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创业者而言,创业犹如苦海,吃苦头是家常便饭的事。
但是,有些苦吃起来没完没了,是值得创业者警惕的,比如:
总是苦于资金不足,必须反思从定位到价值、到产品、到交付的环节。哪里有问题,我们总是苦于人才不足。我们必须反思管理制度、就业制度和培训制度。哪里有漏洞,我们总是吃排水。难,难对付,竞争激烈,我们必须反思价值提炼,产品卖点,以及是否准确和本文,子禾将从策划的角度,分享“创业的7种苦,及其破解方法”,供大家参考。.
找不到方法的苦
有方向没方法,有想法没干法,有魄力没能力
企业家应该遭受的第一种艰难也是最多的。其实不是缺资金缺人才,而是“找不到路”。为什么会吃到这些苦:
缺乏资金是缺乏寻找资金、谈判和交易资本的途径;
人才缺乏是缺乏发现、培养、留住和使用人才的途径;
流程、标准、制度的缺失,根源在于人才的缺乏;人才匮乏的根源在于资金匮乏;缺乏资金的根源在于缺乏方法。
无论哪个方向、哪个领域、哪个细分市场,创业都存在严重的同质化竞争。
归根结底,创业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在同质化的竞争中活下去,活得更好。
又该怎么解决:
创业有一套方法论和方法体系。基本的商业知识和理念必须要懂,才能真正实现创业者的具体方法。只有通过“思想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才能得到企业家最大的误解。是一种出国留学,寻求捷径,试图一步登天的方法。所有的外部方法都需要通过实践和努力来检验和调整,然后才能转化为自己可用的方法子禾提醒:.
创业中,所有的迷茫、无能为力、做不到,其实都是“没找到方法”。
经常把“缺资金、缺人才、缺客户”挂在嘴上的创业者,不妨转变一下思维,去想:
我该如何找到“拿到资金的方法”,“找到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方法”,“引流、成交客户的方法”?
b41564ed131940a" />没有人理解的苦
初心没人重视,想法没人解读,苦衷没人理解
创业者要吃到的第2种苦,是内心的苦,在创业上没有人理解,也没有人支持。
为什么会吃到这些苦:
创业想要成功,在某些方面需要“反人性”去操作,比如合伙起步阶段,在打造合伙机制上,就要把人情、感情、交情放下,把很多丑话说在前头,先把规矩立起来。
大多数创业者会感觉“如果一开始就把很多话谈得太清楚、包括风险、规矩等等,就没有人肯加入了”。
但其实,如果合伙一开始就埋雷,那创业中见到利益之时,必定也是暴雷之时。
另一方面,创业者自以为很能打动人的“创业初心、苦衷、为客户着想”等等,对于其他人而言,在创业者没有做出成绩之前,怎么都不会有感觉,更不可能有认同。
社会的现实是,别人只看你的结果和成就,不看你的内心有多真诚。
又该怎么解决:
- 创业者在内心设定上,不能把其他任何人,当做可以去交心、共情自己的人
- 创业者,要把其他所有人,当做需要自己去用态度包容、行动带动、结果打动的普通人
- 创业者自身的信念必须足够强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自己潜移默化地影响其他人
- 创业者的初心、苦衷,要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语言、产品语言、服务语言,去触达其他人,让他们感受到创业者的一以贯之
子禾提醒:
创业者,一方面必须把自己的维度提得足够高,另一方面要让自己和光同尘,去兼容、包容其他所有人。
所谓创业者的格局、胸怀,这是本质,也是基础。

得不到人才的苦
缺乏人才,找到人才得不到,得到人才留不住
创业者要吃到的第3种苦,是缺乏人才的苦,心有余而力不足,愿景很伟大,梦想很美好,但没有人能够去执行。
为什么会吃到这些苦:
时过境迁、时移世易,如今的社会,在陌生人之间,已经几乎不存在靠“精神、信念、理念”打动人、收服人心的可能了。
大多数创业者,却总改不了用“精神、信念、理念、道理、画饼”去套路人才的毛病。
这样的结果是,一方面创业者一厢情愿地以降维打击去寻求人才,一方面人才对这样的老板从心里看不上、瞧不起。
又该怎么解决:
- 创业也是商业的事儿,能用钱解决的,都不是难事儿;钱不足够的,要用诚意去补充
- 所谓财散人聚,创业者必须掌握“分钱的智慧”,用分钱让人安心,用分钱凝聚人心
- 与其在外部寻求人才,不如重视身边人,把身边人当做人才去重视、培养
子禾提醒:
创业过程,创业者不可能全部亲力亲为,要想做事,就得先有人;
创业者有任何好的想法、思路、创意想去实现,都要有相应的人才;
创业者要放下驾驭人才的想法,反过来想想“如何吸引人才,让他们愿意加入,主动去干”,才是用人的王道。

为资金发愁的苦
起步融合伙人的钱代价大,融资本的钱难度高
创业者要吃到的第4种苦,是为资金发愁的苦,比如缺起步资金,现金流不足,缺进一步投资的资金。
为什么会吃到这些苦:
创业中什么苦最苦?当然是缺钱的苦!这是绝大部分创业者的亲身感受。
但为什么会缺钱?这是很多创业者,缺乏深入思考的地方。
真正好的创业项目,真正好的创业者,不会缺钱;但凡缺钱,要么创业项目不够好,要么创业者自身不够好,至少在别人眼里不够好。
又该怎么解决:
- 创业项目必须有足够的优势和吸引力,且能够证明从想法到客户、从成交到交付、到资金落袋的闭环成立
- 创业者,需要提炼、打造自己的人设和背书,让其他人更清晰、准确地了解自己
- 那些在某个领域深耕,有自己技术优势,有一定积累的创业者,更容易获得资本的青睐
子禾提醒:
再夕阳的产业,也有朝阳的创业者;再细小的赛道,也有创业者具备“成为庞然大物的潜力”。
创业,前期重点是创业者个人,后期重点才是方向、赛道、商业模式、营销。

缺乏自己人的苦
缺乏得力助手、干将心腹,缺乏真正的自己人
创业者要吃到的第5种苦,是缺乏自己人的苦,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自己人比干将更难得。
为什么会吃到这些苦:
有了资金,再加上好的薪酬体系、培养体系、激励制度,人才的问题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
但是,这时候有一种人变得更为稀缺,那就是“自己人”。
所谓自己人,是指一心追随创业者的人,这种人不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讨好、欺瞒创业者,他们最大的价值,是能够“完整解读创业者的心思和意图、想法和顾虑”,然后为创业者着想,这是创业者真正不可或缺的身边人、自己人。
这种人未必是专项领域的人才,但却是对领导最忠心的人,他们忠心的未必是老板这个人,而是以老板这个人为代表的一种信念、理念、愿景的坚持。
又该怎么解决:
- 创业者自己要不断提升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不被小人迷惑、算计
- 创业者要打造自己的“企业文化、商业灵魂”,建立机制、打造氛围
- 通过文化的机制和氛围,把所有人浸润其中,逐渐筛选、提炼出“自己人”
- 当创业者所拥有的团队中,自己人的比例越来越高,创业者能够成就的事业,就自然越大
子禾提醒: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自己人比得力干将更难得;
因为干将有随时反叛、对着干的可能;
而真正的自己人,会以创业者为中心,形成命运共同体,为共同的目标奋斗的同时,为创业排除干扰、抵御风险。

高处不胜寒的苦
越到高处越孤独,无人可倾诉,只能自己承受
创业者要吃到的第6种苦,是创业走到高处,要时时如履薄冰、孤独、高处不胜寒的苦。
为什么会吃到这些苦:
即便身边有自己人,创业者走到一定高度,也要独自承受高处不胜寒的苦。
这是因为创业到一定程度,需要创业者蜕变身份,从一个开疆拓土的将军,蜕变成一个身居幕后的筹划者、布局者、执棋者。
这样的身份,要时时如履薄冰,事事谨小慎微,极少杀伐果决的痛快,更多深思熟虑的煎熬。
这种程度这种身份的创业者,要跟其他所有人都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能体现出对谁有偏爱,不能透露出对什么有偏好。
因为在这时,把创业者层层包围的合伙人、伙伴、下属,甚至客户,都盯着创业者的一举一动,来进行自己的表演,试图影响干扰创业者的思想和决策。
又该怎么解决:
- 创业者需要做好自我管理,尤其是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始终保持内心的平静
- 创业者需要把自己抽离出来,和具体的事物、人员保持恰当的距离
- 创业者精力的重点要放在趋势、方向、布局、规则上
子禾提醒:
创业,在某种程度上是创业者一个人的修行。
所谓高处不胜寒的苦,只是创业修行遇到的诸多痛苦之一。

被各种绑架的苦
被团队绑架,被客户绑架,被利益和责任绑架
创业者要吃到的第7种苦,是离成功最近的苦,是被团队、被客户、被利益和责任绑架的苦。
为什么会吃到这些苦:
无论创业者如何修行,修行有多厉害,创业这件事最终都会纠缠在利益争夺上,这是创业这件事不可避免的终局。
做到一定程度,创业者会被各种人、各种利益关系绑架,这无可避免,且会日渐深重。
又该怎么解决:
- 创业容易守业难,创业者要能创业,更要能守业
- 创业靠拼,守业靠德;所谓德不配位,必有祸殃,这是创业者需要警惕的
- 所谓守业靠德,大概而言是更大的创业胸怀,是和人民群众的利益保持一致,是不垄断,不谋求更大的、恒久的私利
子禾提醒:
创业者被利益绑架,意味着创业者的价值被其他人认可,被市场接受,被结果证明;这以意味着接下来,创业成功是顺理成章的一种必然。
能吃到这种苦的创业者,必然已经成功,至少离成功已经一步之遥了。
然而,对于创业者而言,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头条号作者:策划人子禾,灵魂人物创始人,15年商业策划人,做企业家幕后的辅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