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创业板活跃,创业板指数上涨5.13%。接受《中国基金报》采访的不少私募投资者认为,反弹与市场情绪和个股投资价值有关。对于创业板的走势,大部分私募投资者认为,未来创业板内部将出现结构性分化,业绩上升、估值合理的行业龙头将获得更多机会。
多因素合力促创业板反弹
私募认为,创业板上周的表现既有市场情绪等短期因素,也有个股去估值后显示投资价值的原因。
格雷投资总经理张克兴认为,反弹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2015年6月至今,创业板很多股票大幅下跌,部分股票具有投资价值;二是近期IPO收紧,供给减少,缓解了创业板的压力。
巨峰资本总经理余爱斌认为,反弹是由于近期整体市场情绪较好。但创业板只是阶段性表现,市场主线依然是蓝筹股。
木易资产投资总监朱健表示,乐视复牌耗尽,成为创业板在交易层面短期表现的催化剂。
上海一位大型私人投资经理认为,反弹与市场偏好的延续有关,而与板块无关。创业板成长为行业龙头,公司业绩加速或反弹;再者,沪深300的估值上升,使得创业板的相对估值达到历史低位;最后,一些基金从周期股中出来配置创业板股票。
不过投资总经理范认为,这次反弹类似于去年三季度的反弹,也是快速下跌后的技术性修复。快速上涨的股票是相对便宜的股票,机构持股较少,跌幅较大。整体来看,上涨品种的产业趋势不太明朗,机构参与比例不高,市场两极分化将加剧。
绩优中小股票到了布局时点
对于中小股是否已经到了布局的时间点,兴石投资首席策略师刘珂表示,目前的基本面情况并不支持市场风格全面转向小盘股。但未来市场对大盘股的偏好会逐渐减弱,对蓝筹股的偏好有望继续加强。创业板业绩好、估值低的公司股价有望表现,可能会出现以业绩为主、价值投资、缓慢上涨的结构性慢牛市。
范对创业板并不悲观。他认为,如果大蓝筹股没有利润增长的支撑,那么价值重估的空间就会越来越小,而如果小盘股在估值过程中能够保持业绩增长,那么市场在某个时点就会出现大的转折。
张可兴的观点相对中性,他认为影响创业板走势的长期因素是基本面,即企业业绩增长率与估值的比较。如果未来两三年业绩增速远超当前市盈率,可能会反弹甚至反转,否则会继续波动,消化高估值。
余爱斌表示,创业板的估值还没有达到历史低点。“未来在IPO市场发行、监管加强和市值管理的影响下,创业板的估值将大幅下降。”
上述上海私募投资经理表示,创业板虽然有一波增长,但市场风格很难完全转向创业板。估值合理、行业领先、至少表现自下而上的股票将表现出色。
布局不看板块更重基本面
记者发现,现在私募更注重基本面,估值和业绩匹配的创业板公司也会配置。
木易资产投资总监朱健表示,目前部分仓位已经投资创业板股票,主要逻辑是业绩增长与(港股00001)估值的匹配度,不太关注主板或创业板。
刘珂认为,在当前的市场风格下,选股应该遵循更多的基本面因素,而那些估值合理、盈利能力强、现金流充足、发展良好的股票
仓位在低估值蓝筹股,也会关注一些好的成长股。”易同投资合伙人、投资副总监朱龙洋表示,创业板整体估值有点贵,但也开始出现分化,有些公司消化估值、基本面修复好转,有一定吸引力。目前自下而上去看优质公司的估值还不够便宜,所以布局不多。
范迪钊表示,目前配置整体偏成长,坚定看好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成长趋势确定,未来空间很大。
8成创业板公司业绩预喜
私募称投资关键看长期回报率
中国基金报记者房佩燕在已经发布2017年业绩预告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中,八成公司业绩预喜。与此同时,经过两年多的调整,创业板估值水平已回落至历史低位。私募人士认为创业板可能出现结构性行情。
数据显示,截至1月26日,创业板716家上市公司中,有355家发布业绩预告,其中业绩预增的有284家,占比80%。根据光大证券(港股06178)测算,2017年创业板(剔除温氏股份、乐视网)业绩增速约22%。而此前创业板的业绩增速呈现持续下滑态势,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增速由2016年一季度的61.08%降至2017年半年报时的6.15%。
与此同时,创业板指数估值也降至相对历史低位。截至2018年1月26日,创业板指数整体估值水平为41.8倍,大幅低于创业板指数2016年6月发布以来平均58倍的水平。
由此,不少私募判断创业板将出现结构性行情。星石投资首席策略师刘可认为,创业板可能是结构性行情,估值和真实业绩匹配的公司股价有望上涨。格雷资产总经理张可兴表示,10%有很强业绩支持并维持高速增长的股票会持续走牛,其余的未来表现仍难有起色。
兆天投资范迪钊认为创业板今年有可能出现均值回归。“虽然在产业层面还没有找到明确的标志,能否拐头往上还需要观察。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就是创业板盈利增速的基数在往下移,创业板的有利因素在慢慢出现。从这个角度来说,今年有可能出现另一个方向的均值回归。”
不过也有私募表示创业板的估值和业绩还不能完全匹配。易同投资合伙人朱龙洋告诉记者,从他们的调研情况来看,虽然个别创业板公司质地和经营状态都不错,但估值还是偏贵。
聚沣资本总经理余爱斌也指出,短期业绩波动意义不大,而且也不能以过去几年创业板牛市泡沫期间的平均估值来判断目前估值的高低。从绝对估值角度来看,创业板估值还是偏高。
上海某大型私募投资经理指出,目前创业板估值和业绩的匹配性与银行地产相当,但市场增量资金更偏好大白马,创业板行情还不能确定。
多位私募人士表示,现阶段更适合通过业绩指标去寻找创业板的优质标的。
私募较为认同盈利增速的持续性。范迪钊认为盈利增速是重要指标,“如果盈利增速能够维持,并出现向上的拐点,这些股票是可以关注的。”
余爱斌强调不能简单参照单一指标,要结合公司性质,也要看增长性和确定性,或相对蓝筹股有超额的收益率。“举例来说,现在银行股大部分估值1倍PB,每年净资产收益率有12%~15%,买银行股每年的回报率超10%;而创业板股票30倍的估值,业绩成长性不确定的话,每年的回报率只有3%或5%,没有投资价值。但如果说公司成长性比较确定,未来有30%的增长空间,收益率明显超过蓝筹股,这时就有了投资机会。”
刘可表示PEG是选股的一个较好指标,PEG=PE/(未来2~3年每股收益增长率*100),这个指标综合了估值与盈利两大因素,PEG值越低,股价被低估的可能性越大。
张可兴称选股要看企业长期发展空间、企业护城河、管理层、企业文化,最后看财务是否比较稳健。创业板中一小部分企业已经到了布局时点,但价格还不是特别便宜,只能说在这个价格买进去可能不会亏钱。
本文源自中国基金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