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市场分析人士曾建议,根据“微笑曲线”理论:
“迫切需要具备一定能力和优势的铸造企业,实现从产业链低端到产业链高端,从制造到产品设计和品牌营销,从代工生产到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的转变。”
近日,耐克和阿迪品牌运动鞋的制造商和代工企业袁玉娥集团分别公布了近两个月的净综合营业收入(相当于销售折让和退货后的总销售额),其中8月录得7.61亿美元,9月录得7.67亿美元,前9个月累计净综合收入达67.1亿美元,同比增长6.7%。
宝胜国际(3813。裕元集团的分销商HK)也公布了9月份的综合净收入,达到15.71亿元,同比增长10%。前9个月综合累计营业收入净额138.67亿元,同比增长14%。
受业绩鼓舞,裕元集团股价当日上涨2.64%至31.1元;卖出约48万股,涉及金额1482万元,主动买入占78%。宝盛国际股价当日上涨4.7%,至1.56元;卖出约339万股,涉及513万元,主动买入占98%。截至目前,裕元集团股价未发生变化,但宝盛国际小幅下跌至1.47港元。
裕元集团的母公司是宝成实业(1990年在台湾省上市),由蔡家族于上世纪60年代末在台湾省创立。宝成在台湾西部的鹿港镇发了大财。起初只是一个加工雨靴拖鞋的小作坊,后来逐渐壮大。
据悉,裕元集团上半年零售业务增长15%。目前,中国有5464家直营柜台或直营店,经销商经营的直营店有3036家。然而,总的来说,代工业务仍占总营业额的3/4。
得益于大陆的改革开放政策,袁玉娥集团接连收到耐克和阿迪的大订单,此后一路飙升。现在,裕元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运动鞋制造商。2012年,蔡退居二线,把包成和交给了女儿蔡。
宝盛国际原本是裕元集团的零售业务,2008年分拆独立上市。但独立后,宝盛国际很快就遭遇了2012年国内体育用品市场的寒冬。当时安踏、李宁等国产品牌陷入泥潭,对当时仍有代工业务的宝盛国际造成沉重打击。2013年,亏损2亿元的宝胜国际将其制鞋业务转让给控股公司裕元集团。
回顾宝盛国际2017年的中期业绩,可以说是喜忧参半。
一方面,得益于同店销售额的增长、新店对营业收入的贡献以及线上渠道的加入,宝盛国际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4.5%至95.15亿元;另一方面,宝盛国际净利润同比下降19.6%至2.99亿元,为近三年来首次出现中期利润下滑。
截至2017年6月30日,宝盛国际在中国拥有直营店5464家,加盟店3036家。其中,多运动品牌连锁店YYSPORTS圣道体育城经营着其中约100家。
专注于代工的袁玉娥集团在鞋类零售方面也有不错的表现。
据悉,裕元集团上半年零售业务增长15%。目前,中国有5464家直营柜台或直营店,经销商经营的直营店有3036家。然而,总的来说,代工业务仍占总营业额的3/4。其中期财务报告显示,2017年上半年公司营收为44.48亿美元,同比增长3.91%;净利润2.59亿美元,同比增长3.95%。主要生产耐克和阿迪运动服的神州国际今年年中的收入约为13亿美元。
ize:15px;">但申洲国际、裕元集团等企业一时还难以避免“代工者”的宿命。据裕元集团的官方数据,其在越南、印尼地区的产能已远远超过中国工厂。用低廉的劳动力、贴高端的品牌,是代工企业的生存法宝,也是他们在制造业环节中面临的两座大山。代工企业逐水草而居,哪里劳动力便宜就会把就业岗位带到哪里去。其实在这个产能转移路线的背后,有耐克、阿迪达斯这些巨头在产业链上游的把控,“订单”就是他们操控劳动力就业岗位流动的“遥控器”。

因此有市场分析人士提出,按照“微笑曲线”的理论:

另外,裕元集团附属企业鹰美控股有限公司(2368.HK)股价也收益于裕元近期业绩利好而小幅爬升,达4.08港元。
鹰美主要为Nike、The North Face及Puma等品牌生产田径服、运动裤、卫衣T恤等品类服饰,集团由钟育升在1993年创办,其本人也在2002年起出任鹰美董事会主席。集团现任执行董事陈芳美也曾在裕元集团母公司宝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担任高管。鹰美产品主要销售到亚太区如中国﹑日本﹑南韩﹑香港﹑澳洲。据称,鹰美还将开发欧美市场。
鹰美此前表示,在扩充产能和优化营销的基础上,其产品的平均销售单价实现增长,进而带动了收入增加。据鹰美去年度财报显示,公司期内营业收入17.58亿港元,同比增长14.5%;净利润1.55亿元,同比增长23.97%。鹰美股票自6月初以来,也走出一波上涨行情,期间累计涨幅达23%。截至生态圈记者发稿,鹰美股价报收4.04港元,公司市值20亿港元。
因此,对于代工厂而言,虽然目前盈利能力甚佳,但也需要把目光放的长远一些,如果能实现由产业链低端向产业链高端的转变,由制造环节向产品设计、品牌营销环节的转变,由贴牌生产向自主创新、自主品牌的转变,对于中国体育产业而言,无疑会有更好的助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