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农村养什么赚钱 90后小伙创业养殖

在本周的《我在农场》系列中,《垄上行》记者走访了一位90后创业青年,与呱呱坠地的动物打交道,获得了很多人羡慕的“青蛙王子”称号。

荆州市公安县一家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龚,是一位返乡创业的90岁男孩。他是当地的青蛙饲养员,在江湖上被称为“青蛙王子”。前两天基地阴雨连绵。今天,太阳终于出来了。一大早,肖红就在忙着给青蛙塘消毒。

小龚说,如果是晴天,一周做一次,如果下雨,一定要及时消毒。

肖红培育的青蛙是黑斑点青蛙。作为两栖动物,养殖它们的技术难点主要集中在蝌蚪转化为小青蛙的过程上,这在生物学上被称为“变态过程”。在这个阶段,青蛙的体表非常脆弱,容易被感染,所以此时的养殖管理非常关键。如果你不小心,小青蛙会生病,甚至大规模死亡。

现在青蛙安全通过了蜕变,大家都松了一口气。然而,农场里仍然有很多工作。除了消毒,这一次我们还要为这些刚上岸的青蛙搭建一个食物台。

俗话说,许多人努力工作。除了肖红,基地里还有几个忙碌的工人,其中很多都是来拜师学艺,计划养殖青蛙的学生。江西籍硕士蒋在基地学习一个多月了。

江西鹰潭的蒋师傅说,我和老乡打算一直在这里学习,从蝌蚪孵化到卖青蛙,听别人说100遍,不如从头学到尾。

早上10点,是青蛙吃东西的时候了。记者和小龚去准备喂食。从蝌蚪到成品蛙,所需饲料的颗粒大小和营养成分比例各不相同。

青蛙每天早上喂一次,下午喂一次。将饲料撒在养殖池周围的餐桌上。小龚说,饲料散落在食物台的紧密纱布上,青蛙在上面移动时,饲料颗粒会随之弹起,模拟了虫子等活体食物的效果,让青蛙更容易愉快地吞咽。饲养过程中,饲养员要仔细观察,将剩菜剩饭清理一夜。

小龚告诉记者,他从2013年开始养青蛙,到现在已经6年了。创业之路虽然艰辛,但看着蝌蚪一天天长成青蛙变成钞票,充满了成就感和自豪感。

加入农业合作社的成本降低了,效益也很好

在基地忙碌了一上午后,小龚一天的工作还没有结束。今天,他打算从合作社的一个成员那里买青蛙。在此期间,青蛙市场处于量少价高的阶段,是合作社帮助社员赚取利益的好时机。

rc="http://p9.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1528164813030294a83f061" />

王亮方师傅养殖了10多亩青蛙,共有三十多个养殖池。这段时间青蛙市场紧俏,每斤达到了27块钱的高价格,合作社也在积极联系销售市场,组织社员们进行销售。


目前大部分青蛙养殖户的平均水平,是亩产量2000多斤,王师傅的亩产量能达到三四千斤,算是行业里的拔尖能手啦。他说,这个成绩除了因为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合作社方方面面的给力服务。


王师傅说,跟着合作社做,不管是销售,还是买饲料、药品之类,都有很大的优势。养殖青蛙的成本较高,每亩的饲料、药品等成本,都在一万元以上。通过合作社的统一采购,大伙儿节省了大笔开支。


在销售方面,合作社在重庆、湖南等地都开辟了稳定的销售市场,为社员们解决了后顾之忧。王师傅说,他养殖的蛙基本上不需要自己在外面跑销售,合作社联系销路,上门收购,特别省事。


加入合作社几年下来,王师傅也算了一笔经济账,在他看来,养青蛙比一般的种养殖,效益强多啦!一斤青蛙,能够赚十几块,一亩地如果养得好,能够有三四千斤,一亩就能够有4万多元的纯收入。


小龚说,从王师傅的基地调走的这批青蛙当中,有一部分要运到市区,他在市区开了一家餐厅,主推各种青蛙菜品。从养殖到销售,终端是老百姓的餐桌,他们已经形成一个产销循环链。


经过大厨们的一番煎炸焖炖,一道道青蛙美食,端上了餐桌,吸引了大批食客。青蛙由于自身的生长规律,在不同的月份,销售上会有较大的价格波动,小龚开设餐厅的初衷,也是为了更好地稳定社员们的效益。


据小龚介绍,每年的9月到10月,青蛙价格会比较低,但这个时候,餐厅消费却是高峰期,能够解决社员们一到两个月的销售问题。


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鼓励年轻人返乡创业,带动乡村发展进步,是近些年来的社会热点。在90后小伙儿龚述涵的青蛙养殖故事里,我们不仅能够看到新时代创业青年吃苦耐劳、踏实肯干,更能够感受到他们的创新思维、紧跟市场的全局意识。我想,这也正是他和伙伴们能够成功的关键。乡村大有可为,让我们期待更多的创业能人,振兴乡村!


来源:垄上行 记者 袁帅 韩会芳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