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底,在院长的提议下,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和浙江大学全球浙商研究院组织了一支由10余名教授、20余名博士组成的研究团队,分两批完成了对陆、毛、宗、沈爱琴、李书福、南存辉、创新创业史的调查研究和系列编撰,出版了8本《浙商传奇:书写创新创业史诗》系列图书。
在万向集团调研期间,姜维与卢伟定合影
1
“作为中国一流的管理学院,我们有义务率先响应当前社会和企业发展的需求,推动与一流企业和企业家同行。这个系列的书是一个有益的尝试。”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姜维告诉杭商传媒记者。
尽管平时的工作已经排满了日程,姜维还是挤出时间参与了整个项目。2018年,他写了第一部丛书《鲁冠球:聚能向宇宙》这本书;2020年与刘洋合著第二辑《李书福:守正出奇》。姜维认为,这一系列书籍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反映了管理学者对企业发展和商业逻辑规律的深刻洞察,而不是一般的事件记录。关键是通过故事发现企业崛起背后的深层原因,成为行业领袖,给更多创业者带来启示。
“这个系列的每本书都是由教授牵头,每个研究小组都形成了几十万字的初稿。我们的老师付出了很多。他们要花至少半年的时间投资对企业进行全方位的调研,在企业内部进行大量的自上而下的访谈,收集阅读海量的资料,需要静下心来深入剖析材料。要将学术理论与社会认知相结合,保持楼宇管理创新创业的原创理念。”看到桌上的这套精装书,姜维院长被课题组老师的敬业和无私奉献深深打动。
通过整个课题组和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通过创业者的认真阅读、与创作团队的深度互动、反复磨合、细致凝练、一流学者的深刻洞察、一流记者的写实笔法,这部史诗般的作品最终顺利呈现给大众。该系列丛书高、厚、宽,理论结构严谨,可读性强,是研究浙商最深刻的丛书之一。因此,该丛书一经推出,就受到浙江省商会、浙江省工商联的高度认可,并得到了众多有见地、有深度、有思想见解的读者的高度评价。
在谈及创作感受时,姜维对杭商传媒记者表示:“这套丛书是思想的对话、经验的对话、历史的对话。在写作的过程中,我有三点深刻的感受:第一,优秀的企业家精神是无法模仿的。真正有开拓精神的企业家悟性很高,他们的想法和做法在当时可能已经超过了99%。他们的视角和思维方式非常独特。当然,他们的心智模式和心智模式虽然无法学习,但我们可以了解他们对问题的系统思考以及背后的思维方式;第二,可以开发企业家的智慧。优秀的企业家有开拓新战略的思维和洞察力。作为探险者,他们成功之后,会有追随者向探险者学习和了解他们经营企业的智慧;第三,企业家是普通人。如果进入他们的发展轨道,他们似乎并没有超越普通人的“特殊品质”。他们之所以成为杰出的企业家,是因为他们在平凡具体的事件背后串起了更多的坚持和更多的运气。为此,以优秀浙商为榜样,以名企为榜样,可以为广大企业家提供借鉴和帮助。以上三点的启示,也是这套丛书的价值所在。”
在姜维看来,丛书不仅仅是很多书,而是一种情感的联结。书中的故事勾勒出管理的真谛。书籍的写作和理论的提炼本身正在创造一个新的教育生态。
on-index="0">吴晓波在传化集团调研并与徐冠巨合影留念2
浙江大学社会学学部主任吴晓波负责的《徐冠巨:勇立潮头》一书,耗时2年完成,是整个丛书项目中用时最久的一本。吴晓波是位学术严谨且要求极高的学者,但此次“延期交稿”却另有隐情,且原因竟然是“我与徐冠巨相识多年,反而很难下笔”。
吴晓波教授与徐冠巨先生相识已近20年,十几年前他们曾共同指导过企业博士后,一起在浙江大学做过讲座和与学生的对话。由于有这样的缘分,吴晓波下决心带领课题组撰写一本关于徐冠巨先生的书时,是信心满满的。可是,随着访谈的深入,吴晓波越来越感到不知从何处下手,因为故事实在太多。
课题组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对书的主线进行梳理。“这本书我们反复修改了七、八稿。随着在传化集团近两年的扎根式资料搜寻和访谈,课题组不断更新、加深和提升对企业与企业家的认知,同时也打破了之前按企业发展阶段搭建的内容框架。经过不断推敲、梳理、提炼,最终我们发现了一个始终贯穿传化集团发展的‘遗传密码’:一个由三条曲线所构成的‘三螺旋体’。”吴晓波向杭商传媒记者介绍说。
从小化工起家,一步步成长壮大为一家大型智联的多元化产业集团,传化集团整个发展过程,都显现出由“沙地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做时代的企业”这三条曲线拧成的“三螺旋体”在新时代下所具有的巨大潜力和前景。课题组用近两年时间细细打磨,用故事为载体,深度挖掘企业管理逻辑,将企业家智慧和管理系统性的内容进行整理提炼,力图把精心梳理的“三螺旋体”更清晰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这本书不像是人物传记,它更像是一个管理案例。我们希望通过徐冠巨这个人物的领导力、领导风格,展现企业领袖的精神世界。同时通过‘三螺旋体’,清晰展现出他的企业家素养、管理理念和管理体系。相信发生在徐冠巨这样杰出的民营企业家身上的故事,能对更多的企业家产生健康的力量。”吴晓波如是说。

魏江、邬爱其在娃哈哈集团调研时与宗庆后合影留念
3
作为整体项目的具体负责人,2018年,浙江大学全球浙商研究院副院长邬爱其撰写了丛书第一辑《宗庆后:笃行者》,2020年与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章重远合著了丛书第二辑《南存辉:行稳致远》。
除了撰写书稿外,为了让丛书能够获得更大的社会影响力,邬爱其还承担了大量的外部协调工作。“这个项目还是充满挑战的,在各方面条件限制下,为了让项目影响力最大化,我们除了自身努力将作品打磨好以外,在合作伙伴的选择方面我们也做了许多尝试和努力,这个工作量也很大。丛书项目是一个体系,包括书籍撰写、出版发行、项目传播、线上线下活动等。比如在众多出版社中,我们最后选择了与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合作,并邀请对方高管团队来杭,召开专题会议定位丛书,包括书的出版、发行、宣传配套等各方面相关事宜;与国家级媒体深入探讨合作,与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持续对接;举办丛书发布会和读书会等活动。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希望可以借助各方力量,打造一套有价值、有影响力的畅销书。”在接受杭商传媒记者采访时,邬爱其表示。
在向杭商传媒记者谈到对项目的感受时,邬爱其说:“我认为这个项目很有意义,通过书籍的撰写,加深了我们与企业之间的了解,丛书项目不仅仅是一个学术研究,对校企建立联系、增进信任、发展合作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4

陈凌在方太集团调研时与茅理翔、茅忠群合影留念
《茅理翔:创业式传承》一书由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陈凌负责撰写。虽然该书是2018年开始策划的,但陈凌团队2008年就开始关注方太集团,多次开展访谈和研讨活动。2014年,团队开始对方太集团进行深度调研工作。2018年,学院在组织这套丛书时,陈凌选择了方太集团作为撰写对象。用他自己的话说:“这种企业,深入研究起来让人很踏实。”
“我需要说明一下,《茅理翔:创业式传承》这本书虽然主人公是茅理翔先生,但其实写的是茅氏父子两代人创办方太的过程,所以茅老(茅理翔)和茅董(茅忠群)是‘平番’,都是这本书中的男一号。”陈凌用幽默的语言介绍该书。
陈凌选择了两代人共同创业创办方太这一视角,来刻画改革开放40年民营企业的成长发展。多年来的持续跟踪与研究,让这本书具有更长的历史跨度,书中不仅有茅理翔的出身、家庭背景等内容,甚至还有茅理翔的爷爷和父亲经历的描述,使读者能更清晰地看到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在中国经济中所起的作用,可以说这本书是中国近代民营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课题组除了赋予这本书故事性、可读性外,还利用对企业和企业家成长的理论观点,对创业式传承进行概括及其过程中的阶段分析,帮助读者更好的从方太个案中,吸取更多具有普适性的规律和经验,为更多的民营企业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宝贵经验。我认为学院组织大家做这件事情,为著名浙商树碑立传并总结他们的经营智慧,非常有价值。”陈凌如是说。
5

王世良、许小东在万事利集团调研时与屠红燕合影留念
早在2011年,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王世良就走进万事利集团,开始深度接触这个企业,探索沈爱琴创办万事利的成功之道。此次王世良牵头与许小东教授合著丛书中《沈爱琴:丝路勇者》一书,他们将其视为进一步深入认识沈爱琴及其创办的万事利集团的一个好机会。
王世良告诉杭商传媒记者:“本书并不仅仅是单纯记录一个杰出企业家的创业辉煌,我们更希望能够还原到改革开放的历史之中,深刻解析一个有着伟大企业家精神的人、一个勇敢者的典范——沈爱琴,她的创业历程和创业成就中的深层密码。”
为了真实、客观、准确地诠释沈爱琴的企业家精神,课题组深入万事利集团,深度访谈了与沈爱琴在不同阶段工作、生活相关的各方人士,掌握了大量的资料和素材。
在调研之前,课题组有一些共同的问题:沈爱琴女士如何将一家濒临破产的乡镇绸厂打造成了全国乃至全球知名的丝绸品牌?为什么她能够领导企业在巨浪冲击中持续向前?她有哪些过人之处?随着调研展开,课题组不约而同地走到了所有问题的出发点——创新创业精神。“我们没有从理论角度去定义创新创业精神,也没有刻意搜索证据去证明某个假设,而是从沈爱琴的思想和行动中寻找关键特点。沈爱琴用一生的经历证明了创新创业是属于勇敢者的事业。她是当之无愧的勇者,这也是我们将书取名为《沈爱琴:丝路勇者》的原因。”王世良说。
6

窦军生在横店集团调研时与徐文荣合影留念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MBA教育中心主任窦军生关注和研究民营企业十几载,在他看来, 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民营企业不仅实现了从0到1的跨越,更实现了从1到N的飞速发展。无论从历史观的视角还是以全球化的视野来看,这都是值得深刻记忆和深入研究的一段历史。因此,当学院提供机会参与记录知名浙商创业发展的风雨历程时,他毫不犹豫参与其中,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为人们了解这段历史、记住这批传奇企业家们,做出贡献。
窦军生在分享横店调研感受时说:“非常幸运能够有机会参与横店集团的实地深度访谈调研,并与施杰合著丛书中《徐文荣:三农赤子》一书。在对横店集团的调研过程中,有四点让我感受极深:第一,也是最直接的来自感官的体验就是——惊奇!真不敢相信眼前这个‘都市范’十足的现代化城镇是在资源极度匮乏的穷乡僻壤中通过‘水炸油条’创造出来的;第二,在横店随处可见的影视城景点,仿佛是一幅浓缩的中国历史画卷。同样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一切都是在没有任何历史和自然资源禀赋的情况下,完全靠想象力和创造力‘无中生有’打造起来的;第三,横店集团在发展过程中不仅吸引了大量外地人才,更是吸引了大量当地人才的回流,他们都对横店有着高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横店走出去的人才更是以回来建设家乡为荣为傲,这一点非常值得后发地区在迎头赶超途中学习借鉴;第四,徐文荣是横店奇迹的缔造者和引路人,他在横店集团创业发展过程中一直坚持走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充分体现了他敢为人先的魄力胆识和企业家精神。步入耄耋之年的他,仍然在坚持描绘和追求着新的‘大康理想’,让我们不能不对这位已将使命感和责任感融入血液的‘农民企业家’心生崇敬!”

朱原、邬爱其、章重远在正泰集团调研时与南存辉合影留念
目前,《浙商传奇:书写创新创业史诗》系列丛书(第二辑)4本书已经正式出版。浙江作为民营经济的发源地,它的发展史也是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史。浙江是改革开放的先驱地,民营企业家是经济奇迹的重要创造者。因此,把浙商40多年的创新创业历程通过企业家创新创业史的形式记录下来,并从学术和理论的视角来深度观察这段历史,让后人理解1978—2020年的40多年间,中国是如何创造人类发展史奇迹的,从而更好地走向未来,为浙江、为中国也为全世界做出应有贡献,这应该就是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和浙江大学全球浙商研究院坚持推动该项目,教授和学者们团结一致、不计报偿、全身心投入该项目的原因所在。
(原标题《浙商传奇系列丛书背后的故事》。编辑 袁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