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底以来,各地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在这个过程中,许多“黑机构”被勒令关闭。在渝办学的陈星,是此次整改“黑名单”中一家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投资人之一。他用惨痛的教训警告年轻企业家:“在经营活动中,切不可抱侥幸心理,要有一颗敬畏法律的心。”
1
激情满怀,跨界来搞教育
从陈星大学毕业后,32岁的他选择了自己创业。他开了一家电器店、一家房产中介和一家小超市,几年后有了一点积蓄。陈星不满足于“小事”。他一直在寻找商机,希望实现自己创造财富的梦想。
2016年的一天,陈星遇到了高中同学冉立。冉立曾经是班上的“校长”。他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毕业后在主城一所重点中学任教。老同学见面,特别亲热。在聊天中,陈星告诉冉立,他正在寻找一个创业项目,冉立还向老同学展示了“教书很无聊,他想自己做点什么”的想法。
两个月后,冉立约见了陈星。冉立说,他在许多中学任教,在教育系统中拥有优秀的网络资源。现在教育培训处于“窗口期”,市场需求大。他想成立一个以中小学英语辅导为主的课外教育培训机构,并邀请陈星合作。
在冉立的鼓动下,“现在的中国人最舍得的,就是在孩子身上花钱!搞教育培训是最来钱的一个项目!”、陈星决定投资100万元与冉立建立教育培训机构。
2
轻信伙伴,上马风险项目
随着教育培训的需要,以及老同学的专业和人脉优势,陈星沉浸在老同学勾勒的美好蓝图中,创业热情高涨。陈星、冉立办的教育培训机构,最初都选在渝中。他们租了场地,重新装修,然后招聘老师和学生,一切都很顺利。
然而,培训机构启动大约半年后,因培训机构没有取得”办学许可”,机构被当地有关部门叫停。
在这个投资项目中,存在着重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所以陈星相信了冉立的话。冉立告诉陈星:目前,教育部门对校外教育培训的资质有严格的审查,很多培训机构还在无资质运行。目前要打“擦边球”,找人把关系搞清楚,等机会拿到“办学许可证”。
经过讨论,他们把教育培训机构搬到了九龙坡一个相对偏远的地方。
3
关门停业,蚀了创业本钱
风险暴露了,如果陈星此时选择果断退出,他完全可以止损。可惜他没有做这件事。因为“没有办学许可证”,他们的教育培训机构都搬到了江北、南安等地藏在西藏。自然没有大的发展。
随着各地教育培训机构造成的混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去年底以来,重庆市大力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数十家校外培训机构因缺乏“办学许可证”“办学条件不足”等原因被责令关闭。
陈星、冉立等人的“擦边球”也告一段落。他们设立的培训机构也被列入校外培训机构“黑”名单,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不能再混了,机构“死”了。
陈星数百万的投资无疑打击了水漂,而冉立承诺的投资没有完全到位,两人因为公司的会计问题闹翻了。陈星因拖欠债务被重庆信贷机构列入“不真诚”黑名单,人生陷入低谷。
总结这次创业失败教训,陈星说,投资行为不受法律保护是最大的商业风险,创业中想有打“擦边球”的想法,就等于在拿自己的钱去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