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秦淮特色文化产业园
打造文旅融合样板
走进秦淮特色文化产业园,就像走进朱自清先生笔下的“古董店”。到处都有时代的痕迹。秦淮区60%以上的历史文化遗存集中在这里,包括各级文物保护单位77处、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街区)11处、文化文化场馆20余处、金陵经等各级非遗项目93处。至今流传下来的诗词歌赋名作数不胜数。
既体现了历史文化的韵味,又体现了文旅融合的时代风貌。工业园区按照城区、园区、景区、社区“四区合一”模式建设,以秦淮河、明城墙为轴线,以陈光1865创意产业园为龙头,以老城南门东门西、南京国家领军人才创业园、李新安、朝天宫、广电跨境文化产业园等子园区为主体,总建筑面积近200万平方米。
秦淮特色文化产业园现已入驻企业2800多家,其中文化企业占比近80%,文化生产经营及配套设施占园区总建筑面积的80%以上,文化产业增加值连续三年增长20%以上。作为创新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现有国家级艺术大师、著名文化艺术家和领军创作人才200余人,相关员工5万余人。
据南京市秦淮区文旅局副局长李介绍,五一假期期间,秦淮假日文化旅游市场安全有序,夫子庙-秦淮景区接待游客42.5万人次,老门洞历史文化街区接待游客20万人次,大环纪遗址公园接待游客1.45万人次。市场复苏态势总体良好。节日期间,推出“秦淮漫游”“吃播”“周边生活”等活动,创新营销模式,增强消费者信心。
未来,产业园将对标国内一流园区,将园区打造成为传统文化保护复兴、文旅融合示范样板、产业创新发展的国家级文化产业园。
1865创意产业园
军工文化+科技研发+时尚生活
南京陈光1865创意产业园是李鸿章于1865年兴建的金陵机械制造局旧址,2007年正式对外开放。它就像一座中国现代工业博物馆,记录着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历史轨迹。时光飞逝,如今已是南京最大的文化艺术创意园。
我们一起住在长安街的一条小巷里,我们都很年轻,也很开心。离工业园区只有一箭之遥
ty-word" data-gid="18038687" qid="6548200366394053902" mention-index="1">大报恩寺同处于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长干里地区。“大报恩寺讲的是报恩,我们这里讲的是报国”,南京晨光1865置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邹超说。园区以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为主题内容,现有300家企业,其中文旅企业占80%。谈及园区未来的发展方向,他用三句话加以精准概括:军工文化博览园、科技研发集聚区、时尚生活新地标。
漫步园区,各功能区域划分合理,博物馆、茶馆、书店、花园穿插其间,错落有致。尤其注重对公共空间的提升打造,“好的产业园,如果留白留得好,公共效益附加值就会提高。”

园区内的永银钱币博物馆是南京首家以钱币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走进这里,踏着各种钱币铺就的“钱途”,一路欣赏古今中外各种钱币的历史演变,由钱币串成的熠熠生辉的帘幕,更是吸引了不少年轻人专门来打卡拍照。

邹超表示,园区将秉承自身优势,把自身的文化资源挖掘好,把园区的企业优化好,聚集文化类“瞪羚”企业,深度进行文旅融合,“下一步要做到两个100亿:园区产值100亿、晨光集团100亿,成为全省 、乃至全国的行业标杆”。
国创园
文化氛围激荡艺术灵感
郁郁葱葱的爬山虎布满城墙,一旁的秦淮河静静流淌,不远处,是辛弃疾写下“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的赏心亭……南京国家领军人才创业园就坐落在这样一个安静的地方。

据国创园主任丁淦介绍,国创园是一个工业老厂房改造项目,将原南京二机床厂的老厂房进行改造,建设成为以设计服务、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为基本业态的创意产业园区。“从园区自身打造来讲,注重文化价值的提升,引进具有文化特色的企业入驻,这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园区2013年正式开园,现已集聚100多家创意企业,吸引3000多名研发创意人员就业。

不少企业入驻园区创业取得了令人称道的成绩,除了自身努力外,还得益于园区为企业提供创新支持、市场对接、人员培训、管理能级提高等各方面服务。洛可可是国内综合实力最强的创意产业公司之一,2013年落户园区,设计收入从2014年的不到200万元,增加到2017年的843万元,增幅达200%。

秋香、葵黄、艾绿、石青、靛蓝……走进南京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一幅幅精美的丝绸,配以一个个诗情画意的名字,营造出中式古典美的风雅,这是一家从美学角度阐释江南丝绸文化的民营博物馆。

“当时有很多地方邀请我们博物馆入驻,但我经过仔细考量,最终还是选择了国创园,就是看中了这里的文化气息”,从三年前动工时的一片废墟,到现在功能齐全、设计新颖的丝绸文化主题展馆,还常设一架南京云锦大花楼木质提花织机,以真实场景展示云锦手工妆花织造工艺,生活体验馆内的蚕宝宝刚刚破茧而出,各种文创产品将丝绸的美丽融于生活的日常。

自2017年免费开放以来,博物馆累计接待国内外观众6万余人,开展各类创意展示活动及社教主题活动200余场,为南京市非国有博物馆建设与发展起到了骨干示范引领作用。“我们的目标是做一家全产业链的新型博物馆,让如水的丝绸浸润进大家的美好生活”,耿奇说。
(内容来源/江苏1号 编辑/赵阳 江北新区融媒体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