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甘肃适合种植的中药材有哪些,北方种植什么药材最赚钱收益快

种植成本和收益是影响种植户种植扩面和减量最直接的因素,也是毒贩分析市场趋势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政府扶持政策的推动,中药材种植模式也从农民自主种植向机械化种植转变。规模化种植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逐步提高了生产效率。但由于不同品种的种植习性不同,部分品种机械化推广难度较大,部分品种机械化程度发展较快,导致种植成本发生显著变化。

本文将从农户种植和合同种植两个方面统计西北地区各种药材的实际种植成本和效益,进而判断2019年各品种的市场走势,判断是否有扩种的依据。

当归

1、生长习性及主产地:

当归是高山植物,生长在海拔1500-3000米的高寒阴湿地区,属于低温长日照型植物。我喜欢潮湿凉爽的气候,但我害怕干旱和高温。需要遮光以避免阳光直射。适宜生长在土壤肥沃、质地疏松、排水良好、腐殖质丰富的中性或微酸性沙壤土上。需要轮作,但要避免连作。主产区位于甘肃、青海和云南。甘肃当归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

2、成本收益现状:

当归多种植在高寒地区,难以大规模机械化种植。农户种植是目前当归生产的主要形式。从上表可以看出,农户种植当归的成本相对较低。如果剔除人工成本(部分农户可能雇佣2-3人挖),药农种植成本为每亩1500元。2018年,平均亩产生鲜900公斤(干货129公斤),按生鲜均价销售,平均亩产1200元;按干货平均30元/公斤计算,平均亩产为x2370元。

近年来,在政府补贴政策的干预下,甘肃当归承包地种植逐渐兴起。甘肃当归承包地种植成本为每亩3600元。2018年平均亩产生鲜900公斤(干货129公斤),按生鲜均价销售,平均亩产损失900元;按干货均价,卖30元/斤,平均亩产270元。

青海是近年引进的当归最大的辅助产区,以合作社种植和机械化开采为主,种植成本低。青海当归合作社种植成本为每亩3600元,主要经营生鲜商品。2018年平均亩产生鲜900公斤,均价3元/公斤出售,平均亩产损失600元。

3.及后市分析:种植状况

甘肃当归种植地形多为山地,大规模机械化种植不现实,所以当地种植方式以人工种植和开挖为主。由于中青年劳动力的流失,农民需要找2-4个人大面积的挖种当归。随着人工成本的逐年增加,种植成本也随之提高。扣除人工成本后,农民仍有可观的收入,高于其他作物,农民有了进一步种植的基础。

承包种植,青海合作社种植的苗木来自甘肃产区,苗木成本较高,当地地租较高。肥料多为腐熟的牛粪或羊粪,人工成本略低于甘肃。此外,广袤的土地适合机械化开采,产区以生鲜商品交易为主。种植成本低于甘肃承包地种植户,但受制于苗价偏高,实际种植成本与甘肃承包地种植基本持平。随着2018年当归市场的持续下滑,承包地种植和合作种植在新增产量实际成交价格方面基本处于亏损状态。然而,据产区的种植者说

党参多生于山地灌木丛、山坡林缘或半阴半阳的山坡。适应性强,喜欢温和凉爽的气候,怕热怕涝,相对耐寒。每个生长期对水分、温度和日照的要求是不同的。发芽温度18-20;幼苗喜欢荫凉,成年植物喜欢光照。党参忌高温,会导致地上部分枯萎。避免积水,高温高湿,水分过多,很容易发生病虫害

及烂根。作为根系植物,适宜生长在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土壤中。在重黏土、岗地及低洼排水水利的地方生长不良。党参主要分布华北、东北、西北部分地区,其中用量最大、占比最高的白条党参产于甘肃定西地区和陇南地区。


2、成本收益现状:


党参多生于山地灌木丛中或山坡林缘或半阴半阳的山坡上,机械化种植程度较低,也以农户自主种植为主。从上表可知,农户种植党参,若不计人工成本(部分农户也许雇用2-3人进行采挖),药农种植成本亩均1800元。2018年平均亩产630斤鲜货(折94公斤干货),按鲜货统货价格平均5元/斤出售,平均亩产收益1350元;按干货统货价格平均30元/公斤出售,平均亩产收益1020元。而承包土地种植和合作社种植成本较高,种植成本亩均3700元,2018年平均亩产630斤鲜货(折94公斤干货),按鲜货统货价格平均5元/斤出售,平均亩产亏损550元;按干货统货价格平均30元/公斤出售,平均亩产亏损880元。


3、种植现状及后市分析:


党参是最娇贵的西北各品种之一,生长条件要求苛刻,极易形成大面积减产,因此价格也经常大幅波动,也成就了西北龙头品种的美名。近年来由于产地重茬种植、农药化肥的长期使用,造成土壤退化,多发病变,党参亩产量下降明显。


就农户种植党参来看,种苗能够实现自己培育和采挖,基本不计入人工成本,从种植成本与收益来看,按目前的市场价格计算,药农种植党参收益可观,有进一步扩种基础。


承包户种植方面,由于难以实现机械化种植,规模效益难以有效提现,成本较高,种植占比较低。从表格计算得出,承包户种植党参效益不高,加之2018年市场行情影响,目前基本处于亏损状态,无进一步扩种基础。


黄芪


1、生长习性及产区:


黄芪为多年生草本,喜凉爽,阳光充足的气候,耐旱、忌涝。对温度具有较强适应性,夏季温度高于38℃不至于枯萎,冬季温度低至-40℃也可能安全越冬。水分过于充裕,常会分叉甚至烂根死亡。对土壤要求不严,以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排水良好、背风向阳的高燥山坡为佳。低洼积水、土壤黏重不适宜生长。其产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甘肃、内蒙古、青海、新疆、宁夏以及东北地区。甘肃出产的黄芪约占全国产量的50%以上,近年来从定西地区向河西地区迁移,机械化种植程度较高,种植成本较低。


2、成本收益现状:


从上表可知,农户种植黄芪的成本较低,若不计人工成本,药农种植成本亩均1500元。2018年平均亩产1400斤鲜货(折280公斤干货),按鲜货统货价格平均2元/斤出售,平均亩产收益1400元;按干货统货价格平均8元/公斤出售,平均亩产收益740元。而合作社种植成本较高,种植成本亩均3060元,2018年平均亩产1400斤鲜货(折280公斤干货),按鲜货统货价格平均2元/斤出售,平均亩产亏损260元;按干货统货价格平均8元/公斤出售,平均亩产亏损820元。


3、种植现状及后市分析


黄芪种植相较于当归和党参,机械化种植程度高,面积广,种植成本被大幅拉低。另外,黄芪单产明显高于当归和党参,加之易于储存等因素影响,黄芪历史行情较之前者逊色不少,即使目前价格跌破10元,从上述表格计算来看,目前农户自主种植还未亏损,合作社种植亏损比例和当归、党参基本一致。从种植成本收益看黄芪后市,目前市场价格并未跌破生产成本,加上庞大的库存这一利空因素,后市不具备大幅上涨机会。如果2019年经济环境转暖,信贷宽松刺激,在西北其他品种的带动下,不排除有小幅反弹机会。


西北其他品种收益分析将持续发布,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