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农民工返乡创业倣什么好,农民工返乡创业资金问题

11月19日,全国新型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在南京开幕,吸引了5000多名创业型新型农民和1000多家创新型新型企业参展。

据悉,到2019年底,以大学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科技人员为代表的创新型返乡创业人员将超过850万人,以“田秀才”“乡土专家”“乡村制造者”“技术工匠”为代表的农村创业人员将达到3100万人,将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磅礴力量。

然而,许多“乡镇决策者”也反映,返乡创业仍面临项目选择不畅、土地获取渠道不畅、融资难、人才招聘难等瓶颈。如何完善“人地财”的扶持政策?

在本次发布会上,农业电视网记者采访了新一代农村创新型企业家代表,与我们分享了他们的经验。

01

提供1000个就业岗位,带动2万户农户参与种植

百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董建国向我们介绍,他们自主研发生产了红竹荪、冬虫夏草、白蚁、桑黄、羊肚菌、天麻等10多个珍稀品种。以“公司合作基地农户”和“科技服务”为经营理念。

在生产过程中,每年可消化秸秆20-25万亩,畜禽粪污40-50万头,全县旱厕改造项目后期所有粪污均可无害化发酵,可提供1000多个就业岗位,直接带动2万多户农户参与种植。

同时,为贫困户和农户量身定制了三种扶贫模式,通过工作模式、蘑菇房承包模式、股份分红模式帮助农户脱贫增收。

并且通过生态循环产业,不仅解决了秸秆焚烧和畜禽粪便处理的问题,还大大提高了秸秆的利用价值和利用率,减少了环境污染,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它对促进农业产业升级、解决农村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

02

从小作坊到大企业,他靠什么?

来自安徽子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范子山,在家乡创业22年,从最初的小作坊逐渐发展成为大企业。这22年他是怎么一步步走过来的?

1997年回到家乡后,开始以车间模式生产红薯淀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进步。但是,由于这种作坊模式只能生产粉丝和粉条,而且简单深加工,科技含量不高,所以为了企业更好的发展,有必要向高科技发展。

于是他和大家一起成立了安徽省唯一的“淀粉技术研究中心”和“淀粉行业协会”。

至今已获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制定甘薯淀粉及面粉包装加工业企业标准3项,获省级科技成果2项,获阜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太和县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专利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广泛应用,使得他们的产品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了决定性的优势。带动当地农民脱贫增收。

03

收入最多增加10%

倍,他们如何卖柚子?


返乡创业者带来的不仅有新思维,还有新技术和新模式。


四年前,重庆柚美时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几个合伙人靠着打拼出来的500万在重庆市市级贫困村垫江县高峰镇红星村,开启了第二次创业之路,从事垫江晚柚规模种植、深加工桑葚柚子酒、文旅采摘产业。


整村全面开启“老百姓土地入股、政府产业资金扶持、农业信贷资金助推”新模式,带动老百姓实现了增收致富。


他们走“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供、销分工合作之路,举办采摘节,品牌推广。与300余农户签订‘三年订单协议’,将鲜柚从每个2元提升到10-20元,农户增收翻倍,企业实现上千万的销售业绩。


目前,这里已建成‘田园综合体’千亩宜机化示范区,将打造酒庄田园,拓展观光采摘,促进晚柚产业融合发展。到2020年,柚美时光实现年销晚柚2万吨、果酒1万吨、接纳休闲体验15万人次,企业营业额突破6亿元的阶段性目标。


为带领农民增收,社会资本应主要从事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中间的种养环节要尽量留给农民,并以订单、品牌和资本为“黏合剂”,带动广大农户进入产业链,更多分享增值收益,成为联农带农的“自家人”。社会资本投资乡村,既要输血,更要造血。要加大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力度,给农民创造更多就业发展机会,带领他们见世面闯市场,不断提升素质能力



编辑:李众


责编:康轩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