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互联网大量裁员,互联网住家创业是真的假的

本报记者潘

最近,“JD。COM商城将裁员10%以上,计划先裁未婚无子女女性”。对此,JD.COM公开回应称,这是正常的人员流动,也是最后一次优化,但传闻是“京东大规模裁员”。COM”,公司已收集证据并向公安机关报案。

消息虽有传闻,但下半年以来,关于BATJ等互联网公司裁员、社会招聘的传闻从未断过,从业者“苦日子”的悲叹此起彼伏。国内互联网行业真的进入“寒冬”了吗?

阿里腾讯JD.COM异口同声澄清谣言

这不是JD.COM第一次陷入“裁员”风波。5月初,有网友匿名爆料,称JD.COM准备裁员,已停止社会招聘,试用期员工面临被辞退的风险。而新闻发布了“先裁未婚无子女女性”的醒目字样。

JD。COM回应称:“京东。COM每年定期对全体人员进行绩效考核和人才盘点,对优秀人员给予更大的激励和更好的发展空间;针对不符合要求的性能进行位置调整和优化。”

记者联系了JD.COM的内部人员,对方直言,“网上的消息是假的,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裁员。”。当被问及JD.COM几名员工“末位淘汰制”的具体规则时,对方表示不清楚。

最近,互联网公司裁员和停止社会招聘的情况并不少见。10月份,有申请人表示,阿里已经全面裁员,所有业务条线都不批准录用(录用通知),包括技术岗位,近期无法录用的可能会被裁掉;与此同时,JD.COM还被传言“完全停止社会招聘并已发放证件”;9月初,有传言称腾讯将裁员6000人。

这三家公司都否认了这些传言。阿里官方回应:“这只是阿里巴巴近期的人才盘点和人才体系升级。”腾讯公关负责人传言:“HR很忙,没时间裁员。”

虽然传闻一直被当局辟谣,但在一些行业从业者眼中,房地产和P2P行业洗牌后,互联网公司的日子并不好过。一位互联网创业公司的合伙人表示,裁员和裁员是应对资本寒冬最直接的方式。

互联网行业的招聘需求已经放缓

“最近行业形势确实不好,跳槽已经跳不动了。”张军曾在5家互联网金融和电商平台工作,最近辞职创业。蘑菇街退休员工朱女士觉得“合并裁员的魔咒打不开”。据她说,今年蘑菇街大量员工被裁。在一家互联网独角兽公司工作的范晓,最近几个月有换工作的想法,但他选择留在公司观望,因为没有更多的工作可以选择。

这些数字证实了互联网行业面临的困境。根据中国就业研究院与智联招聘近日联合发布的第三季度《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互联网/电商就业景气指数(市场求职人数/市场求职人数)为4.2,较第二季度下降0.56个百分点,在很多行业排名下滑,也出现了环比下滑。与去年同期相比,IT/互联网行业就业岗位减少51%,连续第二个季度呈现需求负增长,就业岗位收缩幅度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互联网行业的发展遇到了流量瓶颈,竞争变得激烈,资本不再热衷于流向这个领域,企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也很大。”智联招聘相关负责人分析。

Lagou.com昨日向记者提供的内部统计报告显示,自7月以来,平台新增岗位同比增速连续3个月下降,分别为22.2%、8.4%和-2.7%,9月甚至出现负增长。

寻找“2018年1-10月全行业新就业指数”

”同样显示,进入10月份以来,互联网行业出现了企业招聘需求放缓的趋势,但目前并未表现出断崖式下降。


“寒冬”只是回归正常估值


其实,从2014年到2018年,每一年网络上都有关于“互联网寒冬来了”的惊叹。


几年前,优酷土豆携程去哪儿、滴滴快的等捉对厮杀的对手纷纷联姻,就有人大呼“寒冬下互联网企业抱团取暖”;这两年团购、O2O、共享经济等创业公司倒闭了一批,也不断有人称“寒冬将至”。互联网行业真的年年都经历寒冬吗?


在拉勾网首席营销官鲍艾乐看来,“互联网寒冬”“裁人潮”只是一个伪命题,任何一个行业的泡沫都会破裂,很多靠资本补贴的企业,市场并不买单,因此公司倒闭、企业裁员的现象算是行业自我净化,隔段时间就会发生。


联想创投集团总裁贺志强在近日举行的第11届创业家年会上则表示,好的企业没有寒冬,所谓“寒冬”只是企业回归正常估值,他更愿意在“互联网寒冬”前加上“周期性”的修饰。他分析,如今互联网“周期性寒冬”除了与经济大环境相关,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产业转换”——在从移动互联网向未来智能互联网、产业互联网的转换过程中,产生了不小的落差。“智能互联网在影响各行各业、带来产业变革机会时,并不像移动互联网那样快。”他建议,企业、创业者、投资人的心态都需要经历从移动互联网时代过于“狂飙突进”向更有耐心的一次大调整。


根据多份近期发布的职场研究报告,互联网行业并未出现极度悲观的发展趋势。猎聘大数据显示,25.9%的互联网企业表示第四季度会相比第三季度增加招聘需求,表示减少招聘需求的企业只占19.4%,各大企业也在为“过冬”储备人才。


(责任编辑:赵雅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