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农业发展规划 创业园发展规划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启之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之年。广东省第一轮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也已稳步推进三年多。

三年来,广东省坚定目标,扎实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全省已建成16个国家级、161个省级、55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三年来,广东省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引领,深化工业兴村强镇行动,构建了“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体系,长期以来取得了巨大成就。

三年来,现代农业产业园已成为广东省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繁荣乡村产业的战略引领者、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纽带。

目前,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已实现农业大县、主导产业、重大特色产业全覆盖,国家级、省级、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梯级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广东现代农业产业园联盟揭牌仪式

“现代农业产业园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高水平推进、政策引导、改革创新、农农联合、科技赋能”。目前,随着第二轮100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申报,产业园建设的号角已经吹响了整个南粤,各主体正携手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谱写壮丽的合奏曲。

篇章

壮大主导优势产业,迎来发展艳阳天

工业园区是一个地方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壮大的缩影。

现代农业产业园不仅是一个项目,更是乡村产业振兴的“牛鼻子”。只有把这个“牛鼻子”拉好,才能培育出广东这个大规模负责任的农业农村工作领域。

然而,如何借助工业园区建设的东风,发展壮大当地优势产业,谱写产业新篇章,一直是工业园区建设中备受关注的话题。

为此,各地通过政策加强引导,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带动其他产业协同发展,通过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建成一批产业优势明显、创新活力强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

近年来,广东湛江徐闻菠萝产业园多途径、多渠道、深层次延伸菠萝产业链,使“徐闻菠萝”产销两旺、享誉海内外,成为徐闻乡村振兴的“希望果”。韶关生猪产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涵盖镇江区、曲江区、仁化县、乳源瑶族自治县,辐射全市。产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动韶关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

广东还着力构建良种繁育、生态种植、生产加工、冷链物流、品牌销售、科技创新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三年来,各地工业园区按照“生产加工技术营销(品牌化)”要求,围绕建设大基地、发展大加工、创新大技术、发展大服务、培育大品牌的要求,打造了一批集中度高、规模大、效益好的优势产业,极大提升了广东在农业产业建设中的影响力。

篇章

联农带农,唱响富农曲

钱袋鼓鼓的,红红火火的日子,现代农业产业园要实现的富农目标,正在一步步落实。

:15px;">广东现代农业产业园,注重创新联农带农机制,打造特色利益联结模式,力促三产融合发展,培育产业价值新业态,与农户实现共享共赢。


辐射带动农户,助推奔康致富,现代农业产业园正成为广东“联农带农富农”的崭新名片。


一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粤东西北地区建设的省级产业园,吸引了返乡创业人员3.80万人,吸纳农民就业54.88万人,辐射带动农户87.16万户,产业园内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万元,比产业园建设前增长22.2%。


例如,连南稻鱼茶产业园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等合作方式,与农民构建了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参与园区建设并已经形成稳定合作关系的农户达9237户,其中紧密型1289户、松散型3083户、辐射型4865户,园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县平均水平的20%以上。梅县金柚产业园,覆盖种植金柚农户5万多户,全区金柚人均收入8200元,占人均收入的40%。


从鼓励引导新型经营主体联结带动农户,到构建农户分享全产业链利益保障机制,再到带动小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园建设,广东正在持续发力,以“大手笔”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园体系,用“绣花针”深耕联农带农富农体制。


篇章③


科技+金融活水,激活产业园经济


“在手机APP上轻轻按下指令,果园内的水肥、农药喷头就能进行自动喷洒。”


这不是出现在科幻片中的一幕,而是在茂名市智慧荔枝产业园里真实发生的场景。走进广东各现代农业产业园,这样的智慧场景几乎随处可见。


近年来,广东坚持以科技和农业全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为主线,打造农业种植大数据、农产品溯源体系等为一体的数字农业产业服务体系。如,产业园的中央控制系统能根据监测设备的反馈信息,确定作物生产、虫害情况,精准控制每一块地的水肥药实施方案等。


科技投入方面,广东明确农业产业园科技研发与信息支撑专项经费,“按不低于省级财政补资金2.5%的比例”,以加大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激起了广东现代农业产业园创新的涟漪。广东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组建科技服务团队,安排3至4个专家团队,主动对接多个产业园,先进的技术和成果不断运用到产业园的管理与运作中。


金融活水,持续激发产业园经济新动能。广东不仅大力投入财政资金,还撬动社会资本,多措并举助力产业园经济,为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2018年至2020年,产业园投入省级财政资金75亿元,撬动地方统筹和社会资本投入比约1:5。如新兴温氏优质鸡产业园,就引入社会资本2.49亿元。


金融与科技在产业园的深度融合,相辅相成,形成一股强大的发展推动力。一批科技赋能产业园高质量发展的样板不断涌现,一批金融杠杆拉动产业园发展的故事不断续写。


厚植产业优势,精准滴灌,补齐短板,广东正在产业园建设中持续注入科技和金融的力量。


篇章④


品牌迭代,打响“老广名片”


通过品牌打造,来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是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重要着力点。打造“粤字号”、国字号、地理标志产品、非遗产品等各类品牌,一直是广东在产业园建设道路上孜孜以求之事。


在产业园建设初期,就有专家提出,要以建立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公用品牌来统筹和带动一村一品、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建设,在产业园与农民之间形成稳定的利益价值联结。截至2020年底,全省产业园区已创建农业品牌(含企业品牌)2875个,比入园前新增1019个。


无论是徐闻菠萝产业园里面的“徐闻菠萝”,梅县金柚产业园的“梅州金柚”,翁源兰花产业园里的“翁源兰花”,新会陈皮产业园的“新会陈皮”,还是英德红茶产业园的“英德红茶”、凤凰单枞茶产业园的“凤凰单枞茶”、台山丝苗米产业园的“台山大米”等,这些广东品牌正在让“老广的味道”走向全国和世界。


每个公用品牌的背后,都是现代农业产业园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综合体现。这些知名品牌的出圈,也让外界看到了现代农业产业园在品牌建设方面贡献的广东智慧与广东经验。


篇章⑤


打通“经脉”,乡村基建焕新颜


基础设施作为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基石,需要群策群力推动。


为此,2019年广东出台的《关于支持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政策措施》文件(又称“21条政策”),也聚焦公路、物流、用水、通讯和用电等基建保障,打通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发展“经脉”。


农业产业园建设离不开用地。广东就在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中保障农业产业园项目建设用地需求,并做到应保尽保,实处着力、知行合力。


农业产业园发展离不开强大的物流运输。广东就优先升级改造通达产业园的农村公路,同时加强物流体系建设,打造“冷”园区,“链”起产销网。


这两年,广东全面推进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工程,在全省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集中区域布局,建设了一批生鲜农产品“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冷链项目。一座座大型冷库的崛起,吸引了沃尔玛、盒马鲜生等大型商超将冷链区域总仓纷纷落户。


农业产业园运行离不开电力的支撑。广东就优化农业产业园供电服务,电网企业建立“一园一案”并由地市级供电服务中心负责人担任农业产业园客户经理,保障用电需求。


农业产业园的建设离不开绿色发展理念。广东就支持产业园建设项目环评纳入绿色通道进行审批。还提出污水等集中治理设施,与农业产业园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落实主体责任,确保废水等排放达标。


村路由窄变宽、物流由通向畅、电力由线成网。


铺下的是“路”,连接的是“网”,输送的是“电”,通达的是“富”。


广东加强乡村基建,努力突破制约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的硬件瓶颈,为产业园建设源源不断地注入了发展活力。


大潮起珠江,时代风云翻涌,还看今朝南粤。


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着力点和突破口,广东仍将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持续发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


3年来,一幅“百园强县、千亿兴农”的乡村产业兴旺新画卷正在南粤大地徐徐铺展。一场推动城乡融合、促进乡村振兴的新实践也随之同步开启。


敢为天下先,广东,仍将续写更多传奇。


【策划】严亮 张璐


【统筹】麦倩明 洪继宇 周晓凤


【执行统筹】喻淑琴 李金玺


【记者】喻淑琴


【制图/摄影】温志勇 徐隆洲 吴秒衡


【实习生】林晴晴 林尔涵


【来源】南方农村报 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