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近日发布通知,禁止幼儿园成为小学。通知要求,幼儿园要坚决禁止提前教授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社会培训机构不得以学前和幼小衔接为名提前教授小学内容。
插图:松溪
这种“提前教学”在幼儿园普遍吗?培训机构的情况如何?记者近日走访发现,不仅不少幼儿园存在提前教学的现象,一些培训机构甚至以此为竞争噱头,吸引家长来报孩子上课。
上周从幼儿园退学了。因为社区里一半以上的同龄孩子都上过幼小衔接班。远方双语幼儿园班的教学内容还包括拼音和数学。在之前的吹风会上,幼儿园特别强调“会教,但只是让孩子熟悉这方面的知识,并不能保证每个孩子都会读、会写、会算”。幼儿园并没有要求孩子每天都要做作业,所以虽然幼儿园老师和袁媛的妈妈沟通了几次,反复保留,但是袁媛的妈妈还是下定决心要去,她怕孩子上小学的时候被拖累太多。“如果你以后上小学,他什么都不会做,怕你孩子的自信心受到打击。”
上周五是幼儿园中班的最后一天。很远的地方,妈妈赶到幼儿园接孩子,看着儿子和同班的孩子交换礼物,互相告别。她的心情特别复杂。“孩子在幼儿园当然更快乐。年轻人交往的课堂环境和活动场所,是幼儿园无法相比的。我们幼儿园的学费11月份到期,我没有去退。我以为如果真的不适应,我会让孩子们回到幼儿园。”
远离幼儿园的张主任告诉记者,每年大班开学时,每个班都会出现人手短缺的情况。“大多数时候,9个孩子留在一个班,他们都去了年轻的连接班。我们在这里仍然很好。一些幼儿园最初有三个中产阶级。上大班的时候合并成两个班,上不了满班。”
“我们也想不按要求提前给孩子上小学的内容,让孩子从游戏中学习,但家长不做,幼儿园也不能坐看学生流失这么多。”张主任也是有些无奈。她说,她认识的私立幼儿园会在中班结束后为大班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和大纲,然后召开家长会,希望留住更多的孩子。“我们可以理解家长的焦虑,尽量调整我们的工作,但幼儿园小学真的不科学。虽然很多父母承认这一点,但他们无法承受压力。"
记者采访了几十位家长,他们的孩子在公立幼儿园、私立幼儿园和国际幼儿园就读。在各类幼儿园中,几乎没有一所幼儿园完全不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即使在几所家长说“什么都不教”的公立幼儿园,至少要求孩子在大班毕业前写好自己的名字,10以内就能简单加减,知道拼音和英文字母。就连一些被称为“散养”的家长,也乐于看到这种幼儿园的早教:“几乎没有一个孩子入学前是完全空白的。任何没有买过挂图或者英语、数学、拼音有声读物的家长,孩子其实都知道一点。只要不难问,就涉及一点拼音、数学、英语,对孩子来说压力不大。”
幼儿园
-即便教些语数英,大班的孩子也走了近一半
,记者还和远方的母亲一起去看了她不喜欢又期待的年轻的搭桥班。这个年轻的连接班位于一个住宅区的办公楼里。今年有三个班,每个班20个孩子。教室不到10平方米,没有独立的户外活动场地。每个科目的所有教学内容和孩子们完成的“优秀作业”都张贴在教室外面。据工作人员介绍,他们会教幼儿20以内的拼音读写、汉字部首、加减乘除公式。“现在幼儿教这些内容,我们很多老师都是以前的小学老师,经验非常丰富。在这里学习一年,保证你的孩子有500字以上的识字量,拼写和拼写都很熟练,加减20以内,我们的标准是5分钟内做完100道题,还要掌握垂直微积分。”
远校的衔接班并不是要求最高的。记者上周末还走访了海淀区一家知名的青年联络机构。该机构今年为幼儿开设了10个衔接班,每个班有16名儿童,现在已经满员。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前来应聘的人很多,他们都是在面试完孩子后选择了最好的人选。“他们都是能专心听讲、坐着不动的孩子。你保证不会吗
会有不听话的孩子影响老师上课。而且我们还有快慢班的区别,基础好的孩子可以上快班,保证不会让孩子‘吃不饱’。”根据工作人员的介绍,上慢班一年的孩子,毕业以后也能学完一年级的内容,而快班里最“优秀”的孩子则几乎可以直升三年级。即便不上类似的幼小衔接班,很多家长也会让学龄前的孩子参加各种机构组织的单科学习。记者在走访中看到、听到多家培训机构都以“提前适应小学生活节奏”、“熟练掌握一年级学习内容”为宣传噱头,甚至还推出多种优惠活动来吸引家长报班。
即将入学的苗苗就是在一家培训机构学习了一年的数学后,学会了加减计算,平面图形计数、立体图形计数、图形规律、轴对称图形、比较推理、四宫数独、天平代换……上个月,苗苗妈妈拿到了该机构给苗苗的数学能力分析图表。记者看到,在这份名为 “入学诊断”的报告中,机构列出了苗苗对几十道数学题的测试结果,还给出了小朋友们的平均分,最后得出了苗苗的数学能力分析图,对苗苗的逻辑推理能力、图形认知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进行了“界定”。
观点
提前学习不利于大脑发育,还会影响孩子的情绪
正是因为了解这些情况,华中师范大学素质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陶宏开对教育部的规定热烈欢迎,他觉得禁止幼儿园小学化,“太对了,非常有必要”。“教6岁前的孩子学小学的内容,这是违反孩子的生长发育规律。不仅不利于孩子的大脑发育,还势必会影响孩子的情绪”。
前几年,陶宏开就写过《自然教育与人为教育》的文章,明确反对家长违反自然规律拔苗助长。他提出的“自然教育”,就是学习并遵循人的成长发育规律,引导孩子“自我成长”;而“人为教育”,则是人们依着自己的想法去实施教育,孩子要按照他人的意图长大。陶宏开认为,过早地强迫孩子学习,对一个孩子来说,是违反大脑发育规律的,重复教育还会造成孩子青春期前后的厌学、甚至离家出走,“这几年来找我求助的孩子中,多数都是从小就各种学习,结果到了十三、四岁,孩子就出了大问题”。对于社会来说,提前教育会造成家长们的盲目攀比,恶性竞争,层层加码,“你教一年级的,我就敢教二年级的内容。因为家长总是看哪个机构学习量大,学的更超前就往哪里送,哪儿学费高就觉得哪儿教的好。”
打消家长顾虑,教育改革要系统化而不能碎片化
根据教育部的通知,本次“叫停幼儿园小学化”的专项治理分四个阶段进行。今年8月底之前由各地教育部门制定好治理方案;今年年底之前,幼儿园、小学、培训机构按要求进行自查,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抽查和摸排;明年4月底之前完成全面整改;明年6月底之前完成专项督查。针对这个安排,陶宏开也提出建议,“教育部要跟各地教育厅多沟通,层层落实,半年之后,一定要多派巡查组,保证政策的延续性。希望家长们也能够做好监督,家庭教育也要跟着转变方式。”
虽然认为家长应该尽可能地改进自己,遵守自然的规律和法则,但陶宏开也能理解家长的顾虑和担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也多次呼吁,教育改革还是需要由教育部门研究建立更为科学的总体教育体系,而不能碎片化改革。“上游的小学如果压缩教学内容,或者教学起点高,家长能怎么办?我们现在这个以‘分数’为评价原则的教育体系都要做出调整,经过这么多年,家长和教育者们应该明白:高分,不能保证成才。一个人是否能够成功,并不是分数或者考试能力决定的。”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周明杰
编辑:tf2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