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晨报记者陈婵)昨天,我省7.6万名考生参加了2016年省级公务员笔试。全国26个省份开展了省级公务员笔试,报名总人数达409.5万人。
记者了解到,今年,时髦词“创业、众筹、创新”成为各省考题的“主旋律”。
申论材料提“大学生创业大赛”
昨日申报主题聚焦“创业”,在选材上积极响应政策号召,紧跟政策趋势;在题目设置上,题型数量相对稳定,采用三题模式。
据中国公共教育专家分析,2016年辽宁公务员考试以“创业”为主题,这是大势所趋。材料聚焦创业、众筹、创新等话题,凸显辽宁公务员考试对社会现实和中央政策的密切关注。例如,材料中明确指出,李克强总理重视“创业创新”。
2016年辽宁公务员考试选题以“创业”为重点,给出了“大学生创业大赛”“1898咖啡馆”“众筹模式”等案例。
据专家分析,这是当前创业创新时代的缩影。创业创新让梦想照进现实,点亮的不仅仅是大学毕业生,还有暂时失业的弱势群体,展现的是民生关怀。
从题型数量来看,2016年辽宁省公务员考试试题体系仍采用四题、两题通论、一题对策、一题作文。
中国公共教育专家认为,考生在阅读材料或回答问题时,应紧密结合当前“创业”的现实背景和相关政策支持,从政府的角度思考如何推动创业创新发展,让创业者“梦想有可能实现”,进而让自己“梦想有可能实现”担任公职。
行测:难度居中题型题量有调整
今年的试题一般难度适中。判断推理的话题稳步变化,但难度没有增加。
今年的类比推理不涉及常识考点;定义和判断的整体难度适中,有一个以上的定义题目和七个单一的定义,涉及经济理论、生物学、化学等。然而,每年经常被检验的法律今年没有涉及。
数据分析难度相对降低,侧重于与增长和占比相关的知识点。数据中没有新的术语。这对考生来说是个好消息。
一些容易得分的问题(问题根据考生记忆还原,中国公共教育收集整理)
【考题1】
汪曾祺曾说,语言不是外在的东西,而是与内在的思想同时存在,不可分割。写小说就是写语言,语文课是学语言的,但语言不是空壳,而是要承载各种思想、哲学、伦理、道德。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父母、兄弟姐妹,如何对待朋友,如何对待民族、国家和自己的劳动等等。都与语文课中的语言共存。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育必须吸收和继承传统文化,诗歌无疑是传统文化的集合。
这段话旨在说明:
A.诗歌包含着丰富的思想、伦理和道德元素
B.脱离内心思想的语文教育是空虚的
C.我们必须重视诗歌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D.语文教育需要与思想道德教育齐头并进
回答:c。
【解析】一个典型的主观主题话题,段落主题是“语文教育与诗歌”,段落最后一句出现一个对策句,直接选择类似对策的东西就可以了。
【考题2】
没有普通话一级证书的人不能成为主持人,因为主持人不会发不标准的音。
上述论点应该基于以下哪一个前提?
A
.没有一级甲等证书的人都会发音不标准B.发音不标准的主持人可能没有一级甲等证书
C.一个发音不标准的人有可能获得一级甲等证书
D.一个发音不标准主持人不可能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主持人
答案:A
【解析】此题为可能性推理论证模型当中的缺桥论证,论据是主持人发音标准,结论主持人要有甲等证书,论据和结论缺少联系,要在发音标准和缺少甲等证书之间建立联系。在二者之间建立联系的是A选项,所以答案选A。
【考题3】
政府采购作为公共财政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本义是规范政府购买行为、节约财政资金,从源头上防治腐败。采购部门不从价格上把关,便违背了制度的初衷。中国社科院公布的一份调研显示,一些地方政府在采购办公用品过程中,有近八成的商品高于市场价格。这反映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采购需求的不合理,只求贵的不求对的;另一方面则是政府采购招标环节中存在猫腻。政府采购谁来监管,一直是采购制度的软肋所在,采购招标在没有阳光的空间操作,反而导致了“逆市场竞争”的乱象。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政府采购制度的初衷是防止腐败
B.政府采购需要在相关监督下进行
C.采购需求的不合理导致政务腐败
D.政府采购中存在大量的违规行为
答案:B
【解析】此题也为主观型主旨类的题,但此题的难点是问的问题是主旨类的题,但是题目当中并没有表达作者的观点,从整个文段来看,主题词为“政府采购”,文段划分的结构为分总,在文段的最后一句话之前划分。最后一句话只说了我们政府采购监管是软肋,问的是主旨,所以在问题的基础上我们选择了主旨类的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