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青年旅社的目标市场 客栈创业计划书1000字

在这里,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人来来往往,遇见五湖四海的人,聆听五味的故事,是青旅最迷人的特色。

早年和B&B一样,青年出行的关键词无非是:主人情怀、丰富的公共空间、温馨的非标服务。

然而,也有不同之处,比如说,青旅超强的社交属性。

当B&B一夜之间成为最炙手可热的网络名人和资本竞争的宠儿时,青年旅社并没有齐头并进。

它依然保持着年轻文艺家般的调性:孤傲、小众、陌陌,只表现出对好朋友的热情。

潮水退去后,交易者从B&B淘金的美梦中醒来,但冷静的观望者在碎石中发现了一个新的目标,具有社交功能的——青年旅舍。

如何对青旅的社交属性进行深度而有效的挖掘?

传统青旅经营者应该怎样走出经营困境?

90、00后喜欢的青旅是什么样的?

冬季杭州满觉龙附近的雪景

在杭州四眼井旁,宏伟的王兴秋青年旅舍已经运营了三年,客户非常稳定。所有主要平台的流量都位于头部。去年他的汪星球青旅在去哪儿平台创下了一个月1800+间/夜的记录。

他说,有来自青年旅游村和度假村的不同游客群体。CYTS的顾客主要是背包客、年轻人等。而且入住时间普遍较短,而且长期入住的客人不能把CYTS当成度假目的地,交通方便,位置优越是青旅的关键。

那到底青旅选择什么样的地方才好?

第一:交通便利的地方。

在统计了网上几十个青年出行的评价后,《滚女》发现,青旅的评价分数高低和他们在火车站的距离是正相关的。“从火车站下车,如果换乘多辆公交车,下车时必须通过地图导航。”.还没来得及签到,就已经是体验差评了!」

第二:淡旺季不是很明显的地方。

目前,虽然青年出行空间业态越来越多,青年出行收入来源多线发展起步,但最重要的还是床位租赁,单人床涨价空间有限。指望几个月的旺季,几乎不可能让青年队活下去。

要保持稳定的客源,就要有稳定的客流,景区不可忽视。大到各种4A/5A景区,小到一条小吃街(在吃货中占比很大),小到一个娱乐活动场所(比如少数民族泼水节举办地)。

>贵州苗寨


又或者一个城市的交通枢纽:比如贵阳和兰州。


这两个城市本身并不是旅游城市,周边一百公里之内也没有重要的景点,但是它们却都是本省最重要的交通枢纽。(贵阳几乎可以说是贵州唯一的交通枢纽,每一个去贵州的人无法避免的先到达贵阳,贵阳也就成了一个强大的流量入口。)


第三:客流在所选位置待的时长久的地方。


乌镇夜景


看起来古镇是人流量很大的地方,但是古镇真的不适合青旅。


——汪星球青旅创始人壮壮


为什么古镇人流那么大,却不是一个好地方呢?因为游客一般只会在此待一天!这是所有古镇的痛点,也是为什么目前古镇要通过各种设施以及活动,来延长游客在古镇所待时长的源头。


汪星球也曾在乌镇开了分店,但是前不久刚刚转让了,壮壮说:「若要开分店,运营团队管理太重要了!」


「我马上要开连锁了,以后我们有缘再见,」那一年还在上大学的小虎走川藏线,第一次住进了青旅,住进了登巴客栈,离开时,老板和他说,登巴即将开始第二家了。


登巴客栈,发家于川藏线,起源康定,主要布局在川滇黔藏等地区


伴随着318国道沿线旅游业的发展而兴盛,登巴沿着川藏线,一路到了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并开拓了日韩、东南亚海外市场。


他们的发展速度在青年旅舍行业里,绝对是一骑绝尘。也是除了YHA(Youth Hostel Association青年旅舍联盟)之外,中国最大的青年旅舍连锁了!


「我们也想升级一下店里的情况,但是我待的不久,可能再过几个月就要离开了。」


杭州某一家登巴的大厅还缺个空调,店里几台风扇呼呼的摇着头,店长一边看着空空的天花板一边无奈地说。夏天蚊虫多,店里甚至还没来得及采购花露水。


大家只看到了登巴在一个个城市落了根,但是文艺和隐患同在。(登巴客栈有自营也有加盟,导致各店参差不齐。)


所有人都羡慕青旅老板以梦为马,随处可栖,但是经商这条路,没有理想国。店多了,管理和运营就成了重中之重。


目前青旅的营销基本上依靠OTA平台,自身的营销实在有限。来青旅从业的人,多少都带着点文艺情怀而来。


但是褪去情怀后发现,这也只不过是一份工作,需要的是规范和约束,加之行业工资水平低,于是他们满腔热血而来,又失望离去。店长的流失率太大,人员管理、团队培训成了做青旅连锁重点要突破的枷锁。


广州登巴第二店,图片源于网络


早已经工作多年,从事金融业的小虎现在早已不是当年的那个穷学生,但是这次出游,依然选择了登巴留宿。


「作为老牌青旅,我想登巴可以变得更好。」看着他默默在大厅敲着电脑,总觉得有一天老板会突然出来和他说:好久不见,小虎。


成都追梦青旅


我们为什么旅行?——只有我经历过的世界,对我来说才是有意义的存在!


青旅的客人群体遍布学生、创业青年、设计师和自由职业者。比起一夜安睡,住在青旅的客人们更像是在尝试一次社交上的冒险。


有在的solo间


上海有在的solo间,一个个好似小型集装箱的房子散落在一楼,黑白红蓝绿,或高或低。他是个人感最强的空间,关上门就可以独享一个世界;这又是社交味最浓的空间,有趣的朋友都在周围,好吃好玩的就在身边。


一起一起集市活动


一起城市探索来个city walk、组个陌生人饭局,拉着拉杆箱开始摆市集……打破公共空间与用户之间的壁垒,让每一个孤独的人都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


升级后的青旅,除了在用户体验和住宿环境上面的极致升级之外,可谓在社交上下足了功夫,公共空间的升级打造也成了团队的重心。


房租的上涨,人力成本一年年提升,靠单纯的卖房,青旅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青旅公共空间的商业挖掘成了卖房的第二大事。


空集


空间自带的咖啡酒吧、潮牌买手店(或者丽水爷爷家特产店),空间里举办的各色收费社交派对,空间拍摄业务,对接户外组织,由专业户外组织进行线路制定与行程的执行,苏州一起一起青旅一楼的商铺出租……


足够的公共空间,为创造其他收入提供了各种可能,各种业态也为旅客提供了各种便利,毕竟来都来了,玩得开心最重要!


从互联网爆发式生长到现在,无论哪一个行业,我们都发现了一个问题:获取流量越来越难,成本越来越大。那么:


该如何打造社群?


除了增加流量?


如何增强会员黏度?


自发众筹的五角场店设计效果图


去空集的时候,他们正在自发的在做一个小众筹,在前台放了一个大大的海报,扫描二维码进群参与。7500元,就可以成为下一个五角场店的一份子,没想到想参与的客人太多,阻挡不了大家的热情,只能限定一人一份。


本来只是想做个小众筹,让旅客们有参与感,没想到,却因此打造了社群基础。无论是通过平台众筹,获取宣传流量以及共建人资源,还是自发的组织一场针对旅客的小众筹,众筹似乎天然有着符合现代互联网社会的社群玩法,也是获取高粘度会员的一个新选择。


除了众筹,和第三方平台长期合作是一个省心省力的办法。


做青旅,如何使住客获得更好的体验离不开活动的加持,如果每一场活动都需要运营团队亲自操刀策划,在无形之中增加了成本,第三方专业平台的进入,再减少青旅团队负担的同时,还能带来他们自身的高粘度会员,青旅的客人和第三方平台的会员都相互成为了对方潜在的粉丝。


中高端酒店,如网易云亚朵酒店、知乎酒店、有在酒店,费尽心思玩跨界,调动起所有刺激感官来打造社交;


升级版本的青旅,如一起一起、空集、微流,在优势跑道上换好了更精良的装备,沙龙、集市、课程,小众旅行线路……


社交,是青旅的最大优势,遇到志趣相投的人,社交的时长和质量都会无限蔓延。


我们一路走来,所求的,不就是能够会心一笑的同路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