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12月4日讯“我省开创了我国创业型大学的创业培养模式。能否详细介绍一下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在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今天下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十三五成就之旅”主题系列第八场新闻发布会。会上,记者就“十三五”期间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提问。
“创业对就业有倍增效应。一个人就能创业,往往能带动很多人去工作。”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厅长梅建华介绍,“十三五”期间,山东省把促进创业作为新的就业增长点,大力构建创业政策、创业培训、创业平台、创业引领、创业服务“五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创业逐渐成为就业增长的新引擎,对促进就业形势稳定、助推新旧动能转换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措施可以概括为“五个加强”。
强化制度创新,加快健全更加优惠的创业政策体系
落实创业带动就业政策,每年安排10亿元创业带动就业资金,构建“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创业载体奖”等支持创业的政策体系。这项政策的含金量在全国名列前茅。落实创业补贴政策、“十三五”期间,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17.2亿元,创业岗位开发补贴7698.4万元,扶持23万人创业。创新创业担保贷款支持政策,增加贷款额度,扩大借款人范围,降低贷款门槛,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84.2亿元,支持创业42.17万人,促进就业156.81万人。今年,面对疫情冲击,我们进一步创新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政策,实现了“扩范围、增额度、降比例、提质量、减负”,给创业者送上了“大礼包”。
强化能力提升,加快建立更加高效的培训模式
着力提高创业培训的精准性,全方位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创业辅导服务,帮助创业者解决技术差、商业模式不清晰等创业瓶颈。“十三五”期间,共开展创业培训100.35万人次。首创国内创业型大学培养模式,构建了集创业教育、创业培训、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于一体的创业人才培养载体。创业型大学已经成为培养新型企业家和创业者的摇篮。实施“创业齐鲁训练营”项目,加快培养创业领军人才,累计培训1455人。
强化平台建设,加快培植创业者脱颖而出的肥沃土壤
采取“政府引导社会投资”模式,建设集创业指导、孵化、服务于一体的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区,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的创业场所和全流程的创业服务。累计创建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5个,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园区)160个。打造创业创新示范综合体,打通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打造要素集中、充满活力的“双创”新生态。今年,山东省将建设一批省级创业创新示范综合体,每家给予最高不超过5000万元奖补。
强化示范引领,加快建设具有鲜明山东特色的创业文化
强化区域带动,逐步建立以青岛、烟台、威海等5个国家级创业城市为引领,以40个省级创业型城市(县区)为主体,以152个创业型乡镇(街道)为依托的创业梯次区域格局。加强重点群体推介,实施留学人员来鲁创业扶持计划,评选“十大大学生创业之星”“十大返乡农民工”,带动更多群体投身创业实践。加强文化引领,成功承办首届全国就业创业服务展示交流活动,举办第五届山东创业大赛及各类特色创业活动,倡导敢为人先、勇于冒险、奖励成功、宽容失败的新趋势。实施乡镇创建计划,搭建乡镇创建平台,支持各类群体返乡创业。例如,菏泽市实施了“返雁并
实施提升创业服务质效行动,开展“五查五建议”,即查清观念、制度供给、体制机制、工作作风和能力素质等方面的短板,全面提升创业服务质效。加快构建半小时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圈,建立“网格化”创业服务网络,打造“高校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机构、创业孵化基地(园区)”的连锁创业服务体系。建立创业服务云平台,壮大涵盖技术、金融、法律、金融等人才的创业导师队伍。大力推广“创业导师专业孵化天使投资”的新型创业服务
务模式,为企业、创业者提供全要素、全过程的创业指导服务。“创业不仅是就业之源,还是富民之策、强省之举。”梅建华表示,下一步,山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将把创业作为就业增长的新引擎,着力建机制、搭平台、强服务,大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全面激发创业创新活力,为现代化强省建设注入新动力,增添新动能。
闪电新闻记者 梁金凤 尹承谦 实习生 王越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