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岁的于玉泽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为了创业,500元买了所谓的“配方”,开始在渝北区建厂生产洗洁精。创业之初,是一家“三无”企业。渝北工商部门去调查处理,不但没有取缔,反而帮他完善了各种登记手续,甚至还帮他在缺钱的时候想办法出主意。
不安分的农民
于玉泽说,30岁之前他过得很简朴,但“去城市发展的想法一直缠绕着我。”21世纪初,重庆市场掀起了一波打车热潮,于玉泽去涪陵买了一辆二手出租车。
刚买了车的于玉泽,被朋友泼冷水。“你是这辆车的第九个车主。前面的要么被撞,要么出事。”第二天,于玉泽开着出租车从涪陵到丰都。道路很糟糕,汽车坏了。第三天,有人把这辆车买了两次,于玉泽以高于1.2万元的收购价卖出。没想到,仅仅是不到三天的出租车司机经历,就为于玉泽未来的发展奠定了方向。
三无企业研究高端技术
于玉泽卖了车后,带着妻子来到重庆。来到重庆的于玉泽,在一家钢结构厂工作,在哥哥的企业里管理,但都没有坚持下来。陷入困境的于玉泽想到了出租车上两个乘客提到的“洗涤剂用棍子搅拌”的事情。
在攀西农贸市场,于玉泽用500元买下了这款化学物质勾兑的洗涤剂配方,开始了车间式的洗涤剂制造。他和他的妻子买了一些化学原料,放在桶里,用棍子搅拌,然后卖给餐馆。
从攀西农贸市场不到10平米的车间,到松树桥农贸市场20平米的车间,再到柳荫街几百平米的“车间”,余玉泽的洗洁精产量越来越大,生意也越做越大。
当时于玉泽把自己的产品邮寄给了西藏的一个经销商,但是由于高原反应,所有的样品都变成了蜂蜜。为了开拓西藏市场,他和化工学院的老师们经过两个月上百次的学习,攻克了高原环境高温低温的技术难题。
工商业来帮忙
在客服遇到一系列技术难题后,西藏的经销商不得不与于玉泽签订合同,但于玉泽当时连营业执照都没有,也无法用公章签订合同。于玉泽急着要公章的时候,双龙工商局负责市场监管的工作人员吴伟来了,这让于玉泽更加着急。结果于玉泽在吴伟的帮助下办理了手续。
不仅企业没有被取缔,吴伟还鼓励于玉泽注册微型企业,还建议他注册商标,让企业走向正规化。如今,于玉泽的企业资产已达2000万元。
本文来自我最好的生意,创业家族授权发表。稍加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关注企业家微信官方账号(in China创业佳),阅读中国最赚钱的7000家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