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海归回国优惠政策 海归回国创业的例子

石家庄日报记者李彦水王立强

在位于石家庄高新区横山街道的河北三迪亚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室里,技术负责人郎恒远正忙着和团队研究新一代药物杂质实验的技术细节。这是六月中旬的一个普通的日子。对于这家高科技企业来说,每天的进步是如此重要。

“我刚从上海回来,主要是和一些医药公司谈战略合作。”站在记者面前的郎恒远充满了活力和精神。他在河北桑迪亚的公司主要是为医药厂商提供技术外包服务,河北省的医疗服务外包基地也在这里挂牌。

好环境吸引行业精英回国创业

“回中国,在石家庄创业,因为我的根在这里,我的血在这里。”

郎恒远在北京理工大学学习期间获得了两项国家专利。博士毕业后,他去了美国,致力于化学和制药领域的技术研发。

"我一开始是佛罗里达大学的博士后研究员."一段时间后,郎恒远发表了30多篇国际论文,这使他赢得了许多制药公司和R&D机构的青睐,并加入了美国四家著名的生物医药公司。随后的14年间,他主持的多项科研成果被国际高端制药公司收购,获得40余项自主知识产权。

国外条件优越,回报丰厚,技术成果太多,郎恒远都没有保留下来。

“我从各种渠道了解到,中国越来越重视科技企业和人才。尤其是很多熟人回国创业,取得了成功,这让我感触良多。”作为一个敬业的人,郎恒远开始认真研究回国创业的可能性。

他的特长在于医药产业,石家庄也是重要的医药产业基地。石家庄、华药、神威、夷陵等大牌药企众多,高成长性中小医药行业公司数百家,是医疗服务外包的最大背景。

郎恒远还发现,近年来石家庄的政策环境和经济环境越来越好,越来越重视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一系列扶持政策相继出台,其中服务外包行业更是吸引了他。

技术专家甚至开始进一步测算人工成本:石家庄作为河北省会,京津冀的世界屋脊,劳动力资源丰富,人工成本比北上广等特大城市低三分之二。

有一次,他试探性地给石家庄某政府部门打电话,询问人才引进和企业落地的情况。接电话的人认真回答了他的问题,这让他更加自信。

2011年,郎恒远下定决心,带着一系列的成绩,在阔别多年后回到祖国。

好政策带给技术人才强大动力

6月16日,阳光灿烂。走进位于高新区宏昌科技园的河北三迪亚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拥有数千平方米的实验室,包括核磁共振谱仪、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仪、微波合成器.各种先进设备令人眼花缭乱,身穿白大褂的R&D人员正埋头进行各种实验。

在国外打拼多年的郎恒远,创业之初被很多故事深深打动。

“当时我定居的公园位于荒野,没有水电。地上的杂草有多高?这是在发展吗?”郎恒远怀着忐忑的心情找到了相关部门。

没想到对方很快就想出了一套支持意见:零门槛,三年免租,补贴所有配套装修费用,半个月内水电供暖.

“特别是有领导,没有架子,经常是汗流浃背的帮忙协调各种事情,真的很感动我。”郎恒远说,四年前发生的事情就像h

“这件事太让我震惊了。”郎恒远感叹石家庄的发展环境比以前好多了

,以前仅限于听说,现在自己是实实在在遇上了,而且体会很深。


“也就半年时间吧,企业就投入运行。”郎恒元的很多顾虑,在一件件实事办成之后,逐步得以化解。


高新区科技局局长丁飞燕告诉记者,高新区的第一产业是生物医药,而上海桑迪亚公司在全国医药外包行业综合实力排名第二。郎恒元作为石家庄高新区从上海引进的特殊人才,依托上海总公司创立了河北桑迪亚医药技术有限公司。石家庄正好缺少医药服务外包实力派公司,这由此成为石家庄的一个标志性的引进人才事件。


“引进一个好的人才,很不容易。”丁飞燕说,大家都想方设法帮他协调解决企业落户、技术落地上遇到的困难,帮他成功申报了河北百人计划专家,组织了若干企业与其对接,支持他从科技部、省科技厅申报科技课题,协助他解决工商、税务甚至工会上的有关问题……


“在引进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上,今年石家庄出台了很多好政策,对我们这些已经创业成功的企业也非常适用,真是件暖人心的事。”郎恒元这样说。


好技术为省会医药产业做贡献


“现在政策这么好,我们没有理由不好。”


作为与50多家医药企业有战略合作的服务外包企业负责人,郎恒元正和他的技术团队一起,在分析鉴定、技术咨询等方面为医药生产企业提供专业服务,全力打造多领域、全方位技术服务平台。


除服务外包之外,这家高新技术企业又开始放眼更深层次的技术研发。


如今,桑迪亚已先后从北京、天津等地吸引一大批技术人员回石共同创业,现在已经发展到130人的规模,年营业额达2000万元,业务范围涵盖华药、石药、以岭等本地骨干药企,还拓展到欧、美、日、韩等世界制药先进国家和地区。


“我们的检测水平,已经获得中国药检所等多个国家级权威机构认可。”河北桑迪亚公司化学部主任刘海涛说。


“国内很多药企从事的还是原料药和中间体生产,真正的一类新药研发不多。”郎恒元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在美国,一种新药一年的收益高达130亿美元,而生产成本只占3%。


桑迪亚努力的另一个重要方向,就是研发一类新药,比如当前的新型靶点型癌症药物。


“郎恒元博士研究的多聚核糖合成酶抑制剂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该低毒抗癌药物紧密结合整个医药行业实际需要,具有非常高的应用和推广价值。”在郎恒元申报省级创新人才报告上,记者看到科技部门的上述评价。


“新型靶点型癌症药物的研发,已经完成文献调研和可行性研究。”郎恒元对下一步的发展显得很有信心,两年内他们要完成大部分临床动物实验和体外工作,一个一流的新药研发平台雏形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