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牛根生的故事 伊利创业故事

如果你对中国企业家有所了解,你会发现很多企业家自己都是从知名企业走出来,选择自己创业。比如素有“互联网黄埔军校”之称的搜狐,已全面崛起为9家企业创始人,其中3家已成为国内知名视频网络的创始人。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国内乳业巨头伊利集团副总裁牛根生。41岁被踢出伊利董事会后,他筹集了200万元,带着一群好兄弟东山再起,创立了蒙牛集团。现在蒙牛集团市值1380亿元。很难想象它的创始人曾经只是一个牛郎。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或许是牛根生最好的写照。在他的一生中,他经历了三次风风雨雨,最终成就了自己。如今,当人们提到中国牛奶时,他们应该会想到伊利蒙牛。这样的国民度间接验证了牛根生的成功。

接下来,姜老师将带大家看看牛根生传奇人生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从放牛娃到集团副总裁

牛根生,1958年出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当时的中国远不如现在发达,法制建设存在漏洞。因此,牛根生出生后不久,就被生活所迫,被亲生父母以50元卖给了养父母。

牛根生的养父母养牛为生。牛根生从小就和养父一起养牛,早上四点就起来和养母一起扫街。这一扫就是五年。更令人遗憾的是,牛根生只有14岁的时候,养母就去世了。1978年,牛根生才20岁,养父已经不在了。

至此,他成了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儿。即使在中国很多出身贫寒的白手起家的企业家中,牛根生的童年也特别可怜。

养父母相继去世后,牛根生继承了父亲的生意,成为呼和浩特大黑牛乳业厂的一名牛工。

养牛五年,牛根生终于等到了机会。当时伊利的前身呼和浩特回族奶食品厂扩大招生,牛根生成为洗瓶工。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牛根生每天都是先来后走,努力着,努力着。即使刷瓶子,他也从不松懈。

牛根生的努力为他赢得了一个又一个机会。半年后,他被提拔为考核组组长,后又成为科长、车间主任、副厂长、厂长,并一直担任生产运营副总。

也许你会认为牛根生是幸运的,毕竟他还是得到了这样的机会进入伊利。而且我觉得伊利洗瓶的人很多,只有牛根生成了亿万富翁,这是绝对的

对不只是靠运气能做到的。牛根生的努力和坚持,才是他成功的基础。


惨遭开除,重头再来

做了八年的生产经营副总裁,牛根生对伊利的奉献是无可辩驳的。1987年,伊利想做雪糕,牛根生四处求教策划人,没日没夜的做产品调研,最后的成果是伊利雪糕风靡全国,成为中国冰淇淋的第一品牌。而牛根生在那一年负责的区域贡献的销售额占整个集团的80%。


而作为第一功臣的牛根生却没有得到优待,反而在次年突然被免职。这其中的缘故大家并不清楚,而多年后,已经成为蒙牛董事长的牛根生对这段往事也不愿多说,只是感慨到:"我在伊利干了16年,我最好的年华都留在了那里,我在那里流过的泪,淌过的汗,洒过的血都太多了。"


怀抱着无限遗憾,被免职的牛根生离开了伊利,当时他41岁。


牛根生去了人才市场找工作,也自己开了海鲜餐馆,但都不顺利。在迷茫中,他忽然想通了,自己还是应该去做乳业,因为几乎从出生开始,他的人生就和养牛,和乳业密不可分。


1999年,牛根生用卖掉股份得来的100万注册了蒙牛。当时伊利的内部人员听闻这个消息,非常轻蔑的说道:"一百万元能干什么!"


确实,在当时年净利润8000万的伊利眼里,一百万如同九牛一毛,不值一提。但让伊利没想到的是,集团中的多位高管,包括液体奶的总负责人,冰淇淋的总负责人,都纷纷倒戈到牛根生这里,表示要和牛根生一起创业。


这群在伊利曾和牛根生一起奋斗过无数个日夜的老部下,为了支持牛根生创业,或变卖股份,或借贷,甚至把自己的养老钱也拿了出来,硬生生凑出了一千万。


这也足以见得,牛根生的人格魅力所在。带领着一帮老部下,牛根生开始了他人生中的下一段征程。


九死一生,志在千里

当时的乳业市场,格局基本形成,尤其是面临着伊利这个老东家的明枪暗箭,让牛根生和新生的蒙牛苦不堪言。但牛根生对于曾经抛弃他的伊利,却在任何场合都表现出了尊敬与怀念。


牛根生砸下了800万用于牛奶研发,让蒙牛获得了第一桶金。然而蒙牛的发展很快就让竞争对手心生不满,开始实施对奶源的封锁政策。当时蒙牛的送奶车经常在半路遭到拦截,收奶员被不明身份人员打伤。


无奈之下,牛根生只能选择忍让,自己拿钱出来给养牛户,保证鲜奶的供应。500万的贷款让养牛户趋之若鹜,蒙牛在2006年成为了中国收奶量第一的企业。


在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蒙牛打出"向伊利学习,为民族争气"的广告牌。一夜之间,呼和浩特大街小巷的蒙牛广告牌却被砸的稀巴烂。当时媒体争相报道这件事情,给蒙牛打了个免费的广告,蒙牛也由此从默默无闻变成家喻户晓。


面对竞争对手各个环节的封锁和拦截,牛根生一一化解危机。4年后的2007年,蒙牛销售额突破200亿。牛根生只用了8年时间,就从被开除的员工,成为了行业第一。


牛根生曾说:"超乎常人想象的梦想,是务实;超乎常人想象的期望,是可能。"蒙牛的成长看似是一个奇迹,实际上是牛根生的务实和才智共同作用的结果。


老骥伏U,志在千里,牛根生的一生,正好是这样十个字:"吃得苦中苦,方人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