是他想要的工作,就开始辞职创业。死磕了一年后,因为经验不足,资金不够,以失败告终。 在创业失败后,周源决定动身去西藏,在那段时间,他反思了创业失败的原因:在资金还未到位时,他凭着满腔热情就把工作辞掉,这就为创业失败埋下了隐患;在不熟悉产品走向时,他凭着十足的动力去创建一家公司,这就导致了产品定位的不明晰。他不了解用户的真正痛点,不清楚下一步应该往哪个方向走,变得越来越迷茫。
周源对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然后进行系统性的总结,从西藏归来后,就开始做知乎。 在社区里很多人的喜怒哀乐,他都感同身受,于是把生活中的思考和发问放大,让更多人看见。
在周源坚持不懈的努力下,终于获得了投资人的资金,坚持40天,知乎正式发布上线。一经发布,就有40万人注册使用,不到两年时间,用户就由40万攀升至400万。创业失败,是每一个创业者的人生低谷,但周源在失败后透彻地反思,捕捉关键环节,最终触底反弹,实现了人生的逆转翻盘。
一个人想要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跟反思息息相关。 从之前的失败获取反馈,你能精准看清自己的短板,进而调整错误的行为,规避遇到过的坑;反之,如果你总找借口无视自身问题,那么在下次行动,也会承受愈加沉重的打击,结局注定是失望。大多数的失败,都离不了自身的原因,向内寻求解决方案,将会加速自己的成长。

反思
写在最后
诗人费朗罗说过一句话:“不管成功还是失败,都是系于自己。”
· 有的人成功了,顺理成章把成果收归囊中;
· 有的人失败了,就开始怨天尤人,认为命运独对他不公。
一个人把失败合理化,倚靠在借口的舒适区,能力不仅得不到改进,还冒着下一次失败的风险,把路堵死了, 如果我们用尽心思找借口填补漏洞,刻意忽略根深蒂固的源头,可能也丧失了成功的可能。一味地躲在借口背后,并不会让我们受益良多,反而在下次迎来凶猛的打击,留下永无休止的无助。今天有多少借口,将来就会有多少遗憾。 借口尚可安慰你,可结果不会。
大家都是成年人,把借口戒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