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观察网 记者 胡艳明 ,虽然a股新年触及3500点,但银行股却逆势下跌。2021年前两个交易日,行业总市值累计下跌2184.51亿元。
银行板块中,郑州银行、兴业银行、成都银行、杭州银行跌幅居前。消息面上,2020年12月31日,央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号文件(以下简称“322号文件”)。上述股价大幅下跌的银行,大多涉及“房贷余额过大”。
此前,据经济观察报记者测算,根据322号文件要求,根据2020年年中报告统计,建设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成都银行、青岛银行、郑州银行、厦门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均超过322号文件要求的上限。
有分析认为,从长期来看,322号通知对银行业的整体影响有限。“受《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推出影响,今天银行指数大幅下跌。我们认为,这一制度的出台是对此前房地产相关监管指导意见的制度化,对行业基本面的实质性影响有限,而大跌更多是情绪层面的反映。目前,银行业基本面稳定,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国信证券银行首席分析师王健表示。
银行股持续下跌
还是受322号通知的影响,2021年前两个交易日,银行股、地产股成为行业板块跌幅居前的“他是我哥”。东方选择数据显示,银行(申万实业)年初两个交易日下跌3.06%;房地产(申万工业)下跌2.5%。
1月4日,a股2021年开门红,上证指数自2018年1月以来首次突破3500点大关。然而,在那一天,银行股几乎集体变绿。银行板块低开后,一路下行,上午收跌2%。截至收盘,成都银行大跌8.34%,杭州银行跌近7%,兴业银行跌超5%,紧随其后的是郑州银行、青岛银行和厦门银行,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也分别收跌3.62%和2.21%。
1月5日,银行板块开盘后继续走弱,杭州银行和成都银行跌幅均超过4%,招商银行、兴业银行、郑州银行和青岛银行跌幅均超过3%。截至收盘,郑州银行以4.69%的跌幅位居榜首。在37只a股银行股中,只有8只上涨,23只绿色上市。前两个交易日行业总市值下跌2184.51亿。
短期冲击有限,长期影响较大
银行股在过去两天下跌,其中大部分涉及房地产贷款超标的银行。
2020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号公告,自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根据322号通知要求,房地产贷款余额上限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上限分为五个档次:中资第一大行分别为40%和32.5%;二级中资中型银行分别为27.5%和20%;三级中资小银行和非县域农村合作机构分别为22.5%和17.5%;第四名县级农村合作机构分别为17.5%和12.5%;五级村镇银行分别为12.5%和7.5%。
不同银行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的偏差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李认为,短期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影响有限,长期影响更大。《通知》设置了2年和4年的过渡期。由于过渡期较长,银行业金融机构短期内满足监管合规的压力不是特别大。
李表示,从不同机构来看,二线银行和三线银行的调整压力相对较大,尤其是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杭州银行、成都银行、郑州银行、厦门银行、青岛银行七家机构的偏离程度相对较大。基本上是一线银行
有分析认为,322号通知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是可控的。银河证券分析师潘蔚在研究报告中表示,按照拆分计算,预计相关比例的银行贷款盈余为2.8万亿元,相关比例不达标的银行贷款需要额度压降、抵押贷款。为8444亿元,盈余金额与所需压降金额之差为2万亿元;房地产贷款剩余额与压降额之差为2.8万亿元。整体来看,新政对行业的影响是可控的,有利于龙头企业,加速行业的清仓。