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业好方法 创业转型的方法有

关于转型

很多商圈的朋友都表达过类似的观点:不转型死,转型死,——彻底失去转型信心。

我们不必如此悲观,“上帝关上一扇门,就会打开另一扇门”。回到转型的原点,我们会发现转型的本质是解决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华山论剑”不是一条古道。在开始阐述转型和创业之前,我们不妨重温一下一位老人迎接转型挑战的故事。

一位老人和他的治国方法论

在政治上几经沉浮后,一位老人重返政治舞台,开始掌管国家治理的权威。当时国家经历十年动乱,经济萧条,人心涣散。摆在他面前的有两个问题:一是清理人心,明确国家重心将从意识形态回归经济发展;第二,如何促进经济增长。

这位老人是邓小平。

面对前者,他快刀斩乱麻,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按照“真理标准实事求是经济建设”'s的逻辑,要迅速把党内主流思想统一到经济建设上来。但对于采取什么样的战略以及如何“提振经济”,有两种选择。

一种方法是制定详细的战略计划。明确研究哪些行业要做,采取什么措施,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谁来做,然后按照这个方案去执行。

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先例,不知道怎么做。作为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既要实现经济增长,又要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这是同类国家没有实现的。因此,依靠单一的计划可能是纸上谈兵。

邓小平选择了第二条路。也就是不要面对新事物盲目下结论。应该先启动一些对当前经济形势影响不大的小试点,取得成效后再推广。

不要盲目下结论。在改革的过程中,既要包容也要保护一些地方违背以往经验的新做法,“让子弹飞一会儿”,以领航员的姿态探索经验。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策略,与第一种自上而下的方法有着根本的不同。前者,如果方向和目标错误,或者措施不当不断出现,都可能导致改革的巨大失败。而后者允许反复试验。出了问题,对整体影响不大。同时,要从制度上把试点从全国隔离开来,避免新旧政策的冲突和“两手互搏”。这样,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浦东新区等。各省市纷纷开出药方,设立了一批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区。

在各种试点中,由于边界和范围相对锁定,可以出台个别政策,起到验证改革措施的作用。从后来的情况来看,这些实验有些是不成功的,有些则取得了重要的成功。成功的政策和经验在全国范围内被复制,而没有实现的则很快被大家遗忘,没有对整个改革开放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改革开放是中国的一次伟大变革。正是通过一系列自下而上的实验,邓小平支持了一系列“创业团队”,才取得了全面的成功。

更深层次的分析揭示出,其实我们在现实世界中遇到的挑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我们清楚地知道如何面对,另一类是我们不太清楚如何面对。对于前者,我们可以从上到下进行全面细致的安排和部署。后者可以采取小平同志的“摸着石头过河”的策略。

回到转型,我们可以把企业转型的战略模式分为以下三类:

提出一个把经济搞上去的大致方向——改革开放,而没有限定具体的策略和形式,鼓励全国来探索,相信亿万人民的力量。

我们用大量篇幅介绍了整体转型的路径和案例,也分析了当前形势下整体转型的弊端。

当然,产业演进的现实是复杂的、重叠的。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些企业在今天面临着大环境的变化,必须进行大刀阔斧的变革;但其他一些企业受到的冲击较小,或者整个行业的产业化转型没有完成,改进后的转型仍然有效。整体转型的方法和路径还在一些行业和一些企业

会发挥作用。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这种作用越来越有限。


02.转型并购


转型并购就是通过并购的办法实现集团转型。集团企业通过收购一家从事创新型业务、业绩优异的公司,实现战略控制和财务并表。这一类转型模式在上市公司转型中屡见不鲜。一部分上市公司,收购一家业绩优良的公司的同时,将原有业绩不佳的资产和业务移出体外,完成了主业置换。另一部分上市公司则在收购新公司后,保留原有的资产和业务,实现双主业、双引擎运营。


上市公司大多采用并购方式转型主要是基于如下考虑:


  • 上市公司财大气粗,资信和资金实力比较强,具备通过并购实现转型的物质基础。有钱是并购转型的硬道理。
  • 上市公司并购的工具和手段比较灵活,可以通过换股、增发等方式完成非现金并购。同时,并购完成后,由于被并购方股东也持有部分上市公司股票,股价的上涨也对被并购方比较有吸引力。
  • 上市公司市值压力比较大,市值管理的需求导致其比较倾向于用短平快的方式,比如用并购的方法快速实现增长,恢复公司估值或推动股价上涨。

对于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采用并购方式实现转型,不失为一条见效快的途径。一般来说,企业采取这种方式的代价比较高,管理整合的难度会大一些,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另一方面,从宏观的角度看,“摘桃子”的只能属于少数人,“种桃子”才是大多数人能够也应该施展的主战场。大家都想通过并购来转型,可能面临并购项目缺乏的问题。


03.转型创业


此类转型即本文的核心——


迄今为止,学界和咨询界研究和开发出各种各样的转型方法与工具,出发点都是如何让企业确认统一的目标、一致性的行为和步骤,这些方法和工具在以往的实践中,曾经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在产业面临重大结构性调整、企业成长出现台阶式跨越特别是互联网带来的新技术革命冲击的情况下,传统经验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局限。


转型创业其实就是一套企业迎接当前产业变革行之有效的方法论。“企业转型”本是面对有规模的、成熟的企业语境下的词汇,“创业”则是从零起步的事业,然而,如果我们让两者碰撞出火花,“柳暗花明”的境界终将到来。


转型创业的基本定义


所谓转型创业,简单地说就是“为了转型而创业,用创业的方法实现转型”。即企业根据转型的方向,投资一家或多家创业公司,由创业公司独立开展新业务,而母体企业依旧从事原有业务,待创业公司获得成功后,再与母体融合。


美国昆腾国际(Quantum Corporation)就曾经进行了成功地实施了转型创业。


在20世纪80至90年代,由于计算机在小型化、个人化、便携化方面的高速发展,硬盘经历尺寸小型化的发展路径。谁率先在下一代尺寸更小的产品上发力,谁就容易在下一阶段胜出。但这当然都是“事后诸葛亮”的总结了,当时,业界还不能预测到硬盘尺寸小型化的趋势,往往在新一代更小尺寸硬盘的投资上瞻前顾后,犹豫不决。


在20世纪80年代初,昆腾公司当时是小型计算机市场一家生产8英寸硬盘的领先厂商。昆腾公司就曾经完全错失了5.25英寸硬盘的发展机会。在第一款5.25英寸硬盘上市四年后,昆腾公司才推出自己的同类产品。而此时,随着生产5.25英寸硬盘的新兴企业,开始侵蚀微型计算机市场,昆腾公司的销售额开始每况愈下。


转机来了。1984年,昆腾公司的几名员工,敏锐地察觉到一个3.5英寸超薄硬盘市场正在出现,这种硬盘可插入IBM公司XT和AT级台式计算机的扩展槽内,它的潜在客户是个人计算机用户,而非作为昆腾公司主要收入来源的微型计算机原始设备制造商。这几名员工决定离开昆腾公司,创立一家新公司,来实现他们的理想。


昆腾公司的领导者并没有接受他们的辞职,反而决定成立一家新的公司——普拉斯开发公司,用投资来支持他们创业。在普拉斯公司中,昆腾公司持有该公司80%的股份,虽然处于绝对控股地位,但并没有作为一般意义的分支机构来管理。普拉斯公司是一家完全自负盈亏的机构,自主招聘管理人员,并按照独立企业的标准设置所有的职能。业务方面,它自主负责硬盘产品设计和营销,拥有自主品牌,而将生产流程外包给日本的松下寿电子工业株式会社(MKE)。


普拉斯公司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随着昆腾自身8英寸硬盘产品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销售开始下滑,普拉斯开发公司不断增长的硬卡销售收入,及时的填补了8英寸硬盘产品的营收缺口。到1987年,昆腾公司8英寸和5.25英寸硬盘的销售额已基本为零,于是,昆腾公司收购了普拉斯公司剩余的20%股份,实现了吸收合并,普拉斯公司的高管都被委以重任。昆腾公司以3.5英寸硬盘作为主导产品,吸引苹果公司等台式计算机制造商,成功地转型为一家3.5英寸硬盘制造商。昆腾公司后来还进一步完成了从3.5英寸硬盘过渡到2.5英寸硬盘的转型。到1994年,昆腾公司已经成为世界上硬盘销量最大的制造商。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这样评价了用转型创业方法推动“破坏性创新”:“对大企业而言,与其不断地试图说服和提醒每个人,小型破坏性技术可能会在未来某个时候发展成一项关键性技术,或者至少发展为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技术,不如让规模足够小、足以为尚处于萌芽阶段的破坏性技术所带来的机遇而欢欣鼓舞的机构,来负责项目的实施。具体方法可以是建立一个独立的分拆机构,也可以是收购一家与破坏性市场规模相匹配的小企业。指望那些希望在大企业一展宏图的员工全力支持(包括利用他们所掌握的资源,并付出巨大的时间和精力)规模较小、市场定位不明确的破坏性项目,无异于古人手缚羽翼、挥动翅膀的飞行之梦(《创新者的窘境》P153,克莱顿·克里斯坦森著,胡建桥译)。”


转型创业的特点


具体来说,转型创业有三个层面的特点。


01.外部性


对企业而言,转型创业首先是一种对外投资行为,而不是传统转型中对内的资本开支。转型过程中新业务的开展完全在母公司之外。外部性使得转型创业能够更好地获得包括资金和其他资源,保持了创业公司的开放性;同时,也为创业公司拥有独立性奠定了基础。


02.独立性


新业务置入创业公司,创业公司拥有独立的业务和管理架构,不受母公司管理制度、流程、标准的限制,母公司仅仅是创业公司的投资人。独立性使得转型创业避免了“穿新鞋、走老路”,母公司存在问题的管理习惯和文化不会被带进创业公司。


03.关联性


转型创业不是普通的创业,目的是为了企业整体转型。选择好与母公司主业存在关联、代表企业转型方向的项目进行扶持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转型创业与普通创业的重要区别。企业要从资源、智力等多个方面对创业公司予以扶持,帮忙不添乱。发挥扶持作用是企业转型创业的重点,也是难点,更是创业公司认同母公司的根本原因。


把握好这三个性质,就能正确理解转型创业的核心要义。


突破增长私董会是由北京连接时代在历经2年的探索和积累基础上,携手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中关村天使投资联盟等权威机构,共同创建的。专注于解决成长型企业在业务突破与营收增长方面的“难题”,旨在通过先利他再利己和知行合一的理念实践、一流的模式优势、基于突破增长的方法论体系以及产业资源的落地嫁接等方式,为企业解决问题,赋能增长。并在转型专家的教练引领下,为企业家打造最具价值的学习型共同体与价值网络资源生态圈。


连接时代:智慧决策 增长赋能


突破增长 丨创新丨企业服务


关注立即报名突破增长私董会


微信公众号:ConnectionWorld 昵称:CW连接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