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周黑鸭在港交所上市。当日股价暴涨13.435%,市值达到154.71亿港元。创始人周富玉和唐也飙升至86亿元人民币。
2012年,年仅21岁的聂云宸创办了喜茶,之后的故事你可能听过,每天卖5000杯,从IDG获得1亿元融资。
近些年出现了很多广受消费者认可的品牌,你有没有仔细思考其背后的商业逻辑?
周黑鸭出生在二线城市武汉,西茶出生在三线城市广东江门。这似乎不符合我们的常识。很自然,一线城市更有可能拥有消费品牌。毕竟一线城市人口密度高,人才多,信息传播快,容易传播口碑。二是消费大趋势从大城市向小城市蔓延。
那为什么这些二三线城市的小品牌可以做大呢?
思考商业问题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可复制性。
如果你不愿意只在当地做一个小生意,想寻求高增长,你必须在你的业务起点有大规模复制的可能性。一线城市的资源价格很高,决定了产品的价格。它的定价适合一线城市,但不一定适合二三线城市。这直接导致其难以走出北方、广州、深圳。在“周黑鸭”、“西岔”等二三线城市做产品的商家就不一样了。他们总是在思考如何以更低的成本做出消费者喜欢的产品。一旦发展起来,很容易推广到消费水平相近的二三线城市。毕竟一线城市不多,更大的市场还是在二三线城市。这样,商业的大规模再现性就显现出来了。
创业和做生意有什么区别?
你可能听过这样一段话:大部分说自己要创业的人还没有赚到钱;而那些说自己在做生意的人,通常都能赚到钱。说起创业
现在流行的模式是“团队商业计划的PPT融资”。无论盈利与否,都要先扩大用户数量,再做上市准备。
说起做生意
也许你会想到小生意、正品等关键词。一个二三线城市的商人开了一家店。他可能没听过那么多商业概念,也没有那么多融资渠道。然而,他更注重每一块钱的使用。每天,他其实都在接受消费者的考验,不断打磨产品,这样他才能活下来。
我觉得后者更接近生意的本质,这些普通生意人都是商业市场的底层基石。但在残酷的商业环境下,真正能成长起来的生意人毕竟是少数。
大多数商家面临的问题是看不清市场趋势,店面受网络冲击严重,产品不好卖,生意不好做,迫切需要切实有效的商业做法。
如何才能让更多的生意人成长起来?
有些灵活的人很想逛逛热门店铺,但“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很多人把项目复制到当地市场,却很难生存。问题在于你是否对热门店铺进行了彻底的调查。从市场分析、门店选址、装修设计、产品特色、广告宣传、产品定价、用户分析、销售策略到员工管理,你可能看得不够深入。最好有行业老手和其他商人和你一起“看”店,参与分析讨论,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和经营策略。
现在做生意的方法与以往已经大有不同
以现在流行的移动互联网为例,门店的区位效应可能没有以前那么重要了。
毕竟大众点评、美团、饿了么、微信小程序等应用。为店铺宣传自身提供便利。现在人们有了手机,网络发达,方便人们导航,找到这些产品地址好的店铺,传播口碑也没那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