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凤凰心计攻略 凤凰创业记

20世纪70年代是中国刚刚完成重大历史变革,转向现代化的新时期。这个时代出生的人,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人,也是第一批进入PC时代早期的人群,见证了互联网在中国的崛起。新世代创业大军的洪流里,70后出生的创业者绝对是其中一股坚实的力量。

在飞行员采访的70后企业家中,我发现他们理性又务实之余,在时代的机遇下同样善于创变,观察到了不同的机会。

周剑:梦想打造全球顶级机器人帝国

2008年,周剑毅然放弃高薪厚职,凭借多年在商场打拼攒下的5亿积蓄,投身于当时大众未曾预见的智能机器人事业。他坚持走创业之路,为了投资早期研发差点破产。在凭着对机器人事业的热爱和一股韧性,他不断投入研发,打造核心竞争力,直到2016年,来自优必选的50个机器人将在猴年春节晚会上大放异彩。

周剑声称他不知道如何写商业计划,也不知道如何盈利。他只知道自己不断投入研发,打造核心竞争力。他把这比作科技企业就像是开着一个跑车在高速公路上驰骋,如果在这个时候突然踩刹车,说不能再投资研发了,得赚钱省油。跑车怎么可能跑得快,踩刹车企业怎么可能变得伟大?所以做企业,必须把眼光放长线去看。

周剑有一个伟大的梦想,他希望优必选可以是机器人行业全球第一的公司,要建立一个庞大的机器人帝国。“如果大型机器人真的未来有一天能够到达,五年也好,十年也好,甚至二十年也好,一定是UBTech。”

祝铭明:科技公司要把科技关起来

同样是70后企业家的朱明明,在探索人机交互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创办了专注于语音交互领域的AI公司若琪.若琪以同样不懈的精神,聚焦语音交互领域的R&D和产品,关注朱明明的人机交互体验,希望大家都能享受到科技带来的美好。

在公认的人工智能“未来”,面对投入大量资源的大公,

司,作为小公司的若琪要如何生存及取胜?祝铭明认为,“我们要考虑的是,如果别人做不到,我们怎么做到;如果别人做得到,我们怎么做得更好;就算是如果别人能做得很好,我们怎么做得不同。” 带有这样的批判性思考,若琪找到了极致用户体验、产品细节等的“夹缝”方向,从大公司没这么在意的方向入手,建立了从研发调研到编程生产,再到市场推广和品牌建立的全链条能力的产业链,做执着于细节的产品,打造最优用户体验。






无论是对两个字唤醒词的坚持,还是对产品美感的追求,若琪的很多选择都与众不同。祝铭明认为,对科技公司来说,真正的核心价值在于对产品的理解和洞见,而不仅仅在于技术。他认为,科技公司要把科技关起来,保持科技有温度感的精神才是若琪的核心价值所在,这种公司基因和公司文化是别人拿不走的。




吴甘沙:创业是一个放下身段的过程



在70后的创业者里,有的人选择早早出海创业,也有人在看遍了风起云涌以后,才开始转向新的征程。吴甘沙的创业之路,在他加入英特尔16年以后才正式开启,创办了自动驾驶领域的驭势科技。那一年他已过四十,在对于新事物的学习上,他始终保持着谦虚求知的精神和对技术的敬畏之心






吴甘沙分享,从稳定的大平台出来创业,经历最大的考验是心态的转变。吴甘沙认为在大公司里面,大家都是和和气气,不会太狼性,但创业需要有足够的饥饿感和战斗力,还有就是要 Humble(谦逊),原来人把自己看得太大,有时候可能会太技术狂热主义,没有一种对安全的敬畏之心,按基本规律一步步做的这样一种谦逊。他越来越意识到谦逊本身其实并不是一种软弱,而是一种力量,是去指引下一步该怎么做的智慧。






吴甘沙认为创业过程中要把过去十几年的经验扔掉,放下身段,完全放空内心去接受新的事物“勇于尝试,不怕犯错,失败了也无所谓,舔舐一下伤口,重新站起来,变得更加强大。”




何小鹏:人生在于折腾

2014年,何小鹏决定进军互联网造车领域,敏锐地带领公司走上了智能汽车的新赛道,希望让智能汽车进入千家万户的生活。小鹏汽车体现了互联网、人工智能与传统制造业的跨界融合,在智能出行的领域上展现了风头无两的造车新势力。






在何小鹏看来,企业成长的道路是没有捷径的,一些阶段的发展不仅不可逾越,还要做更多,才可能把品质真正做好。汽车行业没有弯道超车的机会,只是他们找到了一条分支的新赛道——智能赛道。他认为要做到不一样的创新,还有很长的路需要探索。






何小鹏感慨,创业这回事,明天比今天难,后天比明天更难。但每一次遇到的新挑战,正正是创业的魅力所在。他坚信,人生在于折腾。以乐观的心态迎接每一天,迎难而上,也是人生中不可回避的成长过程。


胡华智:自动驾驶飞机可以保证安全

位于广州的亿航在2016年发布了全球首款可载人的自动驾驶飞机。在惊艳别人的同时,胡华智自己却认为,“把它造出来一点儿都不意外”。他的飞行梦已经持续了二十年。从小就痴迷于一切会飞的东西,到少年时期迷上了航模,成年以后自己开飞机,接触自动控制的相关技术,一步步克服了从信任人,到信任机器开飞机的转变。






一项新科技的诞生,从无人问津、对安全问题有各方面的顾虑,到逐渐接受再到习以为常,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无人驾驶的普及,胡华智认为 “像这样的一个颠覆人类出行方式的一个产品,需要让每个人慢慢地去熟悉、去感受一种新的出行方式,让更多人去信任和接受它。” 胡华智致力于要证明给政府和公众看,让他们知道自动驾驶飞机是可以受管控的,是可以保证安全的。






胡华智的好友在飞机事故中不幸遇难,坚定了胡华智要制造最安全的飞行器的决心。这个梦想关乎着每个人的生命。对他来说,安全就是不允许出错的底线。




怀抱着理想主义的创业者

这群生于70年代的企业家们,富有远见和洞察,敢于把握新机遇的同时,也传承了上一代留下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不仅看得远,也想走得远。




吴甘沙坚信,现在出行的种种问题,无论是堵车、交通事故、废气污染还是停车难等问题都能通过自动驾驶的大规模普及来被解决。他希望通过创新和变革,在未来能够有50%的出行里程由智能驾驶或无人驾驶去实现。






在胡华智看来,从汽车到飞机是从一维到三维的转变,自动驾驶的飞机“它从效率上、环保上以及其它很多方面,都会带来很大的变化。” 在他心目中,自动驾驶载人飞行器在未来也许能够取代汽车,承担到城市交通的100%






对于智能驾驶行业,何小鹏表示 “如果明天已经到来,它不会有创业的机会”这是一条很有前景但很远的路,有巨大风险却充满无限可能性的路,对于一个国家,一个企业来说,都是巨大的机会。




热爱和使命感驱使他们坚定向前

支撑着许多领航者们排除万难一路前行的,除了坚持不懈的品质,还有的就是对这份事业的热爱。曾经有人说过,创业始于热爱,成于创新。在这群领航者的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他们坚守自己所选择的道路,以及最纯粹的初心。






“一项科技的颠覆性越强,离人的距离越远,它面对的质疑声就一定会越大。” 在伴随着质疑声一路走来的胡华智,认为只要专注于做自己认为是对的事情,就能自动过滤掉旁人因不了解而产生的杂音。即使面对着各种挑战,因为是自己一直热爱的事情,所以也能从中感受到巨大的幸福感,他认为喜好给他带来的动力,完全盖过了所有的压力。






自称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的祝铭明,在留给自己的时光中,会做无法分心的事情来放空自己的大脑,比如写代码、做木工。写代码在他看来就是放松和休息。对于他而言,全神贯注在当下的事情,是他喜欢的生活方式,也是天生注定的。






周剑从不站在今天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他认为,只有极少数人愿意花时间探索多数人看起来方向不明的奇妙未来,不能因为害怕一个假设的未来世界就不去推动时代的变革,看起来走不通的道路,只要“站在历史的高度看问题,我觉得一切都迎刃而解。”




他不图别的,只是单纯希望能够通过机器人更好地服务到其他人,这是他简单的梦想,也是他热爱做的事情。






吴甘沙认为,创业是一场长跑,减少和家人相处的时间是创业所要付出的代价,但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生活得太舒服,就无法在竞争中处于一个有利的位置。在实现公司2031年的目标之后,他就会退休,让更有活力的年轻人继续带领公司前行。“功成身退,不恋战所有的这些繁华和权利,我觉得这个是我个人非常向往的。”






正如金庸先生所说:“人生就是大闹一场,然后离去。” 何小鹏觉得,在这个世界上,要闹腾一下,“要让很多人记得你,记得你的一个产品,或者记得你做了一个小小的改变,这才是我们的人生。”




这群经历了时代洗礼的70后,如今是社会的中坚力量。面对扑面而来的机遇,有的企业家选择了与时间赛跑,一往无前;有的企业家因为热爱,在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时,展现了顽强的生命力。在他们的眼里,创业的道路除了是不断自我审视的过程,也是在各种挑战中找到问题、直面问题,想方设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正是这样的一股子韧性,让他们在探索的路上能够不断创新,不断突破!






编辑:Queenie、栗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