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术论文编写格式标准化的条件下,摘要和结论成为学术论文写作中不可缺少的两个部分。
根据国际标准,摘要是“对原始文件准确而简洁的简短陈述,没有额外的解释或注释。”摘要的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等主要信息。显然,摘要包含结论的内容,这意味着摘要和结论在内容E上有一定程度的重叠,但这并不意味着摘要可以代替结论,因为它们有不同的功能。
摘要的写作方法
正确选取摘要类型
学术论文摘要主要有报道性摘要、指示性摘要和报道指示性摘要。
报告摘要被称为信息摘要。它需要在论文中提供创新的内容和尽可能多的信息,特别是强调新发现和新见解。
此类摘要应针对单一主题的实验研究和学术论文撰写,如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论文。指示性总结也称为总结或简要总结。它要求指出研究的对象和解决了什么问题,而不是把重点放在研究成果上。它的作用是说明性的,而不是实质性的。适用于主题过多、内容复杂的文档,如评论文章。报告指令摘要是结合了上述两种摘要特点的一种摘要类型。它要求报告主要信息,揭示其余信息,内容详细,优先级明确,使用方便。
结构要素要完整
在学术论文的摘要写作上,对于摘要结构四要素即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应给以准确而完整的体现。,可是见怪不怪,能把重点放在学术论文的具体特点和摘要类型上。
比如报道摘要重点写“方法”“结果”“结论”,而“目的”可以写得简短;对于指示性总结,“目的”要写得详细,而“方法”、“结果”和“结论”可根据具体情况缩写或省略。但现在很多学术论文摘要都存在结构需要细化、略小甚至无缘无故不完整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摘要的功能。
避免对论文内客加以评论
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都明确要求摘要“没有解释或评论”,但一些作者忽略了这一点,并经常使用“奠定了理论基础”、“找到了可靠的依据”、“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其他评估语言。
yle="font-size:15px;">例1 题名:关于齐线性微分方程组降价定理的证明摘要:本文以变量代换为工具,利用高等代数的知识,证明了齐线性微分方程组的降价定理,给出了一种实际的解题方法。因此,这个结论的证明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而且在所题过程中也具有重耍的指导意义。
该摘要中“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两句话是对该论文内容所作出的评论,不符合摘要写作的要求。
例2题名:基于混沌相平面变化的弱信号检测方法研究
摘要:首先分析Duffing方程的基本形式,然后阐述了基于相平面变化进行弱信号检测的工作原理,并给出仿真模型,最后利用此模型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此实验方法具有很低的信噪比工作门限,从而证明了此方法的确是可行的。此方法填补了弱信号检测理论的一项空白。
该摘要最后一句话是对谈论文所作出的评价,无论这种评价足主观的还是客观的.都不应是摘要所要表述的内容。因而是完全多余的。
避免解释文题
许多学术论文摘要是对文题的解释,信息价值低,可读性差。主要原因在于简单重复文题已有的信息,忽视了对摘要结构四要素即目的、方法、结构、结论的表述,使摘要形同虚设,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语言要精炼,逻辑性强
由于学术论文摘要的特殊功能,要求作者在撰写摘要时必须注意语言的精确、简练和逻辑性。
以免使读者陷人众多的非信息成分的干扰之中,造成理解上的失误,从而影响其进一步阅读全文的兴趣。
例3题名:新兴地方高校学报编辑特色初探——兼论《×××学报》创刊号编辑特征
摘要:本文结合《×××学报》创刊号编辑出版的实践,对新兴地方高校学报的编辑特色进行探讨。文章首先对新兴地方高校诞生的背景、办学指导思想、办学方针及办学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并慨述了新必地方高校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作者对新兴地方高校学报进行了剖析,认为新兴地方高校具有明显的地方性、应用性、实效性、国际性等特色;只要办出新兴地方高校学报的特色。那么新兴地方高校学报在全国高校学报界就有生命力和立足之地,该摘要开头一句完全是多余的,纯粹是文题的翻版。第二句开头“文章”二字也应删除.“首先”之类用以标明论述序次的词语在摘要中也应避免出现.最后一句的预示或艟望.没有丝毫信息价值。
由此可见,此摘要真正的实质性内容还不足整个篇幅的一半。并且被混杂在大量的非信息成分之中难以识别,这样的摘要怎么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呢?学术论文摘要的写作除了要把握好上述几点要求之外,还应注意摘要的内容不能超出论文的信息量;开头不要冠以“本文”等字样,要以第三人称客观地叙述,等等。
结论的写作方法
结果不等于结论
《现代投语词典》(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 998)对“结果”和“结论”的界定分别是“在一定阶段,事物发展的最后状态。”“从前提推论出来的判断。”
由此可见,结果是结论的前提和基础,而结论是结果的归宿和发展.因此结果不能代替结论。
学术论文结论是对正文中研究过程所得的现象及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逻辑推理而得出的总判断、总评价,是研究结果必然的逻辑发展。然而在结论写作中.许多作者常常以研究结果代替结论,特别是一些实验研究论文,作者由于不了解结果与结论的区别,认为得出了实验结果,并对结果做了理论分析,便可以结束全文。也有的作者由于不知遭结论应写哪些内容,于是就把正文中各段小结组合起来形成结论或对结论迂回说明,造成对研究结果的简单重复.从而完全丧失了结论存在的价值。
因此,结论的写作应是将研究过程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一般到本质的深化过程,总结出的主要观点是根据研究结果通过判断、推理而形成的.反映事物内在的、有机的联系,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而且在判断、推理时不能离开研究结果,并要与引言相呼应。还要与正文其他部分相联系,不作无根据的或不台逻辑的推理和判断。论据不充分时,也不能轻率地否定或批评剧人的结论。总之,结论要有说服力,恰如其分、不夸大、不缩小,不能想当然。
结论写作的内容
结论既然不能简单重复研究结果,就必须对研究结果有进一步的认识。结论的内容应着重反映研究结果的理论价值、实用价值及其适用范围,井可提出建议或展望,也可指出有待进一步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和今后研究的设想。
因此,在结论中一般应阐述;
(1)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及所揭示的原理和规律(理论价值);
(2)在实际应用上的意义和作用(实用价值);
(3)与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有哪些异同,作了哪些修正、补充和发展;(4)本研究的遗留问题及建议和展望。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结论写作都要具备上述内容,作者可根据研究结果的具体情况而定,但第一点应是必不可少的。
结论写作的几个类型
学术论文结论的写作虽然没有固定的格式,但根据结论写作内容的要求,以及对若干结论实例的比较分析,可以规纳出以下几种类型:
2.3.1 分析综合,即对正文内容重点进行分析.井进行概括,突出作者的观点。
2.3.2 预示展望,即在正文论证的理论、观点基础上.对其理论、观点的价值、意义、作用推导至未来,预见其生命力。
2.3.3 事实对比,即对正文阐述的理论、观点,最后以事实做比较形成结论。
2.3.4 解释说明,即对正文阐述的理论、观点做进一步说明,使作者阐发的理论、观点更加明朗。
2.3.5提出问题,即在对正文论证的理论、观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与本研究结果有关的有待于进一步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结论语言的要求
学术论文结论的语言应严谨、精炼、准确、逻辑性强。凡归结一个认识,肯定或否定一个观点,都要有根据,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词。不能用“大概”、“或许”、“可能是”等词语。使用这些词语会令读者对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科学性产生疑虑。结论应条理分明,内容较多的论文,其结论可以按研究结果的重要性递次排列,分项编号逐条例出。
综上所述,由于学术论文具有科学性和逻辑性的特点,因而其摘要和结论的写作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摘要和结论是学术论文编写格式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在写作上要遵循不同的规律,有其不同的要领。这就要求广大作者在写作实践中,逐步掌握其正确的方法.并不断探索出更为科学有效的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