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东省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若干政策措施》正式颁布,就是要扎实做好“稳就业”工作,通过减轻企业负担、大力提升技能水平,全面落实“保居民就业”任务,推动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2018年以来,广东“促就业九条”不断升级,3.0版发布。
就业是民生之本。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继续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广东“促就业九条”3.0版无疑是对这一要求的回应。
与之前的版本相比,3.0版本有一些不可改变的特性。比如,鉴于“促就业九条”、1.0(2018年出台)、2.0(2020年出台)出台的诸多助企稳岗优惠政策,这一新政策肯定还会继续,比如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失业保险浮动费率政策实施期限将延长至2022年4月30日。但更多的是进一步完善和升级——,比如加大落实就业优先、鼓励创业、提升技能、促进重点群体就业等措施的力度,通过奖补等方式加强对就业创业的典型表彰和激励。此外,具体列出三个项目为一:“粤菜师傅”“广东技师”“南粤家政”。
这些措施是对广东省就业形势的直接回应。当前,广东省就业面临四大现状:一是疫情防控进入常态,部分就业促进政策需要调整完善;二是脱贫攻坚任务已圆满完成,相关阶段性政策如何衔接需要及时明确;三是进一步扩大就业规模,要加强对创业和灵活就业的培育支持;第四,促进更高质量的就业,应更加努力地促进技能培训。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新政中的许多措施呼应了扶贫和乡村振兴之间的有效联系。包括明确加快推进“农村工匠”工程和“农村电商”工程,在村(居)建一批农村电商基层示范站,并按规定给予每个示范站不超过10万元的一次性补贴;大力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管理者和青年农民培训。
需要指出的是,与很多地方相比,广东的就业创业环境有两个特点需要关注:一是不同地区的发展梯度明显,珠三角地区与非珠三角地区的发展差异更加显著,因此对就业创业的支持需要因地制宜。比如中职、技校应届毕业生到粤东、粤西、粤北就业,符合条件的可参照高校毕业生申请每人5000元的基层就业补贴。这不仅体现了各地最大化就业潜力的努力,实际上也是对“欠发达”地区的一种人力资源支持。
还有一点就是外来人口占广东就业人口的比例比较高,让所有来广东的人都能“安居乐业”,这是广东就业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对广东的期望。2019年,广东常住人口达到1.15亿,比户籍人口高出近2000万,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广东外地就业人员。新政提出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劳动者可按规定选择在户籍所在地、常住地、就业地、参保地办理失业登记,按规定享受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和服务。这显然有利于给所有来广东就业的人一个“定心丸”。
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证明,广东是就业和创业的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