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对创新创业的认识1500字,天府创新创业

成都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新华网成都4月26日电(李杰、钱)成都四月温暖,春天的气息带着希望。

那是周末一个凉爽的早晨。6点32分,成都天府软件园人来人往。他们或者三人或五人一组讨论前一天晚上的设计方案,或者计划今天参加哪些创业沙龙。他们都带着自己的创业梦想选择留在这座城市,成为安逸的“融券人”。

在成都,不仅是天府软件园的创业场,还有无数从清晨就热闹起来,到深夜依然灯火通明的地方。每天,一年365天,这座“创业之城、梦想之城”播放着许多梦想成真的故事。

这里是相机软件Camera360在全球拥有近6亿用户;

在这里,中国最大的体育社交场APP——成长起来了;

国内外有很多领先的手机应用,比如卡车帮、医学会、小麦学院;

在这里,我们孵化了《银河帝国》《斯巴达之战》《斗斗斗堂》《带兵梦江》《朝天宫高清》等月流量过千万的手机游戏产品.

创业的路上没有失败者,只有勇敢的人。而每一个有创业勇气的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每一个故事都孕育着成都“双创”的新能源。

成都天府软件园:中国软件名城的产业名片。

在这里,有最给力的“双创”品牌

2015年2月8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创业盛会在成都天府国际金融中心举行,首届“创业天府精荣汇”揭牌。作为“创业天府精荣汇”创业梦秀的首个路演项目,成都瑞力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口袋家”创始人冯睿通过“精荣汇”平台拿到了首笔融资款。现在,公司在广东成立了分公司,正式版的“口袋家”已经发布上线。“参与‘创业天府精荣汇’,让我们加快了许多计划,而‘口袋家’也将迎来开业以来的订单高峰。”提起这个平台,冯瑞充满了感慨。

通过“精荣汇”,无数像“口袋家”——“车站”这样的新项目一举成名。这些“草根”创业项目站在“精荣汇”的平台上发声创业,用实力和激情证明梦想,受到各方欢迎。在成都,每个月至少有一次这样的活动。

2015年初,成都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并将其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双创”的总体抓手。发布成都“创业天府”十年行动计划,建立“精荣汇”系列品牌活动。“创业天府精荣汇”为创业团队、创业企业、投资人、创业导师搭建了对接平台,实现了“知识型”与“资本型”的高效对接。“精荣汇”品牌活动涵盖一个主活动和三个系列活动,如创作享受会、训练营、精荣北创业大赛等。市领导、大学校长亲自站在青年创业团队的讲台上,企业家、投资人、创业者现场交谈。

截至目前,成都已举办19场主活动、100余场精融汇系列活动,开展创新创业活动1200余场,参与人数超过40万人,推动近300家创投机构与6200多家企业、团队对接,获得参与项目意向投资100多亿元。不仅在成都,还在硅谷、波士顿、中关村等地,让成都的制造者拥有全球空间和视野。

成都高新区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在这里,有让创意无限飞翔的空间

明亮的落地窗,小资产阶级的咖啡吧,文艺榻榻米,甚至微型电影院……这样舒适放松的环境很难和孵化器联系起来。这是钻头

于成都高新区的“侠客岛”联合办公室。除此之外,这里还提供前台服务、会计服务、营销推广、融资辅导等企业所有需要的标准化服务。


“将office和coffee结合,工作之余彻底放松,让创业者能在这样的环境下碰撞无限创意。”这是侠客岛联合办公室CEO王宏波的创始理念。


侠客岛2015年3月在成都创立,是我国首家以“联合办公室”业态命名的企业。目前,已从成都拓展到北京、上海、重庆等地,2016年,侠客岛将完成全部1.5线城市布局,届时,其在成都运营的总面积将达2.5万平米,成为成都市运营面积最大的新型联合办公式众创空间。侠客岛联合办公室正代表成都名片走向全国。


“也许中国真正的硅谷不在中关村,而在成都,我相信成都的潜力。我很看好成都成为中国创新第一级,我相信这片沃土会培育出像阿里一样的企业。”对于未来的发展,王宏波信心满满。


十分咖啡、蓉创茶馆、交大创客空间、明堂青年文化创意中心……2015年,成都10家众创空间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管理、服务和支持体系。它们背后的青年创业者们,在支撑同路人“双创”梦的同时,也成全着自己的梦想。


2016年4月14日,《成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2.0版》正式发布,指出成都将着力打造3个众创空间引领区、M个集聚区及N个专业特色区,拓展创新创业新空间;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轨道交通、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现代农业、文化创意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布局发展专业化众创空间。越来越多“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正孕育勃发的力量,等待有勇气的人来蓉追梦。



“菁蓉汇”活动。


在这里,明知创业不易也甘愿坚守


对于每一位创客来说,创业之路无疑是艰辛的。出生在自贡荣县的朱珠,因为创业,漂流轨迹从成都到北京到珠海,最终让他落定的还是成都。“北漂”中项目的一次次流产和贬值让他倍感失落。而这时成都的人才政策向他敞开了怀抱,带着自己的创业团队,他回到故乡开启创业的第二人生。


创业之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在成都创业的日子也曾经历漫长的瓶颈,但朱珠始终选择坚守。“成都的创业成本低,人才也很多,就高校来说,川大、交大、财大在全国排名都很靠前。成都的文化包容性非常强,聚集了全国各地的人。异地的人来到成都,不容易感受到排他性。”谈起这个城市,朱珠感到庆幸。


迎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作为中国西南重镇的成都,颁布了若干含金量十足的创新创业支撑政策:全市设立总额不少于20亿元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对国际顶尖人才中获诺贝尔奖等世界知名奖项来蓉创新创业的,给予最高5000万元的综合资助;市县两级构建规模不少于100亿元的各类金融扶持基金……2016年2月刚出炉的“成都人才新政十条”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扶持力度走在了全国前列,展露了成都对创新创业人才的满满诚意。


“我们要把成都打造成这样一座城市,大家宁肯在这里蓉漂也不愿意离开成都。我们的创业者、大学生,即使身无分文,也要坚守在成都,等待创业机会。”在首场“创业天府·菁蓉汇”上,成都市人民政府市长唐良智的这段话仍然让创客们记忆犹新。


回顾成都2015年以来的“双创”之路,满是荣耀:


2015年5月,清科集团发布报告,称国内创新创业已形成北京、上海、深圳加武汉、成都“3+2”格局;


2015年7月,阿里研究院等机构联合发布报告,提出“中国硅谷”将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广州和成都六大创新创业城市;


2015年8月,《财富》杂志将成都列入“2015年中国十大创业城市”;


2015年11月,成都举办全国首个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30多个国家、150余家投资机构参与并形成《全球创新创业成都共识》。2016年6月,成都将为全球呈上一场规模更大、层级更大的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力争打造“国际性、“国际化、国家级、成都牌、永久性”的全球创新创业年度盛会。


成都,从来不乏创新创业的因子。一年365个夜晚,无数小屋子里的灯光仍然伴着创业激情整夜地闪烁着,无数孕育发展新能量的故事也仍持续上演着。这座城市正探索“双创”的“成都模式”,全社会创新创业效益已经逐步显现。成都不再仅仅是个因为美食和悠闲以及小资让你“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这里已成为一个“孵化”创业奇迹的地方。她那势如破竹的“双创范儿”,正在令它成为“创业之城、圆梦之都”的“中国硅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