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卖什么就卖什么。开任何你喜欢吃的店。
餐饮业高淘汰率,一定程度上正是由于很多新手从选品开始就错了。
01PART ——
选品不对,努力白费
前几天,一个关于广州富二代喜欢吃小龙虾的故事,投资几百万开了一家小龙虾餐厅,三个月后就倒闭了。
选择一个品类几乎是餐饮企业首先要考虑的。品类背后是需求,是消费场景,直接关系到市场大小,消费频次,以及定价。
小龙虾品类受供应链限制,价格涨跌不定,利润难以保证。比如今年5月,小龙虾供大于求,价格下跌后,大家打价格战,新兴的小龙虾品牌难以成长。再加上外卖和零售的兴起,小龙虾餐饮已经降温。
如果你做小龙虾专营店,考验的是打通产业链的能力,和做品质做品牌的能力。如果你把小龙虾作为餐厅的一道配菜,最好把食材标准化,比如借力上游加工厂的冻虾产品。
因为“富二代”爱吃小龙虾,所以下意识地选择了这个品类,对小龙虾目前的品类周期和竞争业态没有进一步的了解。生意失败并不意外。
所以,
142;">怎么判断一个品类的前景?在门头战略开创者余奕宏看来,选品就是战略,品类不对,努力白费。
上游看供应链的成熟程度。比如巴沙鱼供应链的爆发,带来了酸菜鱼快餐的品类红利;鸡鸭产地和供应链的完备,让绝味鸭脖、正新鸡排、华莱士这些品牌更容易进入“万店俱乐部”。
中游看媒体的热点。没有舌尖上中国的热播,就没有重庆小面、潮汕牛肉火锅的爆红。
下游看消费者代际变化。没有90-00后新生代消费者,就没有茶饮、甜品、冰淇淋这些品类的爆发。

02PART ——
什么样的品类适合加盟?
了解了怎么判断品类的发展趋势,你还要对自身情况有清晰深刻的认知。
就餐饮小白而言,通常没有产品、管理技术和专业团队,而是希望通过所加盟品牌的知名度,以及他们专业团队的支持,缩短投资回报周期,降低投资风险。
那么,你就不能跟风式地选择品类,餐饮店有成本和营收压力,要考虑可操作性。

1、复购频次是选品的核心标准
选品时必须评估这个产品在自己所在的城市,是否具备让消费者反复消费的吸引力。如果是几个月不吃一次的产品,那后期经营会非常危险。
餐饮复购频次以“月”为单位,即从这次消费到下次消费,时间间隔30天内。 其中,快餐的复购频次标准每月最少2次,特色餐饮复购频次标准为每月一到两次。
消费者复购频次越高的品类,后期营销和运营的难度相对越小。

2、选择投入较低、用人较少、标准化较高的品类
初次创业,建议资金投入控制在30-60万,选择人手2-3个,标准化较高的品类。比如菜品能否标准化,口味是否可控?食材是否需要特殊处理?是否会出现季节性短供?
制作复杂的品类,例如现炒快餐,一方面品质不好把控,另一方面也会增加人工等成本,而人手一多,对管理能力又是一个考验。这些对于新手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

3、品类口味要适合当地人口味
同样的品类在不同的地方,受众范围可能不一样。选品时,要考虑地区差异、年龄层(是否老少咸宜),民族风俗习惯等。
另外,地方不同消费频次也会有所不同。比如火锅,川渝地区消费者每周吃一两次,而有些城市对麻辣火锅不感兴趣,几个月不吃也没关系。在这样的城市开火锅店,就容易失败。

4、不选太热门的品类
品类太热说明竞争激烈,同质化严重,留给新手的机会不大。可以通过美团外卖和饿了么,查看销量前几名的品类都有哪些。如果排名靠前的品类重复率很高,说明该品类太热,就不要选了,一个餐饮小白很难干得过人家。
跟风式地选择品类,这类型的创业往往都活不过一年。
那怎么选择呢?可以关注一些整体单量比较高,但还没有一两个特别出众商家的品类。这意味着,该品类有体量,有客户需求,但还没有做得特别好的品牌,这就是机会。

5、不选冷门品类、小众品类
品类代表需求,看似竞争少的冷门品类、小门品类,本质上是需求少,群众基数少。
冷门品类对选址要求很高。通常餐饮门店堂食辐射半径为500米,外卖辐射半径为三公里,你选的商圈能满足门店持续获客需求吗?
冷门品类要求对用户有很强的运营能力。那些少而精的目标客群,你打算怎么操作,让他们不被别的餐厅吸引走,持续产生复购呢?
所以在选品时,要选覆盖面比较广阔的,不要过分追求新奇独特,而忽视了市场需求。

6、同一品类,选大公司的
品类确定之后,怎么选择加盟的公司呢?建议选择全国门店500家以上,或者在在同一区域有100家以上,但还没开到你们城市的品牌,这样风险会小很多。当然,具体还要实地考察,综合评估后决定。
小结
作为餐饮新手,除了对品类周期要有基础判断,还需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符合当地口味、投入较低、用工较少、标准化较高,且复购频次符合标准的品类来加盟。
切忌凭自己的喜好来判断品类的选择,我们不是要卖给自己,而是要卖给更多有需求的顾客。让餐厅活下来,并持续盈利才是重中之重。
参考:
开餐厅选品,餐饮新手抓住这点能少踩坑
小龙虾进货价大跳水,餐厅却直呼“不赚钱”!到底谁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