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自我介绍来自刘楠(蜜芽创始人),80字。
当时的背景是刘楠拿到了许小平的手机号。为了建立连接,他发送了以下消息:
“徐老师您好,我是北大毕业生,但现在在开淘宝店。我的销售额已经有三千万了,但我非常不快乐。我听说您是青年的心灵导师,我是一个陷入困惑的青年,您有时间开导一下我吗?”
短信发出三分钟后,许小平回了电话,然后在刘楠认识并成为了一名天使投资人。
——很像鸡汤吗?
但是如果我们深入挖掘这短短的80个字,其中有很多奥秘。
让我们一个一个来看:
01 素材挑选的逻辑:建立信任。
刘楠选择的材料非常特别,主要包括三类:北大毕业生 淘宝店销售额三千万 陷入困惑的青年
为什么是这三类?
我们必须回到我们的初衷:发送此消息的目的是建立连接。而联系的基础是信任。让他觉得你是一个值得交朋友的人。
如何证明这是“值得”的?
我们之前分享了一个信任等式:
根据其逻辑,信任由四部分组成:
1.可信度:这是信誉度,你有什么背景,背景是否真实。
2.可靠度:这是靠谱度,能力如何,言行是否一致。
3.亲密性:这是信赖度,有没有情感上的连接。
4.自我导向:这是利他性,是站在自己角度思考问题(自私),还是为他人着想。
刘楠选择的材料正是围绕这四个方面:
1.可信度:北大毕业生(北大背书)。
2.可靠度:淘宝店销售额三千万(我也有几把刷子)。
3.亲密性:北大(因为徐小平以前在北大工作过)。
4.自我导向:知道徐小平喜欢指导年轻人,所以投其所好。而非直接上来就说,我想拉投资。
因此,从许小平的角度来看,心理活动大概是这样的(我猜):
“
e="font-size:15px;">奥,北大的,很亲切,应该不是骗子,打个电话就能确认;哦,销售额有三千万,小姑娘实力不错;有困惑,这是我擅长解决的!”
所以,80 字,没有冗余,都是围绕「建立信任」选择素材。
02 素材排列的逻辑:一波三折。
素材确定了,如何组织又是一门学问。其实这里有两套逻辑,一套是故事化逻辑,一套是金字塔逻辑(结论先行)。
(1)故事化逻辑
刘楠选择的是故事化逻辑,用一波三折的节奏整理和呈现信息,让他人看的时候产生心理波动,并引导情绪:
1.高起:北大毕业。
2.打破预期并下落:开淘宝店,而非预期中那样去高大上的企业任职。
3.又走高:淘宝店销售额三千万。
4.又下落:非常不快乐,而非因为成绩沾沾自喜。

在经历了情绪过山车后,最后抛出自己的目的:希望能得到开导。
(2)结构化逻辑
我们看看,如果改成结构化逻辑,内容又长什么样?
徐老师您好,希望能有机会得到您的开导。我的背景信息如下:
1. 我叫刘楠,是北大毕业生。
2. 现在开淘宝店,销售额有三千万。
3. 对于未来有困惑。
希望能得到您的指导,谢谢!
想必大家也看到了,结构化的表达会很清晰,但是没有温度。
而刘楠的目标是建立连接,希望对方感觉到她的激动和迫切感,所以很明显,更适合故事化的逻辑组织。
03 素材呈现的逻辑:剔除冗余,突出重点
我会去想,如果自己是刘楠,即使知道了如何挑选素材、如何排列素材,到了落笔时,会怎么来表达?答案是:
“徐老师您好,我是北大XX专业XX年的毕业生,但现在在开淘宝店,店名叫做XXX,成立时间是XXX。经过XX时间的经营后,我的销售额已经有三千万了,虽然有一定的成绩,但我非常不快乐。我听说您是青年的心灵导师,我是一个陷入困惑的青年,您有时间开导一下我吗?”
人会不自觉加入很多自己觉得很重要,或者自我感动的句子。但是,站在对方的角度上,这些句子有没有必要?
比如「XX专业XX年的」有没有必要?如果不是徐小平以前教的专业,或者王牌专业,那产生不了任何作用。那么,它就是无用信息,必须删掉。

所以,一切围绕目标展开,站在对方角度思考,才能真正引起注意、产生认同,继而达成目的。
我是小结
本文以刘楠给徐小平发的自我介绍短信为案例,分析了表达的三个重点:
1.如何建立信任?重点关注可信度、可靠度、亲密性和自我导向。
2.如何组织内容?有两种模式,一波三折的故事性更有温度,严谨的逻辑性更有体系。
3.如何呈现内容?删掉与目标无关的细节,留下最核心的部分。

所以,建议大家收藏这段自我介绍,作为表达的基础模版。
晚安好梦。

- 如何讲好故事 -

-信任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