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郝)
从作坊式生产到在三湘成名,从一人创业到数百人就业,残疾军人用智慧和汗水把传统手工艺品做成千万家有产值的企业,为身边的残疾人撑起了一片天,让数百个残疾人家庭回归社会,活出了自信。
李玮(右)与员工讨论商业知识
在石桥村,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康旺的负责人,当记者看到面带微笑的李玮时,真的很难想象,这个相貌平平的人是带领数百名残疾人创新创业,直到企业年产值突破3000万元的创始人。
李玮出生在农村,他的父亲是一个著名的保镖。18岁时,李玮应征入伍,因伤致残。他从地方国企退休后,虽然工作不是很累,但几百元的工资让他囊中羞涩。“你月薪还不如我打多少被子。”他父亲的话激起了李玮对生活的思考和创业的热情。
“看到很多像我这样的残疾朋友,因为身体缺陷很难找到工作。我希望他们自信快乐,让他们赚钱,过安稳的生活。”李玮动情地说。
创业之初,李玮没有钱,没有经验,也没有地方。朋友建议成立福利企业,因为不仅有国家优惠政策,还能容纳残疾朋友就业。最后,在亲戚朋友的支持下,他接手了父亲经营的棉胎作坊,成立了岳阳福利公寓用品厂加工棉被。经过三年的苦心经营,企业的销售额从不到一百万增加到了四百万元,残疾人和失业人数达到了18人。
随着规模的扩大,原有的场地远远不能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于是他决定开辟新的生产基地。一方面,通过多方接触,高成本向信用社借款,买下了原康王乡政府大院,建成了占地近9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拥有全套棉胎生产线的新厂区;另一方面,他决定对企业进行改革,通过股份合作吸收资本,将企业设立为有限责任公司,并更名为湖南拓福家纺有限公司,初步形成了现代企业的雏形,为其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依靠残疾朋友,我也致力于残疾朋友的福利。虽然我们的员工身体残疾,但我们的产品没有残疾!”李玮说。
李玮(中)和R&D的人员钻研产品质量
据了解,拓福家纺已成为湖南著名商标。除了传统的营销模式,公司还搭建了在线互动交易平台。最让李玮骄傲的是,通过近三年的创新探索,拓福首创的被子“包被绗缝”技术创新,解决了被子容易缩水、变形、移位等实际问题,此前获得国家保护实用专利10年。
因为这项专利,国内某一线品牌曾投资数十万元转让专利,但李玮不为所动。他希望通过十年的努力,拓富家纺能够取得长足的进步,带动更多的残疾人致富。
如今的李玮拥有不小的资产,但他没有忘记自己的初衷。企业越发展,他的负担越重,责任越大。
李玮说,残疾人朋友有一定的身体和心理缺陷。为感谢残疾员工这么多年的努力,公司在福利方面尽可能为员工提供便利,完善生产生活区无障碍设施改造,努力提高员工的生产技能和个人素质,让员工有尊严地工作。同时,还准备了卡拉ok等各种家用电器和娱乐设备,丰富员工的业余时间。公司还成立了党支部、工会、妇联、残疾人协会
托富家纺创办的岳阳绿洲残疾人辅助就业服务中心,曾被评为“全国残疾人辅助就业示范试点机构”。近年来,李玮还荣获“中国好人”“湖南好人”“湖南省优秀退役军人”“岳阳市道德模范”“岳阳市关爱残疾人模范”等荣誉,成为当之无愧的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